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难说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箫。

也许是小时候看电视剧,觉得吹着笛箫的大侠们很帅,抑或听着美妙的箫音觉得十分悦耳,又或者是读书时那些关于箫的故事和文字令人心生向往。

比如萧史和弄玉,弄玉为秦穆公女儿,喜欢箫音,有天梦见一个英俊男子极善吹箫,便派人寻找,两人结为夫妇。月下吹箫,引来紫凤赤龙,于是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双双归去。

从此箫便与凤凰联系在一起,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就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词句。

但我不喜欢这些传说,总觉得箫沾染上情爱,显得过于柔弱和媚俗,特别是萧史弄玉的爱情,更是完美得不够真实。

(二)

印象中,箫应该是高人雅士们,兴之所至,寄情抒怀的“法宝”。

如《赤壁赋》中那个“倚歌而和之”的无名客人,苏东坡扣舷而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他便吹起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恐怕是对于箫音最著名的描写,能与东坡同游赤壁,这位客人想必不是俗人,有人猜他是一名姓杨的道士,有这个可能,江南丝竹与道教音乐本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江南丝竹中的“竹”指的便是竹笛与洞箫了。

与东坡为友,多少算是他的知音,所以东坡歌之他和之。想象一下千年之前,赤壁之下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一叶扁舟,飘于万顷之上,东坡举杯高歌,客人或坐于舱内,或立于舷边,气息流动之际,手指翕张之间,美妙的箫音绵绵不绝,再辅以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失意也好,牢骚也好,都会在这箫声之中,化作旷达洒脱的千古风流。

(三)

曾经在一本书《古乐之美》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箫声中有悲忧,有恋慕,若是喻作世间情感,将恋慕与悲忧融合,将会获得莫名喜悦,淡至不言愁,爱而不激越,欣欣然地心灵相通。

低音处如幽谷,典雅沉缓,高音如长空,明朗清亮,中音似平湖,空阔悠远。箫音在吹奏者的意神下跌宕起伏,或急或缓,层次丰富且变幻莫测,虚实相间,如水波漾动。”

这段话可谓道尽箫声之美。

尽管箫也有技法可以显得稍微雄浑一些,但总体上说,箫是柔美的,在中国古典意象当中,它与剑正好成为一对。

剑为兵器,代表阳刚的一面,箫为乐器,代表阴柔的一面,一文一武,刚柔相济,这才是古人心中完美的模样。龚自珍有句诗“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又说“狂来说剑,怨去吹箫”,更使得箫与剑仿若一体,不可分割。

(四)

说起箫与剑,你还会想起谁呢?

小时候看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面有个角色叫箫剑,他曾吟过两首诗,其一为:

书画琴棋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如今五事皆更变,

箫剑江山诗酒茶。

从“书画琴棋诗酒花”到“箫剑江山诗酒茶”,琴棋书画花不见了,变成了箫剑江山茶,这暗示了他曾遭遇巨大变故,不得已从闲适悠哉的公子,变成了浪迹天涯的儒侠。

还有一首为:

一箫一剑走江湖,

千古情愁酒一壶。

两脚踏翻尘世路,

以天为盖地为庐。

这首诗则说明他的风流洒脱,浪迹江湖,幕天席地,有箫有酒有剑足矣。酒生豪气,剑退强敌,箫则用来排解情绪,抚慰内心,无形中箫使得生命更为完满。

(五)

先抛开箫不谈,我想多数人都看过《射雕英雄传》吧,里面有五大绝顶高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你想成为其中的谁呢?

武功天下第一,却辜负了林朝英的道教掌门王重阳,还是尝遍天下美食却得一辈子邋里邋遢的丐帮掌门洪七公?是身居帝位,为情所伤且永远只有半管血的段皇爷,还是执着武功天下第一的梦想,疯癫得有些可爱的欧阳锋?

我仔细思考,觉得自己还是喜欢那个离经叛道、狂放不羁、抛却世俗礼法,天文地理、五行八卦、琴棋书画、奇门遁甲都有所涉猎的黄老邪。

其中一个原因,是桃花岛上的一副对联:

桃花影落飞神剑,

碧海潮生按玉箫。

桃花岛是地名,落英神掌、落英神剑、玉箫剑法是武功,而《碧海潮生曲》更是独辟蹊径,以内力催发箫音,连武功大成的周伯通也抵挡不住。

原著中记载:

这套曲子模拟大海浩淼,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其后洪涛汹涌,白浪连山。而潮水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水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飘至,忽而热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而潮退后水平如镜,海底却又是暗流湍急,于无声处隐伏凶险,更令聆曲者不知不觉入伏,尤为防不胜防。《射雕英雄传》金庸

