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噪鄂黄两地的厂宣传队 (四)

(接上文)通用宣传队为什么能长盛不衰?

首先,这是与厂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时间给时间。为排《沙家浜》,厂里派了政治处干部张润德、张怀璧来队当领导,在全厂挑选人才,去鄂城京剧团跟班学习一个多月,更主要的,宣传队全脱产一二年,不是排戏学戏,就是演出。几乎成了专业性质,和专业的专区文工团、鄂城京剧团并无二致,甚至还让这些专业剧团钦羡不止,因为,当时这些剧团人员都在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我们则是响当当的工人阶级呵!

二胡京谱_二胡谱京调_二胡曲谱京调简谱

其次,通用厂里里也真是人才济济。通过排《沙家浜》,挖掘出了陈幼团、佘映霞、张桂芳、李琪应等等文艺人才,让这些过去在厂里舞台上从未露过脸的人,一下子成了通用名人。还有后来拉得一手好京胡的丁传胜,也是被挖掘和推举出来的。

宣传队不仅出文艺人才,还出政治人才和领导干部。张润德、张振二后来就是正厅级干部,前者曾当过黄冈市委副书记和省委巡视组组长,后者曾任省外经外贸厅长和省委巡视组组长。

小丁被推上乐队主力也并非一帆顺。当时熊盛文要拉京胡,但“智多星”王德华却力推拉小提琴的丁传胜,理由是小丁年青,记性好,潜力大,二是小赵一把小提琴已经吵得不得了,没必要要两把。三是熊事多,年纪大,总是“拉琴看唱本”,不能背谱,大家都认为有道理,于是让小丁上京胡,气得熊盛文后来借口车间忙,退出不来了。熊的退出,从创作方面来说,是宣传队的一大损失,于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凡作曲方面只好叫我顶上了。

月琴的王德华是老师傅,能团结人,有凝聚力,在队里特别是年青人中威信高。他年纪大,见识广,社会经验丰富,主意特别多,一眨眼一个主意,堪称“智多星”,是宣传队里“摇鹅毛扇”的人物。他也爱发表意见,不怕得罪人,大多均被采用。因此,自刘益先走后,他就是能左右宣传队风向的人物。如排戏,选角等等大事基本都是以他的意见为主。

二胡京谱_二胡曲谱京调简谱_二胡谱京调

通过排样板戏,不仅锻炼了乐队,还培养出了不少文艺人才。如饰演郭建光的陈幼团、饰演阿青嫂的佘映霞、饰演沙奶奶的张桂芳、饰演刁德一的李琪应、饰演胡传葵的徐磊明、乐队拉京胡的丁传胜、弹月琴的王德华等等一大批人才。

特别是饰演刁德一的李琪应,将一个阴冷狡猾的参谋长演活了,此角色有的人说,比专业剧团演得还要好。李琪应,是我们技校钳工班的同学,人极聪明,会画画,曾与我在雕刻室共过事;比我大几岁,高挑瘦长的个,平时清高,性格有点阴阳怪气,不好接近。有人说,他本身的性格就有如刁德一,扮像不错。加上他自幼喜爱京剧,唱功也不错,因此,在京剧团学了一个多月后,真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刁德一,他是《沙家浜》剧组里角色演得最成功的演员。后来又饰演了《智取威虎山》中的少剑波,虽然唱得不错,但形象却不如刁德一那样入神和活灵活现了。

二胡曲谱京调简谱_二胡谱京调_二胡京谱

另一个成名的是饰演郭建光的陈幼团,陈幼团本是京剧团里出身,但却从未在通用宣传队里露过脸,直到他出演《沙家浜》中的主角郭建光时,大家才吃了一惊,想不到他还是“科班”出身!是的,由于他本身有一定基础,又与剧团人熟悉,自然一招一式都有“京戏味”,他扮演的郭建光也有英雄气概,唱功也不错,就是音低了点,只好比样板戏降了2度,由E调降成了C调。后来,陈幼团的戏越演越好,在《智取威虎山》剧中又扮演了杨子荣,杨子荣的形象演得比郭建光还要好,特别是打虎上山那场,出场的舞蹈,博得了许多人的掌声,唯一不足的是高音唱不上去,当唱到“气冲霄汉”的高亢之音时,幕后的群众只好都加入了进来,替他帮腔,成了合唱,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挥着马鞭出来的英雄形象。

还有从未上过台演过戏的佘映霞,首次上台举手抬足,端茶送水还真有点阿青嫂的样味,无论是智斗唱段还是大段的慢板“风声紧……”都唱得有板有眼,高亢回转,韵味十足。

在排演《智取威虎山》一戏时,增加了小常宝马钧莲,她的声音高亢嘹亮,于是又让其兼任报幕员,她激情澎湃的朗诵和随之而起的雄壮的管乐,为开场增添了不少气势。

二胡谱京调_二胡京谱_二胡曲谱京调简谱

宣传队里还有俩位幕后英雄,廖凤兰和王北渝。廖师傅虽然从未上过台,但却是一位出色的后勤部长,也是一位善于作思想工作的长者。所有的服装道具,都在她手里管理得井井有条,随叫随有,从未有过丢失、缺损破漏的现象发生。哪位演员有了思想情绪,俏了气,也常常是她去苦口婆心地作工作,动员其重返舞台,哪位不遵守纪律,迟到早退,也是她大胆地提出批评。她是大家公认的宣传队的好管家。

