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着也是闲着,整点没啥卵用的学术。

啊,话说,老夫我最近在听茉莉花啊,但是我摘下耳机之后想哼,想吹口哨,结果嘿,我发现我都不知道我该咋吹了,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2,芬芳美丽满枝桠...”还是“好一朵茉莉花*2,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好像哪个都对,但是好像哪个都不太对劲。于是我开始了考证,发现这茉莉花的故事啊...复杂中带着点儿有趣的感动...

一.民国前,本土的远古版本

其实我中国的音乐,很多都脱胎于戏曲和散曲。《茉莉花》原名《花鼓曲》,是发源于江淮的民歌。最早刊印于乾隆年间的戏曲剧本选集《缀白裘·花鼓》 中, 其渊源可追溯至明代。这个曲子出自的选段呢其实貌似也没有那么高雅,在这个剧中,有一对唱凤阳花鼓的夫妻二人到一个公子家卖唱。嘿,结果这个公子不是那种儒雅公子,是个lsp公子,唱完花鼓付钱的时候,这个公子就开始调戏鼓婆了。公子调戏,鼓婆闪躲,丈夫护妻,三人热闹非凡啊。现在我们看这段歌词,其实带有很强的性暗示意味,我摘一段歌词:

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

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

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骂。

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骂。

「又」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的花开赛不过了他。

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

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

这段你代入那个场景,可以说是很骚了。所以最早的《花鼓曲》是妥妥滴民间俗曲。基因上就是民歌。随着明清时期的凤阳花鼓还有诸多类似艺术形式的兴盛,《花鼓曲》逐渐传遍全国。往北向北京,往南到苏南。后来又从北京传播到山东以及北方各地。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那时候离《缀白裘》出版还有14年,写《百曲竹枝词》的李声振就已经在北京街头听到了唱词有“好朵鲜花”内容的花鼓。但其实《花鼓曲》的唱词还有很多段,在传唱过程中,其中的内容逐渐变异为曲名,于是《鲜花调》、《茉莉花》等名字就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花鼓曲》。

清末时期,《茉莉花》、《鲜花调》等曲子已经全国流行。不管是什么北京单弦什么苏州评弹什么河南曲子什么贵州琴书...全国各地诞生了很多《茉莉花》的魔改版。甚至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丁日昌还查禁各种魔改版如「文鲜花」「武鲜花」「活捉鲜花」「戏叔武鲜花」等各种《鲜花调》。可见这歌已经是家喻户晓了。

二.《茉莉花》“理所应当”的外传

《茉莉花》最早的海外版本可能是日本的版本。最初是因为琉球国的使节来华外传。明末清初,《打花鼓之歌》在琉球的诸多部落中率先流行,随后又传到日本,嘉庆年间就已经被收录到了日本的《清唱》一书中。日本版本《茉莉花》基本上在音乐上和中国《茉莉花》是一致的,但是删去了诸多的戏曲唱腔。问题是名字也传错了,现在看到的名字《抹梨花》就很能说明问题。

茉莉笛子曲好听吗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笛子独奏《茉莉花》

几乎与《缀白裘》成书同时,《茉莉花》也开始了西传。早在1768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编辑《音乐辞典》时,就已经在“中国音乐”条目中收录了《茉莉花》这首歌。不过并没有记录全曲。

马戛尔尼访华可谓是十八世纪中西方交流的重大事件,随着马戛尔尼访华的使团中,全团的会计长约翰·巴罗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不但是个会计,还是个音乐家和文化学者。在他的《中国旅行记》中,巴罗首次用五线谱记录下来了广东地区的《茉莉花》,用广东地区的方言拼音记录歌词,甚至还英译了下来。后人根据其广东话拼音,还原的歌词大概是这样的:

好一朵鲜花,有朝有日落在我家。 我本待不出门, 对着鲜花儿乐。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赛不及它。我本待采一朵戴,又恐看花人骂。

