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学习钢琴,师从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主任吕小白老师,读的是普通高中,大学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吕小白老师对我的评价是音乐感觉很好,但手的条件对于钢琴演奏时吃亏的。上高中后开始有兴趣写流行歌,从那时开始想去研究音乐了。高中时主动的特别有兴趣的去写歌,一开始也不知道作曲是个什么,就觉得哼一哼好听的旋律,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了。然后就试着写了两首歌,自己觉得写得挺好听的,就把自己写的歌拿去给时任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范哲明(代表作《祖国赞美诗》),说想跟他学作曲,就把所写的歌给范老师听,范老师觉得写的还不错,比其它一些从来没有学过作曲的人要强,起码是主动想去学作曲,想写点东西,而不是被逼无奈。然后范老师说先带三个月看看,觉得有才能的话,再继续教。刚开始学还是比较迷茫的,心里没底,后来三个月到了,范老师觉得我还是有天赋的,没问题,可以教。范老师要求一个礼拜就要写出一件作品交给他,所以压力从那时起就有了。作曲这一行是很痛苦的,要永远顶着压力,作曲跟其他音乐专业还不一样,比如钢琴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只要你练习就会有进步,而作曲家作曲需要有灵感,每次都不能拷贝自己,比如说这一次你这首作品很成功,但下一次再写就不能写的和这一次一样,肯定做要完全的一次新的尝试,作曲家每一次都是一种创新,一次超越自我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势必会带来压力,所以刚学作曲的那三个月,每一个星期都要写一部作品,能不能写出来,对我都是一种考验,但我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还是挺了过来。对于我这种普通高中出来的学生,跟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的学生相比,考沈阳音乐学院还是有很大压力的,但是我还是以自己的音乐能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当时沈阳音乐学院学习环境很好,学术的前沿性地位虽然不及中央音乐学院,但是各方面的硬件条件很好,因为我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所以有自己独立的琴房,这在中央音乐学院都是没有的。我在本科五年的学习时间里,天天三点一线,教室、食堂、琴房,每天晚上都要等着管理琴房的师傅催着才肯走,《三首》创作于大二,大五去参赛的,在本科还没毕业时这首作品就获奖了。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