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曲家保罗·克莱斯顿(Paul Creston)创作的奏鸣曲OP.19被公认为“萨克斯与钢琴合作最成熟作品”,这部作品问世以来,受到了众多演奏家的推崇,成为人们争相演奏的不朽之作。奏鸣曲OP.19是Paul Creston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中音萨克斯管与钢琴合作的作品。这首题献给美国萨克斯演奏家Cecil Leeson的作品,作曲家做梦也未想到这会成为公认的萨克斯管经典之作。作品采用三乐章结构,而每个乐章作曲家均用非精确简练的音乐词汇加以概括,以表达其所要表达的内容。

第一乐章包含两个主题旋律。精力旺盛,情绪饱满的第一主题(1-12小节)与宽广歌唱,流动抒情的第二主题(13-22小节)形成对比。演奏这一乐章时应注意它的速度变化及旋律的起伏。第一主题速度一般应保持在110-126之间,而第二主题应较第一主题速度舒缓、流动,以使钢琴伴奏声部更具表现力。而十六分音型所组成的和声织体,充分表现出其应有的弹性。10-12小节有一个渐慢的标记,这是为后面第二主题的舒缓变化留下自然过渡。演奏第二主题时,需要钢琴伴奏声部与萨克斯管更加默契配合,以达到这一主题的安静、抒情自然。27小节萨克斯管开始逐渐恢复第一主题的速度。29小节真正回到原速并一直保持到55小节。72小节速度再次放缓,为以后79-82小节速度的急剧恢复第一主题,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86小节之后紧迫的速度及饱满的情绪交织一片,并一直保持到乐章的结束。除上述的两个主题的速度及情绪需自然把握外,重音的演奏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重音的奏法(41-51、85-92小节)应在保证声音结实圆润的前提下,增加它的有力感。使其与其他音有所区别。笔者认为,这是作曲家想通过不变换小节及节奏标记下的一种律动表达方式。

第二乐章首先由钢琴非常安详、安静的抒情主题带出。一种独白式的旋律再通过萨克斯管的丰富表现、叙述,不仅渲染出曲调的优美,还可使欣赏者有无限的遐想。第15小节之后钢琴织体开始发生变化,并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情绪围绕独奏声部。与此同时萨克斯管把激动的情绪渐渐带入。一种冲破束缚的情绪逐渐升级,将音乐表现推向高潮。一直保持到33小节的钢琴旋律结束。35小节萨克斯管重新把开始安静的主题奏出。并在自言自语是的重复主题中,渐渐消失。让人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演奏这一乐章时,应注意乐句的连贯及内在的书情感。笔者建议演奏者应多练习唱谱,这样能起到更好的表达情绪的作用。此乐章的速度应在52-56之间更有益于作品的表达。萨克斯管进入时,第一小节的bG指法用Tf键会更容易连贯。结束小节的#A音演奏者应根据自己乐器的音准选择P键户或Ta键,以保证演奏的完美。

第三乐章作为通常的辉煌乐章,我们不能忽视它的轻巧Crisp表现。从作曲家第一小节标注的术语中,我们不难理解它的寓意。虽然急促的速度会给人一种情绪愉悦感,但演奏者不能过分的赶速度。笔者以为在140-160间较好。这一乐章有几个需要演奏者重视的问题:①力度的自然对比变化。在此乐章中pp、p、mp 、f、 sf、 ff无时无刻的出现着,这就需要演奏者以恰到好处的表达形式进行揣摩。②波音的演奏要做到轻巧而有活力,不需要过分夸张,否则会显得笨重。③重音演奏应注意气速的加快作用,而不是单纯的靠舌头的拙力击打哨片。④乐章中出现的抒情乐段(102-159小节)演奏者应注意音的连贯以及乐句的分句。大三连音小节(116小节等)需要内心的合拍感。206小节之后不断出现的后半拍小三连音应注意它的时值准确。切不可当装饰音节奏。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