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回旋曲视频_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_钢琴回旋曲视频

钢琴回旋曲视频_钢琴曲回旋曲视频_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

11月20日晚19点,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系列音乐会之第五场在校综合馆准时上演。第五场音乐会是由李昕校长亲自率领钢琴学科的陈杨、涂艾斯、江志飞三位老师倾情演绎。‍

曲目演奏之前,中央音乐学院的傅涛涛教授为观众们进行了学术导赏讲解,她从贝多芬当时的生活遭遇开始讲起,向观众们娓娓道来即将上演曲目的创作年代背景、曲式结构以及作品的风格特点,专业而又精彩的介绍使得观众们在之后的聆听中能快速地融入音乐,理解音乐。

钢琴回旋曲视频_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_钢琴曲回旋曲视频

(傅涛涛教授的导赏讲述)

当晚最先出场的演奏家是陈杨老师,他为观众带来了贝多芬的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31号之二“暴风雨”。这部作品创作之时正值贝多芬耳疾加重,生活上也遇到颇多苦难,甚至写下遗言,此时作曲家对人生、艺术、理想以及现实的思考是十分丰富的,内心的风暴也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戏剧性,也更富浪漫主义精神。陈杨老师在演奏时用冷静细腻的技术处理准确地诠释了这首曲子的内涵,征服了全场观众,让观众们从听觉上体验了一场“暴风雨”。

钢琴回旋曲视频_钢琴曲回旋曲视频_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

(陈杨老师演奏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

第二位出场的演奏家是涂艾斯老师,她演奏的是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作品第31号之三。这首奏鸣曲和前面的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形成了较大的对比,充满明朗活泼的气氛。曲式也很独特,曲中没有慢的乐章,尤其在一首奏鸣曲中诙谐曲和小步舞曲并用,流露出贝多芬此时在创作上的积极探索。涂艾斯老师从容娴熟的演奏表达出了作曲家当时虽厄运连连却想要破茧而生的内心,观众听后也感到充满了力量。

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_钢琴曲回旋曲视频_钢琴回旋曲视频

(涂艾斯老师演奏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

音乐会的下半场先由李昕校长为我们带来了g小调第十九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9号之一。这部作品和之后由江志飞老师演奏的G大调第二十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9号之二同属贝多芬作品第四十九号,是贝多芬的早期创作,这两首曲目篇幅虽然不大,却十分精美,整体曲式有一种对称的巧妙。李昕校长优雅大气的演奏风格将这部作品进行了完美的诠释,让观众们再次感受到了纯正的、清新简约的古典主义带来的美感。

钢琴曲回旋曲视频_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_钢琴回旋曲视频

(李昕校长演奏贝多芬g小调第十九钢琴奏鸣曲)

本场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演奏曲目是由江志飞老师带来的贝多芬G大调第二十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9号之二,这部作品和上一首奏鸣曲同样精炼。江志飞老师灵巧精致的触键将这部作品中的朝气和活力表达得淋漓尽致,婉转流畅的演奏让观众们体会到音乐和岁月是在同步流动的,这就是贝多芬及其作品的魅力所在。

钢琴曲回旋曲视频_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_钢琴回旋曲视频

(江志飞老师演奏贝多芬G大调第二十钢琴奏鸣曲)

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_钢琴曲回旋曲视频_钢琴回旋曲视频

(四位演奏家和傅涛涛教授合影)

钢琴曲回旋曲视频_钢琴回旋曲视频_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

(音乐会后合影)

本场音乐会在观众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至此,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举办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系列音乐会已过大半,在已聆听过的音乐会中,我们在致敬经典的同时,也体会到我校专业教师们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之余从未遗忘自己作为演奏者的身份,他们对于音乐的那份初心和对专业的孜孜追求从未改变,也正是他们的坚持,才会让经典得以更好的传承,照耀并影响着更多的人!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演奏者的感想

