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其明:在那燃情岁月里深埋一颗赤诚心”

感人的二胡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悲曲

红旗颂》是最有激情,最能鼓舞人心的一首交响乐作品,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意志,使之中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向伟大的作曲家吕其明先生致敬!

不错,《庐山恋》《城南旧事》《子夜》《红日》《铁道游击队》等……这些经典的影视作品的背后都能看到吕老的身影。10岁参加新四军, 19岁生日当天随解放军进入上海,他深深扎根上海这座城市为人民创作,不仅见证了上海,更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与繁荣。

在此,我将2016年8月刊登在《小演奏家》杂志上的“吕其明:在那燃情岁月里深埋一颗赤诚心”以飨读者。

第一次采访

当年,在他为电影《焦裕禄》配乐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在《南方周末》撰写了文章,那时候,吕其明已经60岁了,但他依然深入兰考两个多月,选取了很多河南民间音乐素材,最终采用民间说唱的方式将富于河南地方韵味和原生态粗粝味道的音乐呈现出来。

1930年5月,吕其明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个寒士之家,父亲吕惠生自1926年从北平国立农业大学毕业后,回乡从事教育事业。抗战爆发时,吕惠生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家乡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募集军需粮饷。

1939年,第二次国共摩擦初显端倪,吕惠生也上了国民党追杀黑名单。一个漆黑的冬晚,吕其明在极度恐惧中跟随父母逃离家乡,经过近1个月的长途行军,来到新四军第二师驻地半塔集。到半塔集不久,父亲就被委派去义征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当县长了。

感人的二胡_感人的二胡悲曲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

年轻时的吕其明

吕惠生曾在日记里写过:“我之全家,已委托全部生命于革命,革命进则我全家存;革命败则我全家亡,此已为明显不易之铁的事实。我何他虑。”从童年时代起,吕其明的生活和命运,一直和革命紧紧拴在一起。

一天,吕其明家里来了两位女兵,她们说自己是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的,剧团正在排练三幕歌剧《农村曲》,需要小演员,因此动员吕其明和姐姐吕晓晴参军到剧团工作,那一年,吕其明正好10岁。妈妈拿不定主意,就建议他们去义征县问问爸爸的意见。吕惠生很干脆:“参军是好事,让孩子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到革命的大熔炉里去锻炼吧。”就这样,吕其明光荣成为新四军战士。

到剧团后,《农村曲》开排,吕其明在第三幕中扮演逃难的小毛。没过几天,吕其明就把戏里唱段全部背下。小毛一上场,那可爱又可怜的形象,一下子激起观众的抗日激情。

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_感人的二胡悲曲

伏案创作中的吕其明

然而,行军、演出,实在太累了。一次《农村曲》为群众演出时,戏演到第三幕,前奏曲奏响了,却不见小毛登场,这可把大伙急坏了,到处找人,把后台都翻遍,才发现吕其明在舞台搭起的“山”背后睡得正香。从美梦中被拉出的吕其明急忙上场,等开口演唱时,糟糕,原先可以唱“女高音”的嗓子竟然沙哑了……

从那以后,每次演《农村曲》,团长就派人守着吕其明,防止他又倒在哪睡着了。从参加革命到新中国诞生,整整9年,吕其明从一个10岁的孩童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革命青年,其间历经艰苦、困难甚至生死考验。

15岁那年,他在一间老农房间里,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成为战争年代中的青年共产党员,从而形成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对他未来的成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决定性影响。

吕其明对音乐产生喜爱、受到启蒙,也是在这段抗日战争的日子里。

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悲曲_感人的二胡

1982年,吕其明创作影片《城南旧事》的音乐

1942年的一天上午,天气晴朗,吕其明听说他们要去迎接一位教授来剧团指导工作。大伙拥向泥佩村的村头,不一会,从远处走来一位文质彬彬、较瘦弱但精神很好的中年人,后面跟着的饲养员牵一匹枣红马,马背上挂着小提琴盒子,吕其明一下就被这盒子吸引住了。团长高兴迎上去,向大家介绍:“这位是作曲家贺绿汀同志。”

后来的3个月里,贺绿汀每天抽出半天给大家讲课,教剧团的团员学习乐理和音乐知识或训练合唱。一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农村的夜晚显得如此安静。忽然,从远处飘来一阵悠扬的琴声。

吕其明寻声向村头跑去,见一棵大树下,贺绿汀正在拉琴。吕其明轻手轻脚坐在一旁,陶醉在美妙乐曲里。贺绿汀演奏贝多芬的《小步舞曲》,将吕其明引入另一番天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音乐。”

一曲终了,贺绿汀发现不远处坐着的吕其明,走到跟前亲切询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父母在哪里。当得知他只有12岁时,贺绿汀说:“你现在正是学琴的时候,让你父亲想办法给你买一把小提琴吧。”