笛子独奏《茉莉花》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茉莉笛子曲好听吗

看歌词的第一行,有明显的广东话发音“sin fa”

看这段歌词,几乎和《缀白裘》版本完全一致。但是其实曲调和风格已经略有不同了,想感受当年巴罗版本的《茉莉花》的宝贝们啊,可以去听听至今还在传唱的粤曲《仙花调》。

三.啊这,咋就意大利歌剧了

巴罗在1804年让西方人认识到了中国民歌《茉莉花》。《茉莉花》后来又被西方人收录到了民歌集子中,再后来西方人感觉,嘿,这曲子还怪好听,于是就被融入到了钢琴曲中去。历经一百多年的流变,西方版本的《茉莉花》已经完全西洋化且歌词雅化,最后终于登上了西方音乐的巅峰——意大利歌剧。

茉莉笛子曲好听吗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笛子独奏《茉莉花》

普契尼

1924年,意大利音乐剧作家普契尼在癌症中完成了讲述元朝公主图兰朵故事的歌剧《图兰朵》在此剧中,"茉莉花"的唱词多次出现。但是因为该剧本的民族问题和其他政治原因,《图兰朵》都面世半个多世纪了,还没有在中国公演过,(即使它已经唱遍了世界)。西方人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茉莉花改编版本,包括游戏文明6的各种魔改《茉莉花》插曲,基本都来自于《图兰朵》版本。

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笛子独奏《茉莉花》_茉莉笛子曲好听吗

被洗脑过的举个手

其实《茉莉花》能唱遍世界一点都不偶然,个人认为茉莉花有两个特点:1.五声音阶让这个曲子特有中国味儿,特别能唬老外。2.旋律洗脑,特别洗脑,不容易唱错而且流畅悦耳。

所以说世界人民的品味,在某些意义上是一致的。

四.好家伙,这波是互传

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推进,中国新式学堂教育逐渐壮大,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里面就规定要学习“乐歌”。“学堂乐歌”这种由留洋学者将西方歌曲带回中国再作词的音乐教育形式出现。除了我们熟悉的《两只老虎》、《送别》之外,《茉莉花》也不例外。留日学者、学堂乐歌的主要倡导人之一的沈心工先生在他1906年的著作《学校唱歌》中,把西传版本《茉莉花》又借回来,移动了其中几个小节的位置,编写成了一首小学生「进行曲」。歌词相当有“进步”色彩和民族主义色彩,现在看来显然是不符合民族团结的,比如这段《剪辫》:

我同胞,梳辫子,几时起?自满洲人,进中原,把发剃。

叹二百六十八年里,当奴隶。

笛子独奏《茉莉花》_茉莉笛子曲好听吗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

这是民国初期的修改版,所以敢骂“满洲人”

值得一提的是,再后来中国进入民国后期,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当年那些学堂中的孩子,已经走上了战场。而军歌的编写最主要就是好记洗脑并且简单易唱。于是将学堂乐歌重新填词,就成为了一种不错的选择。所以,大批大批的学堂乐歌被改成了军歌。学堂乐歌版本《茉莉花》也在这个年代被注入了革命的基因,成为了东北抗联的《冲锋号歌》,与抗日的炮火声一起,回荡在白山黑水间。

笛子独奏《茉莉花》_茉莉笛子曲好听吗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

这虽然很不《茉莉花》,但却很有骨气

最终,中华民国以国民党败退台湾结束。但是台湾执政当局依旧保留了学堂乐歌的传统。但没想到的是,台湾的音乐教育最终又把学堂乐歌版本的《茉莉花》重新纳入教材,结合海外版本《茉莉花》的歌词,又重新填词。这次填词让《茉莉花》的歌词变得文人化,但同时依旧浅显易懂。这个版本最终成为了一个最主流的版本。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版本: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茉莉花呀 , 茉莉花。

