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浏阳河》 是我国 20 世纪中期的著名民谣歌曲, 它是以湖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为素材而谱写的一曲传唱大江南北的颂歌。 建国以来, 民谣《浏阳河》 常被改编成各种器乐作品,其中由王建中先生所改编的钢琴曲《浏阳河》 是集诸多传统音乐元素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该版本的《浏阳河》 在继承原版民谣歌曲特色与曲调的基础上, 融入了古典钢琴演奏技法, 使得《浏阳河》 不仅未失去民谣的艺术特色, 而且还获得了新生, 更加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 其艺术风格也得到了延续与发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浏阳河 钢琴 艺术风格 《浏阳河》 以其深厚的民族元素、 简明的曲调及朗朗上口的歌词等特点而传唱于全国各地。 20 世纪 70 年代王建中先生所改编的钢琴曲《浏阳河》 无论是从专业演奏技法、 音色腔调、 曲式结构, 还是从原作的继承上来看, 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钢琴曲《浏阳河》 吸收了众多的民族艺术特色元素, 成为融西洋技法与民族曲调相结合的成功之作。 钢琴曲《浏阳河》 虽然是由民歌改编而来, 但是却具有一种新的韵味和美学价值, 这种价值是特定民歌所不具备的。 民歌的歌词限制了歌曲的发展, 使得歌曲具有一定的时代代表性,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 民歌很容易被新生事物所替代, 成为时代的回忆被人们偶尔翻出来品阅一下, 而钢琴曲则摆脱了歌曲所具有的固定形式, 它从听觉上给人以艺术熏陶, 而并非由歌词从视觉上带给人固定的、 明确的思想情感。

钢琴曲调随着听者所在环境的不同而对其理解也不相同,无论是演奏者还是听众在赏阅钢琴曲《浏阳河》 时都会不自觉地将自身所理解的传统和怀旧思想与其产生共鸣, 它无论是在曲调结构上还是艺术熏陶上, 都是中西结合、 感染力极佳的经典之作。一、《浏阳河》 创作的时代背景 钢琴曲《浏阳河》 上演率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经久不衰, 它跨越了几代人之间的思想隔膜, 如今已被收入众多的钢琴教材之中, 在一些重要比赛或者场合上更是经常被作为指定的曲目来演奏, 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浏阳河》并不属于地道的民歌, 它创作的目的在于颂扬领袖。 20 世纪中期, 我国年青音乐家唐壁光根据河北流传的民歌《孟姜女》 的曲调将其进行改写, 最终才形成了流传甚广的《浏阳河》 曲调。《浏阳河》 的旋律十分优美, 并且其歌词切合时代的颂扬思想, 朴素上口, 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因此, 从歌曲被创作出来的时候就决定了其必将受到时代的认可和人们的欢迎。《浏阳河》 的成功使其被陆续改编成多种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 但无论哪一种形式, 都带有深深的民族艺术特性。 例如, 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改编的琵琶独奏曲《浏阳河》、 白诚仁改变的大合唱《浏阳河》, 除此之外还有古筝版以及多首钢琴版等。

最初的钢琴曲《浏阳河》 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 钢琴家、 音乐教育家王建中先生于 1972 年改编创作而成的, 他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钢琴的表现手法, 将钢琴的演奏技法以及民族感情融为一体, 极大地拓宽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力, 也为中西音乐的结合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在 20 世纪 70 年代左右, 随着文革的愈演愈烈, 钢琴早已被禁止在国内公开弹奏, 各地方文艺社团相继被解散, 致使钢琴成为了摆设或者被查封。 眼看钢琴已经难以融入国内音乐体系之中的钢琴独奏员殷承宗决心要找到一条在国内的发展之路, 于是公开使用钢琴来弹奏流行的革命歌曲, 同时在钢琴演奏中融入时下流行的京剧曲调, 创造出了独有的演奏套路。钢琴演奏技法与民粹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时代束缚, 更加焕发了新的美学价值和韵味。 其代表作京剧《红灯记》 的改编使钢琴在当时受到普遍的欢迎, 音乐人也大力支持这种改编形式, 随后民粹《黄河》 也被改编成钢琴曲而搬上了舞台, 掀起了一阵民粹与革命歌曲改编的潮流。《红灯记》 与《黄河》 改编曲目的成功使得钢琴改编曲在那个时代生存了下来,成为钢琴在我国延续发展的唯一一种形式, 许多音乐家开始将一些民粹歌曲进行改编, 并出现了一些较有影响力、 水平较高的改编作品, 尤其是钢琴曲目 的重新创作, 更是使人们耳目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