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降E大调夜曲赏析【摘要】降E大调夜曲(作品9之2)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浪漫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期间,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39年短短的生命,是由无数晶莹耀眼的钢琴珠玉小品所镶缀起来的。他生在19世纪前半叶浪漫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色彩,音乐史一般都将他列入浪漫乐派之列。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音乐中的梦幻感是意境浓密,情致万繁,万般迷人的。而最能让我们陶醉于这一诗一般梦境的,就是他的夜曲。相传“夜曲”起源于18世纪英国天主教教会的晚祷歌调。“夜曲”是一种形式自由的三段体器乐短曲,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旋律歌唱性很强,常有沉思、忧郁的特点。由于一般在夜晚演奏,所以叫“夜曲”。肖邦的夜曲,一共21其中有两首是没有编号的。他将夜曲发展成为意境深远的体裁,远远地超越了费尔德。正像哈聂卡所评述的那样:“肖邦是把费尔德的形式筑高,吹进戏剧性的气息,热情,使之更加壮大。费尔德的夜曲是朴素的牧歌形。肖邦所努力的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经过装饰,太过于阴郁、热带性,或说带有东方的气息。”他1835间创作了18首供钢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征是低音部以波动的伴奏音形,衬托出右手所弹奏甜美的主题旋律。1814年,费尔德的三首夜曲在莱比锡出版,成为肖邦创作夜曲的源头。肖邦发展了这一体裁,其夜曲具有典型的抒情诗风格,在伴奏声部衬托下的旋律流丽如歌,充满诗意。肖邦本人在先天上是特别适合演奏夜曲的。在性格上,他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贵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在体型上,肖邦体弱多病,并不适合演奏高响度的宏伟作品,但其细腻的情感和珠玉般的音乐变化,却成了夜曲的迷人气质。

然而,当他的作品编号第九号的三首夜曲初次出版时,却遭到德国著名乐评家列尔斯塔的无情痛击,称肖邦的作品比之费尔德的夜曲有欠自然,加入了过多的“香料和胡椒”。时至今日,我们除了在音乐史资料中见到费尔德的乐谱外,他的作品几乎极少在音乐会上出现,而肖邦夜曲的优美旋律却穿过近两个世纪的巨变时代,还在今天的夜空中闪耀,也许正是肖邦夜曲中的这些“香料和胡椒”才真正满足了现代人的胃口吧?尽管有学者在介绍肖邦的夜曲时,会连《摇篮曲》(Berceuse)和《船歌》(Barcarolle)一并介绍。但我们现在所称的21首夜曲却并不包含这两首乐曲。这21首夜曲,创作时间分别在1827年至1846年间,也就是肖邦创作的黄金时代。其中有三首是肖邦过世后才出版的。如Op.19《e小调夜曲》,是肖邦的好友冯坦那(JulianFontana)在家中发现,后经肖邦家人同意而出版。而Op.21《c小调夜曲》原来打算编成Op.32-出版,后又临时取消。这两首作品是受到较多怀疑的作品,所以鲁宾斯坦和弗朗索瓦的夜曲全集都没有收录这两首夜曲。肖邦一生的创作,都不喜欢用文学性的标题来注释他的作品,所以像《雨滴前奏曲》、《革命练习曲》、《小狗圆舞曲》这些名称,都是出版商后来附加上去的。