首先,贝多芬第19号G小调钢琴奏鸣曲Op.49No.1 这首名为“简易”的奏鸣曲是具有“海顿风格”的作品。如果对比其他奏鸣曲的技术水平、难度和奏鸣曲式完整宏大的结构等因素,它确实是简易,而“简易”背后却蕴涵着丰富、细腻的情感。伴随着精致、优雅的旋律,我被作曲家深藏于内心的眷恋之情所打动,从简洁动机营造出丰富的层次变化、织体节奏中,犹如触碰到作曲家的脉搏,感受着贝多芬的喜怒哀乐。我在他的音乐世界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回味和感悟。整首作品两个乐章,时长不到8分钟,第一乐章行板g小调,短小精悍的奏鸣曲式(一共110小节),分解和弦式的旋律动机包裹着淡淡的忧伤、深情、犹豫、徘徊、甜美、温存等滋味,一层一层展开,很神奇。第二乐章快板,回旋曲,幽默有趣、生动活泼。每一个段落各具性格特色的旋律交相辉映,同名大小调的变换、伴奏声部不同织体安排等无不传递着贝多芬所思所想。让人不禁静下心来,跟随着这位音乐大师贝多芬行进。

其次,说说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综合馆音乐厅带给演奏者怎样的艺术体验。这个由运动馆改造的具有简约风格的大厅,可容纳400多位观众现场聆听。简单的钢结构窗环绕四周,通透的玻璃窗与自然界巧妙连接,室内主色调是相间的灰色与绿色,与室外的郁郁葱葱的草坪融为一体。白天演奏时,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苍翠,和煦的阳光洒进来,叽叽喳喳的鸟鸣萦绕于耳,充满生机;夜晚又是另一种氛围:静谧、安详、和谐。当观众席的灯光暗下来,舞台上只留下头顶上的两盏光束,瞬间带给演奏者无限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忘我地演奏,与沉浸在美妙音乐中的观众近距离分享“我和贝多芬的故事”,简单而纯粹,真是非同寻常的音乐体验!

——钢琴演奏家:李昕校长

钢琴曲回旋曲视频_钢琴回旋曲视频_回旋曲怎么编钢琴曲

李昕教授优雅演绎贝多芬第19号G小调钢琴奏鸣曲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观后感之一

今晚的四首奏鸣曲分布颇有特色,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暴风雨”(Op.31,No.2),更有两首耳闻则诵的“小品”(Op.49,No.1,No.2),而其中夹杂的Op.31,No.3更是以一个无法确定调性的和弦开启了四个乐章的辉煌篇章。进入了创作成熟期的贝多芬愈发在自己的行曲中注入了前无古人的创造力,各式创新题材的出现和运用使得每一首曲子都烙下了令人难以逾越的印记。今晚演奏的第一首奏鸣曲(Op.31,No.2),贝多芬的学生兼秘书安东·辛德勒曾问他这首奏鸣曲的内容是什么?贝多芬回答:“你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二百多年来,学者以及评论家都努力对这句话作出解析,却又难以有一个一致的说法。这无形中增加了对该曲理解的难度。但是这又如何,就算一切都不所知,音乐本身的美直抵人心。第三乐章如水流般婉转不息,又似一望无垠的丰美水草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相信没有人不被贝多芬的音乐天才所折服吧?第二首奏鸣曲(Op.31,No.3)又被冠名“狩猎”,第一乐章如置身于自由的大自然中,尽情的撒欢,奔跑,洋溢着快乐而幽默,愉快而奔放的狩猎氛围呼之欲出,而意大利音乐元素的影响则体现在了末乐章的塔兰泰拉上,以三连音构成的节奏贯穿全曲,速度迅急,情绪热烈。贝多芬在创作该首奏鸣曲时,估计是受了海顿的《D大调第七十三交响曲》(《狩猎》)和清唱剧《四季》中的游猎场面的影响。而接下来的两首所谓“小品”似乎是每一位琴童的必经之路。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越迷你的小曲越难以琢磨和演绎。平常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孩童们的演奏。而今晚,两位成熟的演奏家们为我们“炫了一把技”,让我们体验到了职业演奏家对精巧音色的控制和对音乐张力的掌控,原来看似这么平凡的小品中也是别有洞天,异样精彩。经历了将近三分之二的贝多芬全套奏鸣曲的演奏后,我们似乎窥见了贝多芬的意图,此时的他早已如脱缰骏马驰骋乐海,一切看似天马行空的手法在曲中炉火纯青的运用,在音乐创造力上,贝多芬已入巅峰,他又能为我们带来哪些跨越时代的精妙之音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的音乐会吧!

