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不是爹娘养,‘娘’字口腔欠打开,滑音要收回来。”“戚派的特点不是一下子坐滑车一样跌下来,要柔软要有弧度。”日前,在越剧艺术学校的课堂里,赵桂庆正在对学生们进行一对一地教学。通过为每位学生唱段的“望闻问切”,每每都让学生们受益匪浅进步神速。

越剧好听的二胡曲_越剧二胡独奏_好听二胡越剧曲子

赵桂庆(资料图)

赵桂庆是国家一级演奏员,从事主胡工作30多年,从1987年起担任嵊州越剧团艺委会主任,兼任乐队队长、主胡,承担主要演员的教唱。现在,他是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主要唱腔老师。

拉琴36年,赵桂庆已经将手上这把琴,演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主胡的音响中没有壮美辉煌,激情豪迈;也没有大气磅礴、雄浑宏伟。”但在赵桂庆眼中,它有只属于中国式的‘小桥流水’,只属于越剧的‘小家碧玉’。

成功的背后是反复苦练

赵桂庆出生于崇仁镇横岗村,他从小就对民间音乐耳濡目染。10多岁时,他自然而然地开始学着拉二胡,也从此与二胡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60年代末,在当时崇仁镇民胜水库附近,住着一名从越剧团下放的老师。也许是觉得赵桂庆的天资不凡,也或许是他的勤奋感动了这位老师,于是就教了他几招。正是有了这位老师的教导,让他后来能够顺利考上越剧之家。

进了学校后,赵桂庆更加刻苦练习,忘记吃午饭更是经常的事。“从来没有什么可以一鸣惊人,成功的背后就是反复苦练。”赵桂庆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因为经常在露天演奏,又不能戴手套,赵桂庆的手冻得肿了起来,而且有了溃烂的迹象,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有一天,父亲来看我,一看到我的手,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就赶紧安慰他,‘等天气热起来手就会好起来的。’”可渐渐地,溃烂的地方蔓延开来,甚至连手指甲都开始溃烂,虽然自己也很心慌,但他也从未想过要放弃,“做任何事情,不酸不痛不痒,是不会进步的。”

越剧二胡独奏_好听二胡越剧曲子_越剧好听的二胡曲

指导学生唱腔(资料图)

艺术的道路永远没有止境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学到第3年,赵桂庆已经跟着越剧团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演出了。有一天下午,团里突然通知他,由于当天主胡临时有事,晚上的演出需由他顶上。

“当时已经是4点多了,接到通知后连吃饭的心思都没了,一心只有谱子。”一场演出下来,赵桂庆紧张得脚抖手也抖,庆幸的是,他顺利完成了演出,而这也为他开启了长达36年的主胡人生。

但就算已经是主胡的赵桂庆,他也一直虚心好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琴技。“每次到外面演出,我都会到当地的新华书店,去找与二胡有关的练习曲、独奏曲。”如今,他翻开谱子就能用二胡演奏出曲调,已经不再是那个为了识谱顾不上吃饭的毛头小子了。

“他拉的琴好像会说话。”这是越剧十姐妹之一的傅全香对赵桂庆的评价。1986年,赵桂庆获得了浙江省戏曲汇演的优秀主胡奖。但成功背后,谁知道又隐藏了多少的艰辛与付出呢?赵桂庆说:“艺术道路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不管拉得多么出色,都只能说是一流,永远不能说第一。”

为了传承更为了创新

在越剧团里,除了是一名主胡,赵桂庆更是一名认真的教唱老师,负责几乎所有演员唱腔的教学。

2006年,赵桂庆回到嵊州越剧艺校,开始了越剧教育工作。为了做好越剧传承工作,他不仅将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耐心细致地传授给艺校的学子,更是把自己的人脉资源都用在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上。

在赵桂庆眼中,班里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为了让他们能尽快地学成越剧唱腔的技巧,他为每个学生都制定了不一样的课程,进行一对一教学。一节课,一个人,一张白纸,下课后要求学生写下感悟。

在他的课堂里,掉眼泪的学生很多。有的是因为课程中对越剧曲目理解的感情需要;有的是因为起初唱得不好,在与他沟通分析原因后,流下感悟的泪水;还有的是因为学习不用心而被他“狠狠”骂哭。而那些眼泪流得最多的学生,已经有人拿到过全国大奖了。“在这个岗位上一天,就要对得起教师这份职业、对得起自己的学生。”赵桂庆认为,拉琴,要掌握演员的个性、作曲的风格,刻画人物的要求;而育人,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底子、接受的能力,再循循善诱,做到言传身教。

为提高越剧唱腔教学质量,这些年来,赵桂庆着手整理越剧艺校的唱腔资料库。通过前往浙江省艺校、上海戏剧学院考察,结合学校实际,目前已经整理出20多本资料,真正使学校教学实现了有计划有大纲,从而步入正轨。

捧着一颗真心全力栽培学生,赵桂庆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而他自己作为主创人员之一的作品《大义夫人》,也获得了白玉兰奖。2011年,赵桂庆受聘担任中国戏曲学院的客座教授。

尽管现在处于教育岗位,但每每有闲暇时间,赵桂庆都会拿起身边的二胡,动情拉奏。用简简单单的两根弦,演绎出丰富的情感,宛若他的人生,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