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年轻时被誉为东方的鲍勃迪伦,可见,华语乐坛在词曲咬合以及题材文化性思想性方面做到巅峰的人物 ,不过是有几分鲍勃迪伦的影子。而且,鲍勃迪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当然,这和中文在世界上懂得人少比较吃亏有关。

而中岛美雪,港台音乐三分之一都是翻唱这位大神的作品。

罗大佑自己说过,欧美西方音乐,闽南语民歌、30年代的民国歌曲、日本歌 ,都是他年轻时的音乐养分。台湾曾被日本占领多年 ,台湾的音乐人很难不受日本音乐的影响。就连闽南民歌,有的听着都和日本调调类似。 罗大佑的父母就成长于日据时期,因此,他父母虽然一个讲客家话一个讲闽南语,却在家中用日语交流,而子女在外和同学用国语交流,医学的教材又是全英文的。

虽然罗大佑的音乐是用中文表达东方的宿命和哲学以及黄种人的命运,但技术上确实受欧美和日本流行乐的影响。

华语流行音乐能被称教父的就那么几位 ,不是因为他们年纪大资历老,而是因为他们对某个年代甚至至今的国语歌作词作曲,打下了技术范例,开创了某种方法。

只要还没玩出他们没玩过的,他们后辈有才华的创作者,都不敢以教父自居 。

流行音乐领域,除了极少数对五声音阶和传统文化运用到极致的作品,中文歌在作曲技术上整体都是仿学西方和日本的学生。如何跟他们比呢?教父极人物的创作中都常见欧美音乐和日本调调的影子,更何谈在仿学教父们的话语乐坛后辈呢。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