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如地控制键盘

最基本的应是能完全自如地控制键盘,即通过琴声表达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与独奏相比,为歌曲伴奏钢琴演奏中虽然可能不太运用双八度音,但弹奏任何一支曲子,如舒伯特的“魔王”,都要求伴奏者必须具有独奏的水平和技巧。

所谓技巧的含义绝不仅是指演奏者能弹得很快、很响,它包括触键和音色的许多重要方面。它甚至要求伴奏者比独奏者有更高的水平,必须能弹出最丰富的音色变化。

在一场音乐会中,独奏者需要表现的可能有:模仿吉它的声音(如格瑞拉多斯的《安达鲁萨》)、演奏婉伤的歌曲(如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表现畅游在波光鳞鳞水中的金鱼(如德彪西的《Prissons dor》);

而作为伴奏者在一首15分钟的舒伯特的歌曲中,可能需要有这样的表现技能:表现类似吉它拨弦的声音(如《小夜曲》)、描绘类似纺轮的旋转(如《Gretchen am Spinnrade》)、表现鳟鱼在溪水中畅游的欢快(如《鳟鱼》)。

上述比较表明,音乐本身就是音乐,伴奏与独奏都是对音乐的表现,在这一点上两者并无大的差异。

02 对力度有深刻理解

力度应当是伴奏技巧的内容之一。伴奏者必须具有对力度的深刻理解,应当知道何时表现何种力度。力度的控制是个相对的变化概念,它与音响的环境有关,如一个房间的大小如何(无论是否铺有地毯),一架钢琴的特性如何,更为重要的是歌唱家的音域和音色如何,例如女高音与低沉的钢琴的配合就比男中音与钢琴的配合效果要好得多。

不过在登台演出之前,仅仅对歌唱家的音域和音量有所了解还不够。每支曲目必须逐节进行分析,例如若原乐谱中某些段落的钢琴伴奏过于激烈,那么是否有必要改为柔和些?

是否有必要在某些段落中将钢琴的音量控制在演唱者的音量内?是否某些段落需要歌声比琴声更大?是否有某些小节需要演唱者的歌声比琴声更轻柔一些?

另一方面,伴奏者必须以足够的音量支持和烘托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当钢琴演奏序曲、幕间曲、尾声时,一定要能充分、准确地表现曲作者的原创意图与感情。如果伴奏者总是在问自己:“我的声音是否太大了?”那么其结果只能使伴奏音乐显得软弱和卑怯。所以,对力度的控制是一种均衡技能的表现。在演奏独奏作品时,左右手的配合是均衡的关键,它保证了整个旋律的流畅、清晰。在为歌曲伴奏时,均衡的关键不仅在于左右手的配合,还在于琴声与歌声的配合。此时取代双手“二重唱”的是左手、右手、歌声的“三重唱”。而歌声与琴声之间的均衡主要是由伴奏钢琴家来完成的。

03 完美的节奏和速度

最后要提到的两种技巧是关于节奏和速度。完美的节奏是使歌曲具有魅力和使歌唱者保持激情的必要因素。伴奏者在演唱歌曲之前能对排练时确定的速度保持清醒的记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他还必须能灵活地在演出中随时调整节奏,假如当演出时节奏与排练时的节奏出现不一致时,或者是演唱者因临时性的换气或停顿突然改变了原来的节奏时。

当演唱者表演较长的唱段时,灵活地控制节奏也同样很重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唱得稍快一些可以鼓舞歌唱者的信心。当歌唱者演唱特别长的唱段,或是想强调某个重要唱词或某种情绪时,适当地放慢节奏可以使这种表演轻松自如。而在某些唱词或唱段中,伴奏者则必须与歌唱者保持高度的一致而不是自行其事。

不过上述技巧只有当伴奏者具备坚实的乐理修养知识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因此伴奏者必须具备包括和声与旋律对位、乐章分析、灵敏的听力以及表现乐曲的风格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伴奏者通常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而且在乐理方面的修养可能比接受其伴奏的演唱者更深厚。许多歌唱家艺术生涯的起始常常是他们圆润甜美的嗓音,然而却没有多少理论修养引导其发挥艺术上的天赋。有些歌剧明星演员或歌唱家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们优美的嗓音,而他们的伴奏者却往往充当着他们的指导教师,帮助他们识谱、正音以及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涵,甚至详细地解说歌词等等。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