Op.06《g小调夜曲》,是肖邦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后,将内心的彷徨苦闷和忧心忡忡写成这首悲剧性的夜曲,他原来打算给这首夜曲加上“悲剧哈姆雷特观后感”的字句,后却不愿文学性的标题破坏了音乐的神秘感和想象力而取消了。至于像《叙事曲》这种原本有文学性内容的作品,他也不加任何解说,而希望演奏者和欣赏者以纯音乐的方式来欣赏。所以,要想了解肖邦夜曲的创作背景就特别困难。好在他的这21首夜曲,有一半以上是题献给至亲好友,我们可以顺着这个线索找到一些创作时的蛛丝马迹。作品Op.09的三首夜曲,是肖邦1831年09月到巴黎之前就已创作完成的作品。他在沙龙和朋友聚会时,经常喜欢演奏其中的第二号《降大调夜曲》,而这首夜曲也成为现今最通俗、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肖邦初到巴黎时,是使用一台伊拉德钢琴(anErardpiano),这种钢琴的键盘较笨重,要弹奏弹性速度的乐曲常无法得心应手,于是肖邦的好友波列意(CamillePleyel,1788-1855)慷慨解囊,赠送肖邦一台触键灵活的钢琴。这台钢琴伴随肖邦直至1879年辞世。肖邦为了感念他们一家的友谊,将他的第一号《降b小调夜曲》题献给波列意夫人。

大调夜曲(作品9之2)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这是他献给玛丽普列埃勒夫人的作品之一。夜曲与向情人表示爱慕的小夜曲不同,多为作曲家在夜深人静时用音乐写下的内心独白。《降大调夜曲》是肖邦最好的夜曲之一。这首钢琴曲集中表现出了肖邦这位音乐大师心灵深处的真诚、乐观、文雅以及极富幻想和浪漫主义的气质,因而,此曲很快地传扬遐迩,获得人们普遍的热烈欢迎,成了当时很时髦的一支钢琴沙龙的保留曲目,也成了钢琴学子(当时不仅有许多琴童热衷于学习钢琴,还有大量成人是钢琴演奏爱好者)极爱习练的钢琴曲。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可见此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乐曲的构成为回旋曲式,行板,12/8右手在装饰音中始终保持着华彩的咏唱,左手是节奏相同的伴奏型,自始至终保持同样的形态。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这首夜曲像似一首意大利歌剧中的咏叹调那样优美、那样动人、那样富有魅力。它以舒缓而平和的行板速度,吟咏出美妙的、如歌的旋律。此曲的主题曲调十分温存而柔美,仿佛在轻轻地、缓缓地诉说着什么,时而平静、时而又有一点点激动。

聆听这首脍炙人口的钢琴曲,能够叫人暂时忘却一切烦恼、不幸与痛苦;而自己动手弹奏这首名曲,更是能够叫人如痴如迷如醉,愉悦不已!肖邦在此首《降E大调夜曲》的伴奏部分,采取了三连音匀称的节奏音型,使人自然会想起华尔兹那轻盈活泼的节奏。优美动听的主题曲调一共出现了三次,其中穿插着对比并不很鲜明的乐段,略微带有一些沉思与抒情的气氛,透射出了“夜”的安谧的色彩。在这首《降大调夜曲》中,肖邦发挥了乐器之王———钢琴的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色调与力度的变化,旋律时而向属调游离,但每次走不多远,又返回到那安宁、流畅、优美的主题中来。肖邦在主旋律上还多处采用了丰富的华彩性变奏手法来发展乐思,并且还在伴奏 部分极其娴熟地使用了散和弦为主的纷繁织体,它与主旋律配合得十分融洽、和 谐与默契,使人感到散而不乱,聚散相宜;有时也使之与主旋律形成音色的、音 响的鲜明的对比,使此首《降 大调夜曲》的音域变得更加宽广,旋律显得更加动听;华丽的尾声,是此曲中抒情的最高潮,倒数第三个特殊的、长长的小节,在钢琴的高音区, 突然闪现出一连串热情扬溢的、激动人心的32 分音符,其中那12 个(演奏时可 以不拘泥12 个,可多可少)相同的装饰型的串音旋律在快速中渐强又渐弱,当您 的思维还处于捉摸不定时,钢琴曲以大三和弦的和弦内音组成的很稳定的旋律, 用渐弱的音响(PP- PPP),结束在一片静谧的、温馨的气氛中。在袅袅余音消失之后,使人还会沉思于一番遐想之中。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