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致爱丽丝

郎朗钢琴演奏

爱丽丝钢琴曲简谱致爱丽丝_致爱丽丝钢琴曲_爱丽丝钢琴演奏曲

爱丽丝钢琴演奏曲_爱丽丝钢琴曲简谱致爱丽丝_致爱丽丝钢琴曲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中。

1808一1810年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Therese Marfati)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

之后,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特蕾莎那里,贝多芬没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都没有这首曲子。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雷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

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该钢琴作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而原名《致特蕾莎》却被人们忘记了。

《致爱丽丝》这部作品,旋律柔美动人、短小精致,且技巧简单,易于演奏,几乎成为钢琴初学者必学的一首作品,其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性也使之成为不少音乐家喜爱演奏的曲目。这首乐曲也常被艺术家引用在电影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中。

《致爱丽丝》也是影片《永恒的爱人》中的一首插曲,优美的旋律配上贝多芬故事背景的画面,情意更浓,令人感动。

郎朗,中国钢琴家,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

郎朗3岁时正式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5岁时第一次参加东三省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获得第一名,并在赛后举办了生平第一场个人演奏会。1989年,年仅7岁的郎朗参加首届沈阳少儿钢琴比赛,再次获得第一名。1991年,郎朗从3000余人的报考大军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师从赵屏国老师。1993年11月,郎朗参加第五届“星海杯”全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获得专业二组第一名。1994年,自费参加的德国埃特林根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获得了甲组的冠军(甲组15岁以下、乙组20岁以下)、杰出艺术成就奖。

1995年9月,以公派的身份参加在日本仙台举办的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获得金奖。回国后,郎朗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1997年3月,郎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位于美国费城的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师从加里·格拉夫曼;同年,在格拉夫曼的引荐下,郎朗通过甄试,与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向了职业钢琴演奏者的道路,开启职业演出生涯。

1999年8月,参加美国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世纪庆典明星音乐会,作为替补登台演奏。2002年,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2003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协奏曲名录》。2005年,在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2006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黄河之子》。2008年,获颁美国录音师协会“艺术荣誉奖”。2010年,获得国际门德尔松大奖,成为首位获奖中国人。

2011年,举行“弗朗茨·李斯特诞辰200周年郎朗现场音乐会”。2013年,参加维也纳音乐厅100周年音乐季,并应邀举行两场音乐会;同年,获得“全英古典音乐奖”年度国际艺术家奖;10月28日,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向其授予“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2015年,凭借专辑《莫扎特》获得“德国古典回声大奖颁奖典礼”年度器乐演奏家大奖(钢琴类)。

2016年,推出首张个人跨界专辑《纽约狂想曲》。2017年8月27日,获得亚洲新歌榜年度盛典音乐视频杰出贡献奖。2019年,获得“法国胜利大奖”,成为首位中国获奖者;同年,发布钢琴专辑《钢琴书》。

今日分享,郎朗作为施坦威艺术家演奏贝多芬《致爱丽丝》。

推荐: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