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百鸟朝凤》(指任同祥先生版本,因此版本流传最广,影响比较大)多为喜事用,喜丧可用,一般常规丧事不适用。

接下来我先稍微提出一点质疑:电影百鸟朝凤里的曲子是郭玉生吹奏的,作曲家张大龙根据电影设定把曲子调性由喜改悲,原曲基本只保留了鸟鸣的部分。所以按理说,题主小时候听的曲子应该和电影里不是同一个。唢呐分多种曲牌,不同的曲牌适合婚丧嫁娶等不同场合,题主会不会记忆有误,只当都是唢呐而记错了曲牌。

Anyway,就当没记错:

百鸟朝凤本身就是调性很欢快的曲子,此曲主要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时,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细腻的模拟各种飞禽的啼啭,神态生动活泼,情绪特别欢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袁静芳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第305页: “任同祥演奏,陈家齐整理的乐谱《百鸟朝凤》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抒情而富于歌唱性,速度由中板转快;第二部分,乐曲的主体,形象生动地模拟各种飞禽啼鸣;第三部分,热烈欢快的尾声。乐曲第一部分运用了民间器乐曲牌抬花轿,旋律抒情优美,富有喜庆色彩。”

由此可见,此曲确实是喜庆场合适用的音乐,那为什么我们会在一些丧礼听到呢?是因为,有些地域有一种民俗——喜丧。百科到的喜丧是指: 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全福,全寿、全终。此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喜丧重点在喜不在哀,所以此曲的调性是合适的。而大部分情况下,家里如果有八九十岁高龄老人去世,只要子孙满堂,基本都会算成喜丧,德高望重什么的都算空话,毕竟人死无过。

那要在不属于喜丧的丧礼上也听到此曲了……

《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第3版)》修海林、李吉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64页“此曲有可以即兴的部分,若演奏使用得当,很能突出演奏者的灵性,但如果演奏修养差一些,可能出现曲子结构七零八落,或出现表现内容偏离的等问题。”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带传入中国,经过军乐、宫廷使用,发展到近代也只是谋生手艺的一种,基本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艺术家,也会存在吹奏者无法准确理解乐曲含义的可能。加上各种外界的影响,比如家属墙裂要求吹奏之类……不得不从之类……

《百鸟朝凤》最出名的版本是1953年左右任同祥先生整理演奏的,所以引用应该是我国的成语故事,补一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希望对大家了解此曲有所帮助,如有疏漏请指正。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