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黄海怀1959年创作《赛马》至今已近半个世纪,经过数十年来的传承与传播,《赛马》在国内和海外华人中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二胡名曲二胡曲《赛马》有两个版本,一是黄海怀的原创《赛马》版本,一是沈1974年应约在原曲基础上改编的版本。文章主要就《赛马》两个版本的异同,各自的艺术特色,两个版中图分类号:J648。2l文献标识码:A二胡曲《赛马》由20世纪二胡名家黄海怀于1959年创作,1960汉音乐学院前身)组团赴广州参加首届”羊城花会”,黄海怀的二胡独奏《赛马》轰动羊城。1963怀与其学生吴素华代表湖北省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黄海怀获三等奖并获优秀新作品演奏奖,其创作的《赛马》,移植的《江河水》风靡全国。这期间《赛马》由黄海怀演奏灌制密纹唱片,《江河水》由其学生吴素华演奏灌制唱片。1964年,《赛马》,《江河水》收录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二胡曲十首——第四月,黄海怀因病去世,享年32月,中国艺术团成立,时年29岁的着名二胡演奏家闵慧芬由上海音乐学院调入中国艺术团,独奏的主要曲目为《江河水》,《赛马》,《二泉映月》,《喜送公粮》等。这期间,闵慧芬请上海歌剧院作曲家沈利群对《赛马》进行了改编,改编的缘由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出访工作的需要,使乐曲在出访蒙古共和国的曲目审查中获得通过。

1975年底,电影舞台艺术片《百花争艳》问世,片中闵慧芬声情并茂演奏的《江河水》,《赛马》关于《赛马》的演奏版本问题,胡志平先生曾有一评述:”黄海怀的名字是与二胡曲《江河水》,《赛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精湛的二胡演奏技艺和独特的演奏风格在这两首作品的演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闵慧芬先生在黄海怀先生演奏的《江河水》,《赛马》的基础上,对乐曲的艺术表现进行再创造,赋予其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在黄海怀原版演奏风格之外,又添加了一种新的,极富魅力的闵氏版本。……黄海怀先生移植的《江河水》,创作的《赛马》随着闵慧芬先生跨样过海的足迹,响彻海内外”。这一评价是客观的,也是切从黄海怀创作《赛马》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数十年来的传承与传播,《赛马》在国内和海外华人中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二胡名曲。值得注意的是《赛马》原创版本的主题音调,结构特点,现今的青年二胡学子已少有人知(20世纪5O~6O年代的二胡爱好者现今还能分辨得出来”老版本”和改编版本)。关于《赛马》两个版本的异同,各自的艺术特色,两个版本的传承与传播及相关问题,正是本文所要分析和探讨的。作者简介:王艺(1968~),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武汉430079)。

96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9006黄海怀原创《赛马》的结构相似于西方音乐的三部曲式(或称复三部)。乐曲第一部分的旋律已构成三段曲式(或称单三部),乐曲第二部分是一个散板乐段,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全曲的速度变化呈羽调五声音阶的旋律,通过细致的节奏处理,开阔奔放的强音和急促有力的音型宽紧相间,一开始即把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热烈欢腾的场景展现在人们面前。舞蹈性。(见例2)之后是作者在民歌旋律基础上进行的两次变奏。第一次变奏主要是对原旋律进行节奏的变化处理,即采用前8后16分音符的节奏音型(模拟骏马奔驰的马蹄节奏)和16分音符快速音型相交织,将骏马飞奔和载歌载舞的场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二次变奏由扬琴演奏民歌旋律,二胡采用拨弦手法围绕”La,Do,Mi”和”Re,Si,Re”分解和弦音进行拨奏,这在当时是很有创意的一种手法。第三段是在第一段旋律基础上形成的变体,前12小节小节强调A角音,最后放角调的旋律,由第一部分第三段的结音A角长音引出,围绕”Mi,Si,La,Sol,Re”骨干音形成的自由舒展的,富有内蒙长调风格特点的旋律音调。二胡则模小节扬琴激昂奋进的音型引入,再现第一部分第一段旋律,最后在欢腾炽热的气乐曲形象鲜明,手法洗练,速度和节奏的变化是乐曲主要的对比变化因素。

