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电子琴弹奏《致爱丽丝》怎样用左手伴奏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致爱丽丝》电子琴简谱,要带左手伴奏的

1、这个曲子是钢琴曲,不能用电子琴自动伴奏的,八三拍的节奏是不好控制的。所以只能按照原谱弹,一下是原谱,直接演奏就好。

2、《致爱丽丝》(德语:Für Elise,又译献给爱丽丝、给爱丽丝),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作曲的一首钢琴曲。创作于1810年4月27日。A小调轮舞曲,此曲在贝多芬生前未公开发表。关于曲名中的“爱丽丝”是谁,迄今仍然没有定论。

3、一般认为,真正的曲名其实是“致特蕾塞(Therese)”,由于笔迹潦草而被误解读为“爱丽丝(Elise)”。特蕾塞·玛尔法蒂(Therese Malfatti)是贝多芬生前爱上的一位女性,本曲的原稿在她的书中被发现。

三、致爱丽丝和卡农的钢琴谱 数字的

1、致爱丽丝(贝多芬在1810年所作钢琴小品)

2、《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3、该作品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结构是ABACA。其中A部为回旋曲的主部(叠部),共出现了3次;B部和C部为与A部起强烈对比的两个插部。

4、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

5、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致爱丽丝》电子琴简谱,要带左手伴奏的

6、卡农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四、《致爱丽丝》电子琴简谱,单手,简谱

1、《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2、以下是《致爱丽丝》电子琴简谱。

3、《至爱丽丝》(For Alic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至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但乐谱被发现于1867年,因此在他生前并未发表。

五、电子琴致爱丽丝简谱

1、此曲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结构是ABACA的形式。A为整首小品的叠部,B、C两部分则为两个插部。A部分有三小乐句,共22小节(不计原样再现的两次),B部分分为两个小乐句,共15小节,而C也可分为两个小乐句,共22小节。全曲不计反复部分共103小节。

2、叠部前后出现了三次,是全曲的基本主题,总共有二十二小节(不计反复),内部结构呈现出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特征,呈示部分有八小节,由两个四小节的平行乐句构成。a句运用了a小调,为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进行,力度也开始由弱转为中强,叠部体现出明显的对比色彩。并结束在完全终止上。接下来的b由a小调转向了关系大调C大调,结构短小,共6小节,为先下行,再上行的旋律进行。并以a小调的属音E为再现部分作准备。再现部分又回到a小调,而且基本上是原样再现。

3、人们喜欢把《献给爱丽丝》称为“微不足道的音乐”。但这种微不足道凝聚了贝多芬强烈的体现个人风格的创作理念,体现了他独具一格的创作思维。乐曲还有其它种种的独具匠心之处,无一不显示了贝多芬创作中一贯的严谨精神。所以尽管《献给爱丽丝》只是一首演奏时间只有3分多钟的小品之作,但也可以说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一个浓缩体,同样渗透了他的精神表达。

4、《献给爱丽丝》运用的和声手法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作曲家的风格,不折不扣的体现了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方式,对后世仍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六、《致爱丽丝》钢琴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致爱丽丝》电子琴简谱,要带左手伴奏的

《致爱丽丝》(For Elise),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德国钢琴家-贝多芬简介)作于1810年4月27日,相传是为其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而作。后来特雷泽将这个曲谱转送给居住在慕尼黑的女友布莱托露。德国音乐学家诺尔发现此谱,于1876年公诸于世。诺尔称乐谱手稿题词为“献给爱丽斯作为纪念,4月27号,路·冯·贝多芬”,将“特雷泽”误为“爱丽斯”,因此就以讹传讹,“致爱丽斯”成为了正式曲名。乐曲旋律清新明快,犹如涓涓山泉在歌唱。第一个插部主题情绪更加开朗,右手快速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使主题显得活泼流连。第二插部主题由主音的持续低音和弦连接而成,端庄典雅,形成了和主题的对比。最后,主题又一次再现,乐曲在柔美抒情的意境中结束。

七、致爱丽丝钢琴谱简谱双手的啊

1、《致爱丽丝》(也称《献给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

2、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3、贝多芬创作这个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她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实现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处求助别人。

4、贝多芬为此非常感动,特地在圣诞夜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听着听着,音乐让老人看见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于是老人满意地合上了双眼,不再有孤独和悲怜。之后,贝多芬便将这个曲子献给善良的姑娘爱丽丝。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