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日常喜欢民族乐团的演出,所以我有机会就会观看线上线下的演出活动。

我近年来印象深刻的活动主要有两场。

一是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的国风国乐周末音乐会。在《春眠不觉晓》一曲中,演奏人员用二胡拉出了古诗朗诵的音调,现场很多观看的小朋友也都跟着朗诵,气氛和谐。还有《孔子主题幻想组曲》,如果是看过舞剧《孔子》的观众,眼前仿佛能回想起舞剧现场,张渠老师把故事很好地用民族管弦乐演绎,国风意蕴十足。

二就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姜建华带来的弦蕴中西二胡室内音乐会,将二胡与西洋乐器融合,演绎国内外经典曲目,比如《二泉映月》《今夜无人入眠》《卡门幻想曲》。在《空山鸟语》演奏中用二胡模拟各种鸟鸣,通过这种方式,让年轻的听众更愿意聆听,也让世界人民更愿意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

现在想来,除去舞剧加持,这些让我印象深刻的演出全都离不开一个乐器,二胡。它也是我心目中民族乐团的灵魂乐器。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_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胡_映月二胡

《中国人的音乐》一书一到手,我就迫不及待翻找关于二胡的篇章。在书中关于二胡的章节,作者从唐朝的“奚琴”、宋朝的“马尾胡琴”说起,重点展开介绍了“瞎子阿炳”、《二泉映月》,还有小泽征尔对二胡的评价,细说这个乐器是如何从民间一步步走到音乐厅,又从中国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看着这本书,我们就仿佛穿越时空,拂去了历史的尘埃,追根溯源,遍历了二胡的古今变迁,将那些记忆中口口相传的人物与故事再度细细品味,深深了解了二胡的发展与普及过程。

《中国人的音乐》一书共有三个乐章,从微观说到宏观,从乐器到声乐再到走向世界的新音乐,行文层次分明,文章脉络清晰。

第一篇章重点讲解乐器,在文中从乐器的缘起娓娓道来,到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再到这些乐器和作品走向世界的历程……

什么是“中国人的音乐”?唯有放到全民族、全世界的维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意识到这几个字的厚重。

所以讲述乐器的传承与传播,讲述民歌的传承与传播,最后是中国人的音乐的传承与传播。

其中既有中国音乐的世界化,也有世界音乐的中国化,璀璨的中华文明正是在创新与包容中源远流长。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胡_映月二胡_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看《中国人的音乐》一书时,我想了很多很多。

根据我一直以来的体会,我们其实有许多文化宝库,如果能够被发掘往往会让世人惊艳,比如《只此青绿》《孔子》《李白》;

我们也有很多有特色有魅力的民族音乐以及民族乐器演奏家值得宣传,比如姜建华老师,赵聪老师;

我们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经典元素可以作为选题素材,比如12花神,24节气……

在《中国人的音乐》一书中,我再次体会到我们原来有这么多的音乐珍宝,既有时而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时而慷慨悲歌、一唱三叹的南音,又有大气磅礴、响遏行云的京韵大鼓,还有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乐器和民歌。

这样多的文化瑰宝,如果不为人所知,实在是可惜。

《中国人的音乐》一书从浩如烟海中的宝库里精挑细选,化繁为简,那些更常见于学术期刊的内容被作者改用通俗的语言出现在纸面上,普通的读者也能在看了之后对中国的音乐略有了解。

如果能够有机会在街头、在音乐厅、在线上视频网站听到这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民歌的演唱,或许你也可以对身边人说一句:“我曾经看到过这个乐器、这首歌曲的介绍,我知道它从哪里来,又怎样奏响在世界舞台……”

这不也是美事一桩!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