王北渝是乐队成员,在音乐和文学方面有较高的休养,但却象一头老黄牛,每次装台、拆台都是他领头干,凡出力的重活累活脏活都少不了他。他还刻得一手好钢板,凡宣传队的演出所需资料材料,均由他一人先刻好蜡纸钢板,再在油印机上印刷出来,再装订而成发给大家,我所写的一些歌舞话剧就都是由他一人刻制印刷而成的,所以才能留存至今。

当我们大家排完了节目去休息的时候,他却一人在家里默默地刻写着蜡纸,然后又是印刷又是装订,这该耗费了他多少休息时间呵!现在想起来,真得好好感谢他。还有“编外队员”木模工杨浪萍,从《沙家浜》到《智取威虎山》,两场大戏所有的背景和大多数道具,都是他一手一脚画成和制作而成的。

我们宣传队,正是有了象廖凤兰、王北渝、杨浪萍这样的无名英雄,幕后英雄,才得以在各方面有条不紊地顺利地进行。

二胡曲谱京调简谱_二胡谱京调_二胡京谱

说起样榜戏伴奏,自然离不开三大件:京胡、京二胡和月琴。

拉京胡的丁传胜,原是我车间拉小提琴的,后因排样板戏才在王德华的力荐下改拉京胡,并专门去鄂城京剧团找拉京胡的老师(姓师)学了个把月,老师是鄂城京剧团乐队队长,拉了几十年的京胡,他的京胡在湖北很有名气。小丁是武汉伢,人很聪明,记性也好,在名师的传授下,他抓紧一切时间日夜苦练,很快就克服了由小提琴转为京胡的技术障碍,功夫不负有心人,眼见得技艺突飞猛进,不但很快就掌握了导板、散板、慢板,摇板、碰板、快板、流水、二黄、西皮等各种板腔调式,同时也很快将全本《沙家浜》背了下来,能够不要本子,看着演员拉了,因而也很快受到了演员们的欢迎和青睐。

小丁的京胡后来越拉越好,到排《智取威虎山》时,他已经能独担大任,运用自如,再不用去老师那里学习了。

小丁用的京胡虽声音清晰,但不宏亮,为此,我常与他干仗。他说我的提琴太响,压住了他的京胡,老跟他的京胡“打架”,我则说他没拉出声音来。我劝他换一把声音大点的,他不肯,说大了声音沙哑不好听,他就喜欢这把声音清晰没有杂音的京胡,并要我将小提琴声音压低点,不要抢了他的音。为此事,陈幼团还在大会上批评过我,说京剧伴奏要以三大件为主,其余都是配角,说我配角不要抢主角的风头。最后,还是我妥协了,唱段轻拉或不拉,过门与前奏才放手拉。唉,真没办法,谁叫我是配角呢!

二胡谱京调_二胡曲谱京调简谱_二胡京谱

拉京二胡的邓发奎,纳言老实,从不多言,他是技术科的,事多,本不想来,但由于没人愿拉京二胡,所以他才来凑数。他的心思自然就不在这里,只是勉强配合着小丁。

弹月琴的“智多星”王德华,虽然基础底子薄,但肯学习,在一个多月里,他在京剧团里跟着弹月琴的师傅手把手地学,眼见得如小丁样,如变戏法似的,象换了一把琴样,提高得飞快。记得他原来是用两根或三根钓鱼用的塑料琴弦,跟师学了后马上改成了一根很粗的独弦,原来总是弹断了弦,现在一根粗麻弦怎么也弹不断,原来声音小而闷,现在声音亮而响,隔老远就听得如炒豆子一般。

我问他一根弦怎么弹,他说是老配少,意思是过去弹的是实音高低,而现在是将低音翻高,高音变低了。鄂城京剧团弹月琴的老师就是这样,一根麻弦音乐脆崩宏亮,传播悠远,压倒了琵琶、阮等所有弹拨乐器。我们的王德华,从京剧团学成归来后,也琴声大振,压倒了乐队所有乐器,从此,王德华一把月琴不仅和小丁的京胡撑住了我们的《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俩个样板戏,还名噪鄂黄两地。大家都知晓通用有一位弹独弦琴的王德华。

二胡曲谱京调简谱_二胡京谱_二胡谱京调

还有打鼓的周光华,从一个“没有文艺细胞”的白板,到最后拿下《沙家浜》、《智能取威虎山》两场大戏的所有鼓板,不知道这中间经历了多少磨难、下了多少苦功才终于能照着本子跟上了趟呢。(未完待续)

资江报告(30)第626期

往期目录选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