箫音如此美妙,再加上周伯通昔年犯下情孽,魔由心生,更加难以抵挡了。

当初看小说和电视剧时,我对《碧海潮生曲》特别好奇。黄药师虽然离经叛道,却是至情至性之人,黄蓉之母冯衡离去多年,黄药师将她遗体冰封保存。

想必他心生思念,伤心情绪无处遣怀之时,便会一个人站在岸边,面对浩渺大海吹奏玉箫,久而久之,碧海潮生之万般景象萦绕于心,最终形成了这首《碧海潮生曲》。

(六)

大概十年前,我打算自学一门乐器,考虑到成本、便利程度等因素,最终我把目标锁定在了洞箫上面。

之前我是一个连一点乐理知识都不懂的零基础音乐小白,自学之难可想而知。不过幸运的是,我不愿做一个随意放弃的人,一点一点学,一点一点练,就这样慢慢前进着。

记不清楚多少个周末,多少个夜晚,在路灯照不到的街道偏僻处,在人迹罕至的断流小河边,在绿草茵茵的公园角落里,在枯叶簌簌掉落的老树根旁,我摸索着,练习着。

我还记得一件事,那是有一天夜晚十一点多,我在街对面的一个开阔场地练习高音,一位阿姨跑下来对我说,家里有老人,晚上睡眠不好,让我去别的地方吹。当时我那个汗颜和尴尬呀,连忙说对不起。

音乐再好,也不能打扰别人的梦,更何况当时我是新手,只知道拼命把音吹响,白居易那句“呕哑嘲哳难为听”,说的就是当时的我。

(七)

渐渐地,我能吹一些简单的曲子了,当时虚荣心作祟,把箫当作吸引眼球的工具——带到公司,加班时故意吹一曲;部门爬山,在山顶休息时吹一曲;去见有好感的女孩,也要带上炫耀一番。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真是幼稚可笑,根本没有体会到箫的意涵。箫的意涵是什么呢?我总结起来是八个字“不争不显,空幽淡远”。

在众多乐器中,箫的音量可以说是较低的一档了,尤其是与笛子比起来,箫声几乎轻不可闻。论及表现力,箫也不如竹笛远甚,可为何在古人心中,箫有着特殊的地位呢?

有这么一副对联:

两船并进,鲁肃(橹速)不如樊哙(帆快)

八音齐鸣,狄青(笛清)难比萧何(箫和)

联中使用谐音双关,本来是评判历史人物的,但不小心却夹杂了笛与箫的比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箫恰恰占了一个“和”字!

(八)

箫音悦耳但不刺耳,低音沉缓、中音悠远、高音清亮却又点到为止,古人读书疲累之余,便在房间轻奏一曲,箫音浸润着数千年往圣绝学之精华,更添风雅。

我没有先贤那样的雅致,只是经常在夜晚拎着洞箫,寻觅一个清幽的所在,静静地吹上几曲,感受气息在身体内的流动,感受细胞听到音乐时的欣喜,努力做到灵台空明,在这烦躁的俗世中,享受片刻的静谧。

凉风拂面,若是想象自身置于雪花飘飘之中,则正合一首箫曲《寒雪牵魂箫》,第一次听到它时,还是非常小的时候看武侠剧《雪花神剑》,里面女主角梅绛雪出场时,经常会响起此曲。

若是思绪纷飞,游移不定,不妨尝试一下仙剑二的主题曲《水龙吟》,又名《余情幽梦》,里面有淡淡的悲伤和令人惊奇的安神效果。短短几节下来,仿佛一切都看得开了。又或者来首《御剑江湖》,索性让思绪上穷碧落下黄泉,御剑于涛山云海之间,最终归于一处。

我不是专业人士,也无意将箫练得炉火纯青、技艺超群,我把箫当作一个可以倾诉的伙伴,尽管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跟它说的是什么。但我明白每次吹完之后,我的心会平静一些,这就够了。

(九)

箫以气息为主,在武侠里对应的是内功。

所谓内功,就是水滴石穿、久久为功,一辈子的事。所以也不必多想,不必去走捷径,有空吹一曲,积累的量上去了,自然有一朝顿悟、境界提升的那天。人生多少事,岂非也是如此?

人心本来圆融自在,因俗务繁琐而明珠蒙尘,渐至心烦意乱,严重者“走火入魔”,反噬自身健康。抑郁者多病,乐观者体泰,不正是如此吗?

箫声可以静心,所以《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体内功力冲突,任盈盈便赠以《清心普善咒》,情节虽是虚构,内核却暗合医理。

每个人都会遇到伤痛,或诉诸亲友,或独自承受,于我来说,则可诉之以箫。箫音或低沉,或悠远,在夜深人静时,它会召唤出另一个自己,这样便有三个“人”共同承担,再大的苦痛也在箫声中变成淡淡的云烟了。

这么多年下来,断断续续,箫艺没有多少长进,所以我不算是一个会吹箫的人。但我有空就会吹几曲,因此我是一个爱吹箫的人。

何必执着于得失会否,世间多少事,只要有爱就够了。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