——钢琴演奏家:黄一仕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观后感之二

又是一个周五。今天晚上七点,我们迎来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系列音乐会的第五场。

在大家翘首以盼的目光下,傅涛涛教授为第一个上场的专业老师——陈杨老师将要演奏的曲子“暴风雨”做了一番曲式结构的分析。

贝多芬d小调奏鸣曲Op.31 No.2,也就是著名的“暴风雨”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个乐章 总体速度为快板(Allegro)。这个乐章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戏剧性。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速度变化,赋予了全曲幻想的色彩。乐章结尾在小三和弦上突然消失,给人留下了悲伤、孤独的印象。

第二个乐章为慢板(Adagio),调性变成了降B大调。这一乐章,暂时忘记了第一乐章的那些矛盾与不安,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乐章是小快板(Allegretto)是一个非常优美的乐章。整个乐章由16分音符组成,欢快中又因为调性原因带有一丝忧伤。经过长时间曲折、婉转的流动后,音乐消失在了一个单音D上,结束了第三乐章,也结束了整首奏鸣曲。

整首曲子反映出了贝多芬内心的热情。他将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幸福的憧憬,全都诉诸于本曲中。这首富有诗意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气质,同时具有深刻的悲剧性。据说,此曲是根据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而作的。罗曼•罗兰说:“《暴风雨》是贝多芬在音乐中直接表达思想的最突出的例证之一。”

陈杨老师的演奏沉稳刚劲,富有内涵,充分把握了贝多芬的性格特点,结合了古典和本曲特有的幻想、浪漫的感觉。不得不说,陈杨老师在平日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极少的时间练琴,还能把曲子演绎得如此完美和精彩,实在令人佩服!所有的老师皆是如此,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此次音乐会,我充分意识到自己离“弹好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努力朝着各位专业老师们的方向追赶。

同学们,共勉!

——高二(1)班学生:柴文莎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观后感之三

这周五晚间七点,我坐在纪念贝多芬第五场奏鸣曲音乐会的场馆中。

首先,傅涛涛老师讲解了今天演奏作品的大致背景,令我身临其境,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下,音乐会开始了......

江志飞老师演奏了贝多芬奏鸣曲Op.49 No.2。这首曲目虽然被编排到了作品op.49,却为贝多芬的早期作品。有趣的是,在这首作品中的贝多芬一反常态,整首奏鸣曲几乎没有标上什么力度变化。第一乐章,贝多芬只在一个地方写了f,而在第二乐章,他也只在两个地方写了pp。我倒是觉得更像莫扎特的风格,情感上与op.49 no.2相比更为简单、单纯。在前一首中我们看到的一些忧愁、哀怨的阴影,在此曲中却全然消逝了,全曲可爱的气氛表现出令人喜爱的明朗和活泼的情趣。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这个乐章的结构比较典型。其副主题的取材来自主主题的音型,可以看出贝多芬可能是有意识的避免两个主体的对比性。在主主题中出现的三连音接连在转掉的过渡和尾奏中再度出现,使得整个乐章的曲思扩大了,从容而悠扬。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的速度,为回旋曲式。回旋部主题有着小步舞曲优雅柔和的节奏。第一插部主题以D大调轻盈地流出后,从连接回旋曲主题开始动机的经过部,而进入回旋曲主题的再现,接着第二插部主题突然出现,这是个C大调的前进性乐思。最后回旋曲主题再度出现,进入了尾奏。

江志飞老师从容又极具感染性的演奏,使全曲充满了活力,充分流露出贝多芬的情感。江志飞老师的手指功力极为扎实,他通透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充斥着音乐厅的每一个角落,与op.49 no.1同样是一首篇幅较小的曲子,但感觉江志飞老师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在声情并茂地演绎,使整首曲子的结构明显,层次分明,情感饱满。

最后,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音乐会结束了......