通过一,三部分快板速度的旋律和第二段散板悠长的音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赛马场上欢乐的气氛和群马奔驰的情景,也刻画乐曲第一部分第二段的内蒙民歌显然是乐曲的核心主题,其短短16小节的民歌旋律,蕴涵着全曲主要的音调要素。如乐曲第一部分第一段旋律音调的核心骨干音”La,Mi,Sol,La”,”Re,La,Do,Re”,第二部分散板音调的核心骨干音”Re,Mi,Sol,La,Si”(第二部分散板的旋律音调就是在这五个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乐曲的创作和这首内蒙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改编者显然充分认识到原民歌主题作为乐曲的核心部分在音调上与全曲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改编羽调,是在原民歌主题蕴涵的音调要素”Mi,La,Sol,La;Mi,La,Do,La”的基础上写成的。新主题舍弃了原民歌主题第二句”Re,Mi,Sol,La,Si”的音调要素,是五声音阶形态,原民歌旋律为省略了第四级音的七声音阶形态。原民歌主题旋律轻快而富于歌唱性,改编的主题旋律则之后的两次变奏手法与原作相同,第一次变奏是对新主题旋律进行节奏的变化处理;第二次变奏由扬琴演奏民歌旋律,二胡采用拨弦手法围绕分解和弦音进行拨奏,局部有一些变化。

改编版本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改动,舍弃了原作第二部分散板华彩段落和第三部分的再现段,在原作第部分第三段段尾进行扩充,速度不变,在4小节快速16分音符后冲至全曲的调式主音羽音,3小节连续的抖弓后,放慢强有力地结束全曲。这样,乐曲就由原相似于复三部结构曲体而缩小为单三部曲体,显得更加1,原创版本是一个形象鲜明,富有内涵,非常优秀的版本。闵慧芬先生请作曲家沈利群对于原创版本进行改编,并不是因为原创版本艺术表现上的原因,而是由于喜爱这首富有魅力的作品,为了使这首作品在中2,改编者对于乐曲的改编是成功的,在原内蒙民歌音调要素基础上写成的新主题优美而流畅,嵌进原民歌主题的位置与乐曲第一段珠联璧合,没有痕迹,可见改编者的编创功力。3,改编版本舍弃了原创版本第二部分散板华彩段落和第三部分的再现段后,由原相似于复三部的结构曲体而缩小为单三部曲体,篇幅由原创版本的3分22秒缩减到143秒,。乐曲表现由原曲情景表现的多义性改变为单一形象的情景表现。一方面,改编版本由于篇幅过于短小,在音乐会场景中已不再具有主体性98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2006首或返场曲目,削弱了乐曲在音乐会场景中的主体性,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就是削弱了乐曲原有的份量;另一方面,由于改编版本的结构更为短小精悍,音乐表现一气呵成,关于《赛马》两个版本的传承与传播。

可以I97j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I975年之前为原创版本的传承与传播期,I975年之后则以改编版本的传播居主流。其间,杰出的演奏家,也即代表人物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2O世纪5O7O年代,对音乐作品的大范围传播起关键性作用的媒介,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全国性的会演,调研,音乐周,演奏比赛;二是广播,唱片,电影(电视是在7O年代后期才开始逐步对音乐的传播发挥主流作用);三是乐谱。其中全国性会演,音乐周,比赛在当时选拔优秀人才,传播优秀音乐作品方面发黄海怀I959年创作《赛马》,I960 年定稿后即纳入湖北艺术学院(现 武汉音乐学院)二胡教学曲目。I962 月黄海怀参加首届”羊城花会”,这是二胡曲《赛马》首次在全国性文艺展演活动中亮相。I963 四届”上海之春”举行了全国第一次二胡比赛,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天津,沈阳,西安,成都,广州,江苏,江 西,山东,安徽,福建,浙江等地的29 位经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参 赛。黄海怀与其学生吴素华作为代表 湖北省的选手,除了比赛规定曲目外,两人均在第一轮自选曲目演奏了《江河水》,第二轮自选曲目演奏了《赛 马》。虽然黄海怀在比赛第一轮演奏规定曲目《病中吟》时,由于缺乏比赛经验出了一个小差错,影响了比赛 成绩,但其独特的演奏风格和艺术感染力使其仍然获得了三等奖和优秀新作品演奏奖。

这次比赛的影响力 是巨大的,除了各代表队的参赛选手外,各省市还来了许多二胡同行,二胡老前辈大多都参加了观摩。加上 之后广播电台的播放,唱片,乐谱的出版,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如《赛马》,《江河水》,《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 想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迷糊调》,《河南小曲》,《赶集》,《山村变了样》等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I974年,闵慧芬请沈利群对黄海怀创作的《赛马》进行了改编。I97j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