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二泉映月》 赏析 二胡曲《二泉映月》 赏析《二泉映月》 是著名的民间音乐阿炳(本名华彦钧,1893―1950) 的一首造诣深厚、 流传广泛、 具有浓郁民族音乐风格的二胡独奏曲。 此曲大约创作于 20 世纪 40 年代, 因其美妙的旋律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深受国内外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此曲被国际乐坛公认为世界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从乐曲的曲名来看, 这首作品似乎是以描绘景色为主, 且借景抒情的标题性音乐作品。 后据杨荫浏先生回忆, 当时赴江苏无锡为阿炳录音时曾问及这首曲子的名字,阿炳说: “这首曲子是没有名字的, 信手拉来, 久而久之, 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 阿炳后称其为“依心曲” 。 因无锡的惠山脚下有一个世称“天下第二泉” 的地方, 景色十分优美, 也是阿炳经常卖艺的地方, 于是杨萌浏和阿炳商定, 将此曲正式取名为《二泉映月》。 由此可见, 《二泉映月》 是阿炳在长年的流浪卖艺生涯中不断演奏加工而成的, 它不是描写“天下第二泉” 的美丽景象, 而是通过曲中苍劲哀婉的旋律, 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愤懑与不满, 表现了他顽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阿炳自幼年就出家做了道士, 从小受当地山歌、 滩簧、 长篇叙事歌和丝竹乐等地方音乐的熏陶, 跟随父亲学习各种民间乐器, 青年时就已是吹、 拉、 弹、唱样样精通, 中年时因吸食鸦片而使生活急转直下以致穷困潦倒, 而后又因得了眼疾无钱医治, 故而双目相继失明, 从此流落街头, 靠卖艺为生。 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 可面对恶势力的欺辱他从不卑躬妥协, 而是与之奋力抗争。 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 弹琵琶、 说新闻的方式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其创作的《二泉映月》 与其说是阿炳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不如说他坎坷的人生和悲惨的境遇恰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缩影, 而阿炳刚直不屈的品格和气节,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人民内心的思想风貌,更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 全曲由引子和六段旋律及尾声组成。 这六个段落主要为主题和五次变奏。 引子开始共由六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