——高一1班学生:胡昊天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观后感之四

跨越两个多世纪的浪漫邂逅

在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之际,钢琴家们除了演奏“乐圣”的32首奏鸣曲向大师致敬,还能有什么样的“生日礼物”能如此高规格地表达崇敬之情呢?作为钢琴专业的学生,能现场聆听学校钢琴家们演绎的贝多芬全套奏鸣曲,是何等的荣幸!今晚,我带着虔诚的心,与“乐圣”缔约,来接受音乐史上《新约全书》的洗礼。

第五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会在夜幕中拉开了序幕。李昕校长演绎了贝多芬g小调第十九钢琴奏鸣曲op49no1,这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虽标“简易”其音乐之美却非比寻常,带有海顿的音乐风格。作品清新、简约而优雅。第一乐章主题凄美,一开头即如泣如诉,旋律线条优美,渐渐有了活力,旋律来到了大调,情绪逐渐高涨,恍然又回到了优美的主题,再次流连于旋律中。发展部典雅,开头坚定,引出了优美的旋律,仿佛阳光灿烂,随着一段过渡,转眼间又回到再现部,回到主题,声部与层次的添加使其感情更加浓厚,仿佛望见了回忆中那穿过树木间恍若面纱一般斑驳的光影……

李昕校长不仅仅专注于每个音的清晰和集中,她迷人的手指技巧、精准的节奏、声部线条的走向、旋律的歌唱、主题与细节、左右手的平衡、声音色彩、情感的表达凡此种种,都追求一种精准的透视;力求通过她自己所观察到这首作品的所有细节传递给听众,把这首贝多芬早期的作品演绎得高贵、精致、哀伤又不失本真,显示出极高的音乐品味。

第二乐章快板,十分有活力,展现出一派清新、典雅的气息,轻巧而自然。恰似人们的欢声笑语,令人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虽带着淡淡的忧伤,又不失巧妙地回到欢乐的情绪,好像放下苦难的担子,继续走下去,走下去,有那么一点点年代感,渲染出那美丽的情境。李昕校长的演奏带着女性的温柔、细腻、典雅,丝丝入扣,音乐处理充实而感人,富有哲理打动人心。

听完李昕校长演绎的这首奏鸣曲,我若有所思。或许钢琴家要传递给听众不仅仅是音乐,还有精神上的力量,以及更高的人生哲学。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音乐是唤醒和激发人类心灵中一切优美的情操,是使人类精神崇高圣洁的源泉”。今晚,我的精神似乎也受到了“洗礼”。

如果把今天的音乐会视为听觉的盛宴,那么接下来的第八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会将是饕餮盛宴,压轴大戏即将上演,我们翘首以待!

——初三一班学生:李易哲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观后感之五

11月20日的宁静夜晚,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迎来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系列音乐会”的第五场。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音乐中的“新约圣经”。它反映了贝多芬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反映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在32首钢琴奏鸣曲中,我对本场音乐会中的降E大调第18钢琴奏鸣曲Op.31 No.3情有独钟,特别是经过了涂艾斯老师的点缀后,这首奏鸣曲变得饶有趣味。

这首奏鸣曲有一个鲜明的标志——四个乐章中没有慢板乐章的表现特征,而且乐章的对比趋于内在化,同时采纳谐谑曲和小步舞曲的表现特征。涂艾斯老师以她高超的演奏技术,流利地表现出贝多芬乐观面对困难的精神状态。她的指尖在琴键上作画,真情在琴键上流淌,像是有魔力一样,我的心从演奏一开始就被牵动,深深吸引了。曲终,余音绕梁,场上爆发出了如雷贯耳的掌声,经久不息。

莎士比亚曾这样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纪念音乐,传承音乐,发扬音乐,这将是我一生的目标。

——初一二班学生:张凯珲

供稿:江志飞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