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_钢琴弹柱式和弦技巧_钢琴柱式和弦怎么弹

钢琴弹柱式和弦技巧_钢琴柱式和弦怎么弹_钢琴的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

希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

浅谈钢琴作品《阿根廷舞曲》的作品分析

希纳斯特拉(Alberto Ginastera,1916—1983年)是国际上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其作品非常具有影响力并广为流传,《阿根廷舞曲》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深入分析阿根廷音乐以及希纳斯特拉的作品,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阿根廷舞曲》,首先分析了其创作特点和演奏技巧;其次对作品中的非传统创作手法进行了艺术特征的研究。希纳斯特拉,阿根廷作曲家。1916年4月11日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7岁开始学钢琴12岁入威廉斯音乐学院。1936年入国家音乐学院作曲系。1938年毕业。1941年任该院作曲教授。1945 年底得奖学金,赴美国考察音乐教育体制。1947年回国后发起组织作曲家协会。1948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音乐学院院长。1958年任阿根廷天主教大学音乐艺术和音乐学系主任。同年4月9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1届美洲音乐节上,演出了他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获得了国际声誉。1962年任托尔夸托?迪?特利亚学院的拉美音乐进修中心负责人,致力于培养拉美青年作曲家。1964年完成第1部大歌剧《唐罗德里戈》,进入创作的高峰期。1971年移居日内瓦。希纳斯特拉的作品包括 3部大歌剧、3部舞剧、6首管弦乐曲、5首器乐协奏曲、4部室内乐作品及大量声乐和其他器乐曲。他的创作可分两个阶段。从30~50年代,他投身于阿根廷民族主义音乐运动,多数作品都带有民间生活气息。例如舞剧《帕南比》(1937)和《庄园》(1941)、《第三田园交响曲》(《潘佩阿纳》,1954)、《南美浮士德序曲》(1943)等。从《第二弦乐四重奏》(1950)起转入第2阶段,风格上日趋国际化,并在吸取各种现代派技术如十二音体系、序列主义、微分音和偶然主义的基础上,形成高度个性化的音乐语汇,他自称为“新表现主义”。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第一钢琴协奏曲》(1961)、《小提琴协奏曲)(1963)、康塔塔《神奇的美洲》(1960)、歌剧《唐罗德里戈》和《博马舍》(1967)等。本文原载《戏剧之家》 , 2015年第24期。

目前,音乐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阿根廷音乐,著名的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希纳斯特拉的钢琴作品《阿根廷舞曲》,完美地将传统创作手法与现代创造手法相结合,具有典型的阿根廷民族色彩。本文从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出发,系统分析该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问题,更好地诠释该作品的音乐价值。

钢琴的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_钢琴弹柱式和弦技巧_钢琴柱式和弦怎么弹

一、内容与结构的民族特征

作为希纳斯特拉创作的第一部钢琴曲,《阿根廷舞曲》具有浓重的阿根廷民族特色,同时融入新型的创造方法,使该曲又充满活力和神秘色彩。由《老牧羊人之舞》《优雅的少女之舞》和《狡猾的牛仔之舞》三个独立的乐章构成,描述了阿根廷游牧民族的三个片段。在《老牧羊人之舞》组曲中,融入阿根廷民间的马兰波舞曲元素,从而赋予舞曲复杂快速的节奏,通常以6\8拍的形式展现出来。《优雅的少女之舞》是单三部曲式,是最为优雅的旋律,同时也是被演奏得最多的曲子,它来自阿根廷传统的森巴舞曲,其速度一般在慢板或中板之间。《狡猾的牛仔之舞》也是三首乐曲中最长的一首,融入了阿根廷的乡村舞曲-猫舞的元素,使舞曲具有切分的效果,能够与6/8拍、3/4拍结合使用。

希纳斯特拉《博马舍》(克拉拉玛·特纳)

二、钢琴技巧

在演奏组曲一和三时,追求地是钢琴音响的打击乐式。因此,表演者要注意手指的灵敏度,要使弹奏整体均匀,音色清楚干净,但不能失去野性。在组曲三的后半段,通过手掌的控制左右手的柱式和弦,激动的情绪则由坚挺的指尖关节推出去,这样渲染的气氛能够表现出游牧民族的性格。组曲二的演奏相对比较传统,通过低音的音型反复来展现低音声部。作为一部节奏形态丰富的作品,《阿根廷舞蹈》通过重音的改变以及多节拍的对位使其更加精彩。希纳斯特拉运用多种民族音乐素材,加之现代创作手法的融入,使乐曲充满着浓浓的民族气息。这样的表现手法值得众多音乐人学习和借鉴。

希纳斯特拉《博马舍》 II°(克拉拉玛·特纳)

三、《阿根廷舞曲》的艺术特征

(一)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文化拥有着不同的音乐,作曲家应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类型的音乐,从而丰富大家的音乐体验。民族的差异使得不同的音乐类型有着不同的结构和调式、调性等,通过对不同民族音乐的深入研究,可以吸取不同民族音乐的净化,为创造更好的音乐提供素材。

《阿根廷舞曲》正是因为通过希纳斯特拉的创造,融入了民间音乐,才展现出了这部作品的神秘和活力,使其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其在旋律、调式和音调等方面都能够体现民族音乐的特点,组曲二中采用德里斯特民谣,通常用来表达伤痛之情。组曲三《狂野的高卓牧人之舞》采用快节奏的马兰波舞曲,极具阳刚之气,有很强的节奏感。

《阿根廷舞曲》创作于20世纪初期,此时的阿根廷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各项事业都稳步发展。作品描述了阿根廷游牧民族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无穷向往,是阿根廷人民的生活写照。

(二)不和谐性。《阿根廷舞曲》中运用大量的现代创作方法,产生的音响效果自然也与传统的效果有所不同,例如敲击性音响效果。新时代下,事物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人们能够欣赏传统古典音乐,同样也能接受现代创造手法带来的新鲜感。希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出现的不和谐效果,不仅是创造手法的需要,也是作品对演奏力的需要。

由此可以看出,《阿根廷舞曲》的不和谐音响效果,也是现代钢琴作品的重要特点,同样也符合当今时代下我们的审美观点。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位听众的音乐审美也各不相同,只要音乐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就是完美的音乐。

钢琴的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_钢琴柱式和弦怎么弹_钢琴弹柱式和弦技巧

往期精选:1、;2、;3、;4、;5、;6、7、;8、;9、10、;11、12、13、14、

钢琴弹柱式和弦技巧_钢琴的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_钢琴柱式和弦怎么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