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编曲前所需规划的内容有:框架、曲调曲子和声走向

一、框架

这一个环节的确是挺重要的,它起到了整首曲子的核心架构,证明其存在的重要性。其实这个就像写作文中的架构,可以分为“总分总”“分分总”“总分分”……再结合一下“引用”。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音乐的框架一般是用主歌副歌来限定一首歌的内容,主歌可以分为ABC段,那么副歌也可以分为ABC段;再到前奏间奏尾奏(这里也可以归纳为某一段,例D段);最后就是桥接与转折,这里需要和声架构以及色彩装饰了,这个步骤可以增添整首乐器的气氛(网抑云內味儿)。所以这样一首歌曲的架构就这样明显的分列出来了。

其实接触很多不同的音乐人在这一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做法吧。有些人习惯先把写好的曲子编在钢琴帘上,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段整合,规划出A段B段C段等等。这样定义框架的方式也是可取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可以根据边听边规划内容的主次性,从而把架构的骨架理清,这样的做法也会让人更加深刻。

二、曲调曲子

这里就要看个人的作曲天赋和专业能力了。作曲天赋似乎真的是那么神奇,比如周杰伦那样,他写的那些朗朗上口的曲子,基本都是他出口即成的。加上他本身也有很扎实的专业功底,所以作曲对于他来说自然不是一件难事。

曲调可以根据曲子的音符走向来限定,但是有时曲子的动机不是那么美好,这样就需要编曲时来即兴补充与调节,所以曲调也有可能会作稍微变动。作为普通人的作曲,一般都会在编曲中会出现变动。如果是某大师的严谨作曲,那么曲调的改动就不太可能了。

曲子的编写来源于灵感,所以把握好创作灵感是一件稍纵即逝的事情。所以在流行乐方面,有很多自由流派的音乐人写的曲子往往都会比古典流派写的曲子好听。

好听的曲子往往来源于独到的创作灵感。

三、和声走向

和声走向往往是在写好的曲子基础上完成的。和声走向需要框架的定义来约束,同时也要和曲子形成互相烘托。好的和声一般都是比较耗费时间的。

和声不是一件随便描述的事情。和声的谱写方法要与曲子形成“双向互补”的,曲子的“间、转、停、歇”都要与和声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曲子的起始音到终止音之间的内容,和声不能脱离曲子的限定范畴。所以以我的角度而言,和声是被约束中的严谨,“TSD”相互之间的递进走向。

说到“TSD”,他们之间可为“主音(主音和弦)T” “下属音(下属音和弦)S” “属音(属音和弦)D”。除了TSD之外还有“上主音”“中音”“下中音”“导八音”,这些和弦运用的前提是要以曲式走向来定义。

个人觉得想写好的和声是比较难的,因为和声的作用不单单只用于钢琴的左手,而它还运用到弦乐里面的,弦乐里面的和声也是和曲子脱不了关系。倍低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的使用会让编曲显得更加“高大上”,所以有很多人都会使用这一种编写和声的方法来写和声,把“弦乐类”的乐器纳入和声编写之中,这样就可以把“色彩”与“氛围”表现出来了。

一首优秀的编曲制作过程是和弦乐脱离不了关系的。这种运用也是市场上的主流方法了。和声走向的内容在这写不了那么清晰。所以内容点到为止。

总结以上所述,一首歌曲编曲前的一些规划已经概况完了。如果有不足之处,请路过的大神们多多指教。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