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琴曲《悲歌》是拉赫马尼诺夫最具代表性的钢琴曲之一。本文以钢琴曲《悲歌》为研究对象,详细地阐述了拉赫马尼诺夫的生平及其音乐作品,深入地探讨了钢琴曲《悲歌》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者们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拉赫马尼诺夫 钢琴曲《悲歌》 创作风格 演奏技巧

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作品受柴可夫斯基的影响很大,总是包含着幻想和悲伤等戏剧性和抒情性的风格元素。同时也赞美祖国,讴歌幸福,但是始终通过美妙的旋律给人以浑厚的诗意。钢琴曲《悲歌》就带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和浪漫主义情调。

一、拉赫马尼诺夫及其音乐作品的概述

正文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马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音乐家、钢琴家、指挥家和古典音乐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的曾祖父和母亲都受过高等的音乐教育,地主阶级的家庭拥有丰厚而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就为拉赫马尼诺夫的童年营造了优越的音乐环境。拉赫马尼诺夫九岁进入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十二岁的时候又在表兄的介绍下进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中等教育部,十六岁便正式考入了高等教育部。整个成长过程都在音乐的包围和熏陶之下,又师从了的德米纳斯基、茨维列夫、齐洛蒂、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等多位音乐大师,良好优越的音乐环境为拉赫马尼诺夫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正规严格的音乐训练则为正规严格的音乐训练奠定了深厚的音乐功底。

1887年和1888年的两年间,拉赫马尼诺夫创作了自己的第一批音乐作品,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乐队谐谑曲》。1890年,拉赫马尼诺夫为心上人创作了六手联弹的钢琴圆舞曲和管弦乐曲《曼弗雷德》。从1891年开始,拉赫马尼诺夫先后创作了交响诗《死岛》和《罗斯基斯拉夫王子》,大型乐队演奏的交响幻想曲《悬崖》《岩石》《第二交响曲》和《茨岗主题狂想曲》,歌剧《阿连科》《贪婪骑士》和《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以及《大提琴奏鸣曲》等各种类型的大型音乐作品。钢琴曲更是拉赫马尼诺夫最成功的音乐领域,前后创作了《钢琴协奏四部曲》《音画练习曲》《十三首前奏曲》和最后的《柯莱里主题变奏曲》等多部独奏或协奏的钢琴曲。拉赫马尼诺夫穷尽一生都在倡导俄罗斯浪漫主义,但他的音乐中又融入了许多二十世纪俄罗斯的现代化元素。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现实主义的风格自然而和谐地交融,挥然一体。不管是在常人看来多么格格不入甚至匪夷所思的的元素搭配,在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中都能神奇地融合在一起。拉赫马尼诺夫音乐作品的现场演奏总会因为声音的特殊力度而令人惊叹不已。这种力度既不是字面意思上弹奏时使用的力度,也不是指演奏者精妙绝伦的弹奏技能,而是音乐本身声音质量的一种雄浑之感。

二、《悲歌》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

(一)钢琴曲《悲歌》的创作背景

拉赫马尼诺夫在成名后和许多俄罗斯音乐家们都有着亲密的联系,但是对他的音乐生涯影响最大的,却是十三岁时在茨维列夫老师家中偶遇的柴可夫斯基。这位伟大的俄罗斯音乐教育家惊讶于拉赫马尼诺夫尚未成年就锋芒毕露的音乐天赋,给予了少年极高的评价和赞美,并在少年的首次演奏演奏中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支持。但在拉赫马尼诺夫成年后刚刚表示要为这位导师朋友创作一部双钢琴演奏的《绘画幻想曲》时,柴科夫斯基就在一个月后因霍乱而病逝。拉赫马尼诺夫在悲痛的心情中创作了D小调的《悲歌》来纪念故友。

(二)钢琴曲《悲歌》的音乐风格

D小调的《悲歌》悲伤主义情调异常浓重。前文已经提到,拉赫马尼诺夫是在痛失导师和朋友的时候创作了《悲歌》。旋律从一开始就营造出了一种沉闷而痛苦的悲伤氛围。柴可夫斯基在好友鲁宾斯坦去世的时候创作了《A小调钢琴三重奏》来以示哀悼,而拉赫马尼诺夫采用了相同的曲式结构来对柴可夫斯基致敬。这首曲子里寄托了拉赫马尼诺夫对柴可夫斯基的所有冥思哀想。《悲歌》的第二乐章吸收和延续了拉赫马尼诺夫《岩石》幻想曲的主题,用八个变奏形式形成了短暂而深刻的钢琴小品。作为推动整体气氛主要乐器的钢琴节奏坚实,富有跳脱的弹性。这种一宽广深邃见长的多变式音效,利用悠长的旋律、绵延的音域和主乐器的旋律变奏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三)钢琴曲《悲歌》的演奏技巧

作为浪漫主义和现代化的完美结合体,钢琴曲《悲歌》对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演奏《悲歌》的时候,钢琴家应该要注意对音乐旋律的准确断句和弹琴时按键的速度和力度。在弹奏时要讲究弱而深透的指法。左手边的琶音音型不能过重,既不能让低音区的音色和音效持续太久,也不能让低沉的琶音将整首曲子的调子拉低。弹奏右手边的高音声部时也要注意掌握力度的变化。《悲歌》的旋律和伴奏是在交织的复杂节奏中协调出现的,所以钢琴家一定要严格地把握和控制住节奏。尤其是在主题旋律的和弦组合或者双音同时出现的时候,要将旋律的线条变化清晰有序地弹奏出来。另外,钢琴曲《悲歌》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由八度柱式的大跨度和弦构成的。钢琴家弹奏时要重点注意踩弱踏板,将双手在钢琴键盘上按键的力量全部集中到指尖,一点即逝的灵巧指法要保证音色的弱小和音色的整齐。这就对钢琴家灵巧控制自己手指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结语

拉赫马尼诺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最后一位倡导者。它力图通过对一个普通人思想感情的表达来诠释生活与哲理,其音乐作品虽然风格浑厚,对演奏技巧也力求精湛,但不管是展现悲伤还是称颂快乐,都会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宁静之感。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