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城河小学****1、通过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特有的风格,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南方山区茶园的迷人风光和人们劳动时的愉快场面,并了解茶的生长区域和茶乡的风俗民情。2、通过模仿、律动等实践活动,学会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并能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进行即兴表演。录音机、磁带、多媒体,中国地图、茶区风光片资料,茶艺表演影像资料、茶壶、茶海等茶具,长纱巾或红稠(可请学生自备)、柳条筐、小篮等。2、教师从藏族舞蹈中献哈达奉酥油茶的动作引导学生思考美味的酥油茶的原料——茶叶的由来,启发学生进行简短讨论,知道茶树的故乡在祖国的南方山区,为欣赏《采茶灯》做铺垫。用律动来导入新课教学是一种方法,借用藏族民俗中与茶有关的形式内容使导入亲切自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习惯设计合适的导入方法。也可以用茶壶、茶叶等布置教室,营造出相应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产茶的主要地区特别是福建省在地图上的位置。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描绘的茶乡的迷人风光和采茶姑娘们在茶树林里欢快劳动的生动情景。用语言描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或用形体语言表现采茶姑娘挑担上山、下山、背茶篓的动作体态。

观看茶乡的风光片,感受乐曲段落情绪的变化,想象各部分所表现的内容。乐曲《采茶灯》是一首福建民歌,表现了茶乡欢乐的劳动场面,然而城市的孩子对山区生活缺乏了解,因此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应以听觉先行,情感体验为主,启发想象,展开丰富的讨论,层层深入地感受乐曲,体会三部分情绪的变化,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最好能准备一些茶乡的风光片,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动觉多角度去体验音乐,特别是模仿挑担上山、下山的起伏行走动作,为表演做铺垫。而在讨论、学动作的时候,音乐要作为背景循环教师可以给学生茶叶,知道新鲜的茶叶经过十多道的工序才能变成香浓的茶叶,启发他们联想采茶姑娘劳动的场面。本环节是采茶舞曲的律动,采用的音乐是浙江的《采茶舞曲》,由于曲调比较短小,教师在教的时候,动作不宜太复杂,主要是让学生自发得带着愉悦的情绪参与到活动中来,锻炼他们手眼一致,能够按音乐的节拍表演,鼓励他们在简单的动作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在律动的基础上随着《采茶灯》乐曲,相互合作,根据乐曲情绪综合表演。播放一段茶艺表演的录象或教师亲自进行茶艺表演,让学生品尝新沏的茶,师生共同讨论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本环节是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拓展,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通过欣赏茶艺表演让学生了解中国是茶的故乡和中国人自古以来“以茶会友、以茶待客”的良好习俗。

如果可能,让学生品尝茶的滋味,学生对茶的了解又会更加真实,并让他们找找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延伸,如茶点心、茶饮料,以茶为原料的日用品,知道茶的良好保健作用,使这节课显得丰富实用。第一单元春天在哪里教学目标欣赏小提琴齐奏《新春乐》,感受乐曲明朗质朴的民间音调以及它所描绘的人们欢度新春佳节时的那种欢欣、喜悦的情趣。一、组织教学:1、听《新春乐》音乐进教室。2、新学期谈话:希望小朋友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上好每一堂音乐课。首先挑选唱歌优秀的同学参加合唱队。二、欣赏《新春乐》1、导入: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过年的?你们知道在中国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吗?3、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描绘中国人过年习俗的小提琴独奏曲《新春乐》,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4、初听之后问:这首乐曲表现了几种情绪。唱一唱两个主题的主旋律。6、复听,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乐曲《新春乐》中欢乐喜悦和委婉抒情两个鲜明主题的情绪区别,乐曲以它那明朗、朴素的民间音调,描绘了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时那种欢欣、喜悦的情趣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7、完整欣赏,说说演奏形式。三、拓展活动。1、西方的“新年音乐会”上庆祝新年的音乐多用谁的作品?用什么乐器、乐队表现?(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或者“波尔卡”,管弦乐队演奏)2、中国民间(尤其是北方)庆祝新年的音乐大多数用什么样的乐器?四、总结: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过年总是非常喜悦的,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多了解一下中西放不同的过年习教学目标(一)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三)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听赏歌曲《渴望春天》(二)提问:1、这首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2、这首歌曲的拍子是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你都知道哪些咏唱春天的歌曲和乐曲?学唱歌曲1、学唱一声部歌谱。学唱歌谱。2、出现的问题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分辨:(注意“是”、“罗”的音准。)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1、提问:1)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什么?(A+B两段段的旋律、节奏特点是什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2、学生讨论后回答:(三)学生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四)学生自我评价三、创作活动:学生分组:运用《渴望春天》即兴创作表演舞蹈。教学目标:1、通过唱游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深刻内涵,学习蜗牛身上的高贵品质;2、通过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表演,使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协作能3、通过解决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感受切分节奏和符点节奏的音乐表现。教学分析:《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台湾叙事歌曲。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

