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是音乐的必修课,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还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都不可避免要学习。即使没有系统地学这门课,当我们在弹奏钢琴,或者合奏,合唱的时候就已经在接触和声。

中国大陆地区的音乐生大多使用的都是斯波索斌的《和声学教程》,这本教材设计精心,讲述非常详尽,讨论很多古典音乐使用和声的情况。每一课都附有大量的题目供给学生进行练习,题量和难度都甚大甚高。

如果有学习乐理的话,应该也会对和声学有所接触。英皇5级乐理就考了配置和声,分析和弦的题目。到了6级以上会加入数字低音,在和声方面考得更细。即使没有经历过音乐学院的学习,在英皇乐理方面进修过的朋友想必都记忆犹新。

可是有很多朋友在学习的时候都很迷茫,我们总是在写四部和声,不是为高音配和声,就是为低音配和声,要不就是分析和声。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也不知道学来有什么用。只是按部就班的一课一课去做练习。

我们会问老师:“老师,我想学习怎样为歌曲配和弦,写伴奏。可是为什么学了和声学这么久,我只会做题,遇到歌曲还是不知道怎么配?”

老师只会回答:“你先学了再说。”

很多作曲系的学生会学完全本《和声学教程》,即使课程结束,这个疑惑仍旧存在。不少学生表示,学完全本,仍旧是不懂配和声。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学来的技能,最后却无法施展?

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翻译的美国教材《辟斯顿和声学》(Walter Piston Harmony)前言就开宗明义,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它(和声学)实就是观察历代作曲家的作品而归纳出来的一套系统的推理,其目的在于说明现在和过去的作曲家的共同写作法。音乐理论并不是指导我们将来应该怎样写作乐曲,而是告诉我们过去的作曲家是怎样写作乐曲的。

意思是说我们所学的和声学仅让我们,知晓作曲家们的和声运用标准。和声学诸多的规则,都是一代又一代作曲家们所实验出来的成功的案例。固然作曲家们也曾经不守规则碰过壁,但是成功流传,受到高评价的作品都在告诉我们一点:使用这个规则,音乐才好。

和声学教材有意让我们“重新走一次古人的路”。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就能了解到作曲家遇到怎样的和声难题。我们试着为他解决这个难题,从而研究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和声学》的初衷。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声学,无论是做题还是分析,都在“了解这些规则”的层面。

中国钢琴曲视频_中国钢琴组曲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

和声学,对于每个音的走向都有严格的规定限制。尤其和弦一拍一换,因为要考验我们的连接能力,就设置一拍一换的题目。加上旋律的高低起伏,更带来巨大的连接问题。“和弦级数我都配置好了,可是里面的音我不知道要怎么连接,怎么写都错。”是很多人都曾困惑不已的问题吧。

即使题目名义上是“配置和声”,但实际上高低音早就被规定了,和弦切换又迅速,纵使高低音都由完全自己写作,但给每个音配和弦的思维且随时都要顾及和声规则,这样的“创作”也是在“五花大绑”之下的。

中国钢琴组曲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_中国钢琴曲视频

这样的“五花大绑”,让我们做题时候,四个声部都彼此牵连其中。而“旋律”又不安分,一直在高低起伏,让我们做题遇到了十足的困难。

可是回归真正创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旋律抽离。旋律,是带有语言乐句性质的,它能带给我们和声的框架,但不会牵连我们其他的声部,即使伴奏声部平淡也无妨。

而且在真正创作或编配上,首先我们不会局限于“四部和声”织体。当然还有分解织体,柱式织体,舞蹈式织体可以使用。流行音乐里面,四部和声这种织体比较少用,除非特意使用教堂圣咏风格。

中国钢琴曲视频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_中国钢琴组曲

和声学题目中我们不仅要为每个旋律音进行配置,且内声部连接也要同时形成优美的旋律,这已经也包含一种复调思维了;但在实际编配上,旋律多是块状的,有乐句感,以小节或断句为单位编配,编配也内声部也形成流畅旋律也不是必须。

中国钢琴曲视频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_中国钢琴组曲

当然,我还是不得不补充。如果在创作中我们能够坚持和声学学习的严谨思路,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有异常的光彩,这是不深入学习和声学的人难以做到的。

学习和声学严谨的思维,确保内声部流畅的思维,复调的思维,固然会对我们的编配大有帮助,让我们的编配变得更加丰满耐听。

但是和声学理论,并没有解决我们“如何编配”的问题。光学习和声学理论,但没有旋律分析的经验,也不曾在编配上进行过大量的实践的话,即使学完足本的《和声学教程》将仍旧歧路亡羊。

那么怎样才能把和声理论才能运用到创作编配上呢?

如果遵循“给旋律编配和弦”这个教学顺序的话,首先还是要多编配与实践。

(文末有关于教学顺序的不同意见)

开始的时候,你可以为适合的谱例中的旋律进行简单的编配,编配的时候多考虑乐句呼吸、断句,在可选和声的要求下,试试不同的组合,是否能与旋律中的关键音搭配得当, 直到最终确认用的和弦。然后用“四部和声”写作伴奏,和声尽量平稳。以一首简单的儿歌作为例子

中国钢琴曲视频_中国钢琴组曲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

大致的和声骨架确定之后,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织体,比如分解织体:

中国钢琴组曲_中国钢琴曲视频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

比如柱式织体:

中国钢琴组曲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_中国钢琴曲视频

比如舞蹈性织体:

中国钢琴组曲_中国钢琴曲视频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

当然还可以做得更加丰富:

中国钢琴组曲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_中国钢琴曲视频

也可以把旋律和伴奏合体:

中国钢琴组曲_中国钢琴曲视频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

总之我们发现,当我们编配与伴奏的时候,使用的是完全不同于做和声题的另外一种思路。这种思路并非一音一配,它让我们更加注重音乐的横向线条、注重音乐性,像说话一样。

和声学理论,和弦编配伴奏是两种不同的学问。前者注重连接,后者注重配置。

中国钢琴组曲_中国钢琴曲视频_怎么编即兴中国钢琴曲

编配问题只能从编配实践中解决,单纯和声学理论是不能解决编配的。

同时这也还包含一个严重的教学理念上的问题,由于教材中的谱例不具有循序渐进的科学搭配,常常出现在同一章节下,有些谱例歌曲涉及到不同的和声频率与布局;有些谱例涉及到和弦外音;有些谱例本身具有更复杂的和声旋律搭配关系,却被迫简化,导致不合适搭配还要强行搭配,以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会让学习者混沌迷茫。所以如果非要安排“给旋律配和声“这种教学模式,请一定要用在谱例上做到循序渐进的符合和声学习进度的科学搭配。可惜,目前没有这样的教材。

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 其实可以先改变教学顺序。先学习“给和声创编旋律”。由于我们从小听过大量的旋律, 我们的感性与耳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与检验,所以在科学的学习和声的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和声与旋律的搭配关系,积累听觉素材,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人觉得创编就是要作曲啦,天然的排斥“创作”,觉得遥不可及,实际上“编配和声”比“创作旋律”更难。当你能给和声编配旋律,也就自然可以反向的给旋律配置和声,且拥有更广阔的配置思路。

因此为什么学完和声学,还是不懂编配,原因就在此。

以上。

欢迎留言探讨不同意见与想法。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