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和声技法特征 一、作曲家及作品介绍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10岁开始学习钢琴,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就读于作曲系、钢琴系,跟随桑桐先生学习和声、陈铭志先生学习复调、李翠贞先生学习钢琴,也跟随张隽伟先生和前苏联专家学习过①,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上世纪70年代任中央乐团创作员,80年代返回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历任该院作曲系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副院长。王建中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与西洋钢琴具有的优越特点成功结合起来,深受海内外听众的喜爱,他创作的许多钢琴改编曲都脍炙人口,被音乐界同行们津津乐道地演绎着,并且在国内重大钢琴比赛、钢琴考级曲目里也收录了他的很多作品。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分三类:第一类,根据民歌或歌曲改编的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赤胆忠心》《浏阳河》《大路歌》《陕北民歌四首》《樱花》《五木摇篮曲》;第二类,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梅花三弄》《彩云追月》;第三类,根据说唱音乐改编的钢琴曲:《蝶恋花》。②其中收入《王建中钢琴作品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中的中国曲调钢琴改编曲有《浏阳河》《大路歌》《陕北民歌(含四首)》《百鸟朝凤》《梅花三弄》和《蝶恋花》,共计6部。

此外还有《彩云追月》,收入《中国钢琴名曲30首》③,他的钢琴音乐作品有《托卡塔》《诙谐曲》《变奏曲》《小奏鸣曲》《组曲》和《情景》等。二、研究现状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浏阳河》,国内一直有人不断地在研究,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得知相关文献大概已有25篇。综观这些文章,笔者发现都是着重对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笼统的、泛泛的分析或是针对一种和声技法分别在王建中的每个钢琴改编曲中的运用,但涉及王建中某一个钢琴改编曲系统、细化的和声技法特征的专门分析则很少见。尤其对于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浏阳河》中和声技法特征的归纳和总结还属于空白。因此,笔者想通过对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和声技法特征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来引起其他学者对于某一时期某一作曲家的某一作品进行细致、系统的分析。“《浏阳河》,根据唐璧光创作的同名歌曲(长期误认为湖南民歌)于1972年改编。”④歌曲《浏阳河》,自1951年创作以来,不断被大众歌唱,广为流传,歌曲旋律的优美,使得众多作曲家和演奏家纷纷将此曲改编成钢琴曲、古筝曲。“比如《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程一〉》中收录的有陈静芥改编的《浏阳河》,陈铭志《复调小品十一首》中收录的其本人改编的《浏阳河》,林捷编配的《中外优秀旋律改编——钢琴教学曲集》中收录的其本人改编的《浏阳河》,甚至连‘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也改编过这首乐曲,并在自己的音乐会上演奏。

” ⑥王建中先生1974年将《浏阳河》民族音乐素材改编成同名钢琴独奏曲,歌颂了伟大主席毛泽东的家乡湖南,表现了人民对家乡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三、作品的音高组织思维特征1.民族五声性调式旋律的音高结构特征引子(1—4小节),旋律发挥了钢琴的特点,右手采用了八度手法,在八度中间用四、五度分割充当伴奏,分割音有时不能融进和弦,给听者带来了清逸飘渺的空旷感。而左手匀速流动的六连音好似浏阳河水面上微波荡漾的情景,给人带来悠远朦胧的景色之美。同宫系统交替调式:引子部分(1—9小节)采用了E徵调式、主题部分(10—17小节)采用了A宫调式、(18—21小节)采用了升F羽调式、(22—32小节)采用了E徵调式、(33—40小节)采用了A宫调式、(41—44小节)采用了升F羽调式、(45—52小节)采用了E徵调式。同主音交替调式:在对比段(53—58小节)中分别采用了以E为中心音的C宫系统E角调式、D宫系统E商调式、A宫系统E徵调式。几次宫调式的游移,描绘了浏阳河在微风中波光粼粼,宛若女子婀娜的舞姿。2.大小调体系和声的运用特征和声进行的运用:和声进行中伴奏所采用的是根音序进类似大小调体系的主持续音和功能间的强力度和声进行法则。

如此安排,会让人们对浏阳河的景象有更深刻的印象。和弦材料的运用:王建中在作品中多次采用了自然音和弦,使得钢琴改编曲《浏阳河》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3.调式旋律与“调性和声”(传统和声,即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一般被成为“调性和声”,而其他自然音调式和声则总称为“调式和声”,以相区别)⑥的结合特征和弦外音的运用:和弦结构上采用了附加二、四、六度音和弦、省略音和弦、省略附加音和弦。四、作品的整体音高结构布局特征1.曲式部分:再现三部曲式引子 主题 变奏 对比 再现(1—9) (10—32) (33—52) (53—59) (60—90)A b c d a1 b1 c1 d1 e f g a b c2 d2调式调性 A A #F E A A #F E E E E A A #F E2.终止式的处理特征:始终以V7—V结束。“和声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所表现内容的深度,也直接决定着作品的风格与流派。”⑦歌曲《浏阳河》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韵味,正如此,王建中先生将中国民族传统化的音乐素材与西洋乐器的固有特色相结合而改编的钢琴曲《浏阳河》,为人类乃至世界音乐艺术宝库增添了华美乐章。

注释:①宋婕.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两访王建中先生[J].钢琴艺术,2004(4).②杨洋.论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及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10.③④魏廷格.论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J].中国音乐学(季刊),1999(2).⑤卢燕.以两首钢琴改编曲《浏阳河》为例管窥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探索[D]. 福建师范大学,2009.⑥桑桐.和声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88.⑦于倩.四首民歌钢琴改编曲《猜调》的分析与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2.参考文献:[1]杨立青,音乐学术的历史轨迹[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