可以借助故事教唱,以音乐表演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准备:电子琴、蜗牛和黄鹂鸟的卡片、打击乐器组、多媒体课件。引入教学:教师:**天到来的时候植物们都开始发芽了,这时候有一种小动物也偷偷的探出了小脑袋。”(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图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1、听音乐,讲故事。“那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2、学生讲故事,做动作。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语气和动作。3、(出示歌词)带有节奏的朗读,选一位同学带读,教师打节奏。萄成熟”和“等我爬上”的节奏。4、听音乐,模仿动作。学生跟琴演唱。6、教师范唱。请学生分析演唱的不同点,处理歌曲。7、分角色演唱,四人一小组讨论自己担任的角色:“讲故事的人”、“蜗牛”、“黄鹂鸟”。注:“一步一步”的演唱处理。音乐剧表演小组讨论表演形式。1、先随音乐全班一起表演;2、请表演出色的学生来台上表演。五、拓展1、讨论:你喜欢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2、欣赏《蜗牛过桥》的组图,让学生发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六、小结与下课说一说: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回家讲给父母听。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竹笛,并对笛子的音色及奏法有个初步的了解。2、使学生感受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通过模仿、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4、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教学准备: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各种鸟的图片、磁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笛子(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并让学生触摸试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 自己见过的笛子、会吹的笛子及教师出示的笛子实物,使学生初 步了解笛 子家族的种类。) 教师出示各种鸟的图片教师依 次出示翠鸟、鹧鸪、麻雀、画眉、知了、琢木鸟、鹦鹉、布谷鸟、 杜鹃、极乐鸟。 指名说一说:你认识这只鸟吗?你能模仿它的鸣 叫声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鸟名、模仿鸟叫,可以渲染课 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那么你们听过由我们中国的笛子演奏模拟的各种鸟叫声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首 笛子 名曲——荫中鸟。 认识中国竹笛刚才我们看了许多笛子,下 面老师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中国的竹笛。 竹笛:古时候称作横 是由竹制的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竹笛又分为梆笛、曲笛两种。那么这两种笛子 的区别在哪儿呢? 首先它们在外形上是梆笛略短。曲笛稍长。其次它们流行 的区域不同。

梆笛流行于北方,因常作为梆子戏的伴奏而得名。 曲笛流行于南方,因常作为昆曲的伴奏而得名。再有它们的音色 也有所不 同。梆笛音色高亢明亮。曲笛音色柔和秀丽。 绍笛子的演奏技巧:教师边介绍边吹奏常见技巧如:花舌音(*)、滑音( )和颤音(tr),让 学生也试一试、吹一吹,以激发兴趣。 师:说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就开始欣赏这首动听的乐曲吧。 初听乐曲一遍(全曲) 讨论:全曲总体印象—— 欢快、活泼、高兴地、形象地、有变化地、热烈地„„ (组织学 生展开讨论,说出全曲留给你的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 好,下面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并请在你认为能分段的地方举 示意。提示介绍引子:单独欣赏引子部分,试着听辩引子处运用 了笛子怎样的演奏技巧?(颤音) 肯定同学们的分段。 段欣赏(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 节奏如何?使你联想到什么? (讨论后得出:第一段主要表现了 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对歌的情景。节奏跳跃、欢快。使人联 二段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鸟叫?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讨论后得出:从这段音乐中 好象听到了翠鸟、画眉、布谷、鹦鹉、知了、杜鹃等许多知名和 不知名 的鸟叫声,它们的叫声有的清脆,有的明亮、有的浑厚, 有的低沉„„。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百鸟争鸣的 景象。)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