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对那些短小精炼的乐曲情有独钟:普罗科菲耶夫的瞬息幻影、格里格的抒情小品、巴托克的小宇宙……在这些小曲中,前奏曲无疑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巴洛克时期,前奏曲还是用来当“前奏”的曲子,常与赋格、托卡塔等组成套曲,有时也放在组曲的开头。然而到19世纪时,前奏曲逐渐变成了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少作曲家都写过成套的前奏曲,比如肖邦的op.28和后来德彪西的两套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在这方面也卓有成就。

今天要介绍的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是20世纪前奏曲中的杰作,虽然它的风头完全被op.87 24首前奏曲与赋格盖过了。要我说,这套曲集也完全可以用“小宇宙”命名,因为巴托克所说的“"由很多不同风格的小曲组成的系列,它蕴涵一个微型的世界。”也适用于此:第四首令人想起巴赫的赋格;第六首继承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幽默,又有老肖自己的特色;第十二首清新而优美;第十四首的悲壮令人动容;第十八首开头的模仿对位和新古典主义有几分相似……

我以其中的一首——No.15——进行简单的分析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套曲目。

这首前奏曲是带引子和尾声的单三部曲式。

开头的引子是贯穿全曲的伴奏音型,具有舞蹈的性质:

送别钢琴编配_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演奏

从第三小节开始是A乐段,由左手奏出欢乐的旋律:

送别钢琴编配_钢琴送别演奏_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

28小节乐曲出现了新的材料,和声变化也更加频繁:

钢琴送别演奏_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送别钢琴编配

送别钢琴编配_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演奏

从34小节开始的第三部分是对A乐段的变化重复,伴奏音型移到左手,情绪逐渐激烈:

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演奏_送别钢琴编配

最后旋律消失,只剩下左手在ff的力度下重复的伴奏音型,却又戛然而止并进入尾声。乐曲前面的部分大多是断奏,尾声却是连奏,极弱的力度也和前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送别钢琴编配_钢琴送别演奏

这套前奏曲版本选择余地不大,我推荐Olli Mustonen 的版本。为小提琴和钢琴而写的改编版也值得一听。

参考文献: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Op.34)之初探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