笛子独奏《茉莉花》_茉莉笛子曲好听吗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

台湾1955年版本

五.另一个主流版本的《茉莉花》

与台湾版本的茉莉花经历了西传又东传再南传的曲折过程不一样,“江苏民歌”版本的《茉莉花》可以说是本土歌曲的重新发现。

1942年,作曲家何仿还是一名小新四军,他有一次住在一位苏南地区的民间艺人家里时候,民间艺人唱给他了一首《茉莉花》,当时歌词据他回忆,大概是这样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 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 奴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

何仿就借此机会向这位艺人学习,记住了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

建国初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让民歌收集和民歌改编的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于是,在文工团工作的何仿将他当年学会的《茉莉花》歌词中的封建色彩浓厚的词语(“奴”等)进行了修改,最终定型为“江苏民歌”版的《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茉莉笛子曲好听吗_笛子独奏《茉莉花》

1957年解放军公演版本

xb我个人喜欢这个版本多过台湾版本,因为台湾版本“摘下来要送给别人”特没公德,但是这个版本呢,“我”的形象很高尚:“我”第一次要摘花,啊不行不行,我摘了要被管事的骂,不摘了不摘了;第二次要摘花,啊不行不行,我摘了这波要被笑话,名节没了,不摘不摘了;第三次要摘花,啊不行不行,摘了它明年不发芽咋整?还是不摘了吧。可见“我”在这首歌中道德战胜了欲望,推己及人,形象终于变成了完全正面的了。

这首歌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1957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的公演曲目;

1959年,参加了奥地利的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1965年,跟随周恩来参加了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十周年大会;

改革开放后,中央民族乐团等组织也均录制了唱片。这个版本最终成为了另一种主流《茉莉花》,我前几天刚听的黑鸭子版本,也是“江苏民歌”版。

六.台湾版:“没想到吧,我又变成正版了!”

改革开放之后,中西文化交流盛况空前。大陆在流行“江苏民歌”版《茉莉花》的同时,港台歌曲也传入大陆,台湾版《茉莉花》也又北传回到了大陆。由于台湾版本更加接近于西方人熟悉的《图兰朵》版本,而且中国当时急需找到文化上的中西共通之处来融入世界,于是台湾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在90年代末,接替了曾经的主流也就是“江苏民歌”版本,成为了新的官方版本,代表着国际形象,目前与《歌唱祖国》并列为“第二国歌”:

1997年,香港回归,军乐队在典礼上演奏台湾版本的《茉莉花》;

同年,江主席访问美国,《茉莉花》成了他和克林顿在白宫草坪上会谈时候的BGM。

1998年,张艺谋参与导演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在北京紫禁城午门外广场演出,当时场面可谓是巨星云集,场景可谓是金碧辉煌。台湾版本立刻火遍全国。

茉莉笛子曲好听吗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_笛子独奏《茉莉花》

歌剧《图兰朵》

2006年,歌唱家宋祖英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举行演唱会,演唱会的名字就叫“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可见这又是台湾版本。

xb我个人先听到的也是台湾版本,那是我幼儿园的时候,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海老师教我唱的。后来在小学音乐课本学的,想来应该是“江苏民歌”版本。话说回来,现在说台湾版本是“台湾”版本,已经没意思了,不如就叫它“官方版本”吧,23333333。

七.最后唠两句儿

茉莉花的版本流变,梳理起来可谓波澜壮阔,无论是台湾版西传再东归再南传又北回的曲折过程,还是“江苏民歌”版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都令我感动非凡。《茉莉花》还有一个文化价值我认为在于:不管是中西文化的交流或是世界历史的变迁,不同版本《茉莉花》的歌词都是伟大的见证者。《茉莉花》不应该只属于江苏、只属于中国,它应该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的文化符号。

好的,谢谢大家,我是xb,我不定期出下期,希望你幸福。

参考资料:

「民歌《茉莉花》的源流辨析」夏琳

「民歌《茉莉花》多版本演唱对比浅析」张天骄 初征

「中国民歌 《茉莉花》“五种版本” 的形成、发展及现状」 夏玉润

「《茉莉花》 花开何处?」冯光钰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