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月牙儿五更》教学设计课题名《月牙儿五更》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审美感知:学生能认识和了解本课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感受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艺术表现:学生能自信演唱引子部分,体验关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创意实践:通过编创动作表现歌曲,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文化理解:学生能在欣赏民歌改编的作品的基础上,知道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教学重点了解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教学难点自信演唱引子部分。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民歌指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新课探究《月牙五更》是一首东北民歌,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早期广泛流传我国东北地区,是广大劳动人民田间劳作、休息、娱乐时传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民间小调。欣赏乐曲《月牙儿五更》:思考用了什么乐器演奏?音色如何?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板胡属于中国民乐中的弓弦乐器,琴筒由木料或椰子壳制成,它的发音清脆而响亮,适用于表现热情奔放的曲子。除了独奏外,它也是北方的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刘明源(1931——1996)天津人,著名民族音乐家、民族弓弦乐大师、教育家、作曲家、乐器改革家。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刘明源先生通过广泛学艺、刻苦钻研,掌握了二胡、板胡、高胡、京胡、四胡、马头琴、坠胡等十几种民族弓弦乐器,并在演奏技艺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被海内外音乐界同行们誉为“胡琴司令”。刘明源先生将板胡、中胡这两件一直在戏曲乐队中担任伴奏的乐器推上了独奏舞台,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代表作:板胡曲《丰收乐》、《月牙儿五更》、《花儿的故乡》、《四季》;二胡曲《河南小曲》;中胡曲《草原上》、《牧民归来》;民乐合奏《喜洋洋》、《幸福年》等。5、试比较器乐与声乐作品表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关东支脉地区的音乐,我们了解了它的风格特点,也了解了很多的音乐创作都来源于民歌。希望在课下,同学们能够多去了解欣赏民歌,让民歌的灿烂文化一直发扬光大。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歌曲。板书设计《月牙儿五更》教学反思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