感人的二胡悲曲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

1948年,吕其明在华东军区文工团

3个月后,贺绿汀去了延安。贺绿汀走了,却在吕其明幼小的心里播下音乐的种子,引领他走上了音乐创作道路。

正是在这样的战斗生活中,吕其明将一生同民族、同党、同人民军队紧紧连在了一起。

“父亲没有带给我任何物质上的遗产,却留给我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一辈子所走的道路都是踏着父亲的脚印在前进。14岁那年我学习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那时年龄小,尚不能完全理解,但我之后从中悟出了两点:一是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切文艺作品都源自生活、扎根于生活。15岁时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教导我做一个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这几个重要节点支撑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了我此后的创作方向。因此,我创作的95%以上的作品都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和对胜利的歌颂,我的文艺信条就是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吕其明说。

再次采访

吕其明坐在他家客厅的一条矮凳上,4只凳脚各裹一块黄色小布头,那是夫人为防止凳脚挪动时发出声响而扎上的。

前些年,吕其明腰椎动了手术,如今,每次播放音乐,他不敢蹲着,就坐在这圆圆矮矮的小凳上,一手拿DVD遥控,一手拿电视遥控,“指挥”DVD机、音响和电视。

一阵忙乱后,电视里出现了指挥大师祖宾·梅塔伟岸的身影。画面上打出了“《红旗颂》,作曲:吕其明”的字样。

大师一挥指挥棒,嘹亮的小号顷刻间奏响。随着熟悉的乐曲在这小屋里响起,吕其明手中的遥控器似乎变成了指挥棒,他动情挥动着手中的遥控器,今天依然让他感动。

感人的二胡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悲曲

那是2007年12月31日,2008北京新年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祖宾·梅塔率领国际一流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演出了吕其明的《红旗颂》。几天后,主办方从北京专程来到吕其明家,送上由祖宾·梅塔亲笔签名、镶有一根银色指挥棒的镜框,吕其明郑重地将它挂在客厅墙壁上。

一年之后,英国广播交响乐团在北京新年音乐会上再度演奏《红旗颂》,指挥家辛奈斯基表示: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

吕其明的音乐作品大都来源于生活。1951年,为大型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创作音乐时,吕其明深入淮北农村工地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那里搜集了很多地方民歌。

感人的二胡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悲曲

1953年,为了写纪录片《鞍钢在建设中》的音乐,吕其明在鞍钢生活了将近两个月,在厂房里体验生活,访问劳动模范。基于对革命事业挥之不去的情怀和使命,继《红旗颂》之后,2012年,吕其明与作曲家陈新光共同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作了一部新的交响经典《使命》。

整部作品共分为4个乐章,所不同的是,《红旗颂》是一个序曲,体量较小,只有9分钟,而《使命》体量较大,有序曲、4个乐章和尾声六大部分,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内容、结构。

这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版本,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之后,对《使命》所做的第5稿的修订,整部作品更深入、更感人。”

在吕其明看来,作曲、搞创作让人延年益寿,“我82岁写就《使命》,85岁写交响诗画,只要我的脑子不糊涂,我就不会放下手中的笔。”吕其明说。

感人的二胡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悲曲

吕其明写给《文汇报》的寄语

说到《红旗颂》的诞生,吕其明侃侃而谈:这是与“上海之春”密不可分。那时,上海音乐家协会党组是“上海之春”的权威领导机构,由贺绿汀、丁善德、孟波、黄贻钧、钟望阳、瞿维和吕其明组成。

1965年2月,上海音协党组在研究各单位报上来的作品时,普遍感到歌颂祖国、人民、党、人民军队的作品不多,质量不够高。老前辈们建议,由已经创作过《郑成功》(合作)、《铁道游击队》等交响乐作品的吕其明赶写一部作品,黄贻钧建议,曲名就定为《红旗颂》。

这一任务,来得十分突然,让吕其明既兴奋又紧张。容不得多想,吕其明接受了这一艰巨的创作任务。

感人的二胡悲曲_感人的二胡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

“当时,我对歌颂伟大祖国的作品,向往已久。但题材太大,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不是上海之春,没有老前辈们推一把,就可能没有了《红旗颂》。”吕其明说。

当时,吕其明选择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回首往昔,乐思、灵感、激情汹涌,音符闪动,旋律飘荡,吕其明不能不动笔了。

在新乐路那座老式公寓里,吕其明奋笔疾书,短短一周写就《红旗颂》。《红旗颂》创作出来后,首先在上海电影乐团排练厅里试奏。

那天,贺绿汀等上海音协党组的成员都来了,给予肯定的同时建议删去两个章节:一是人们歌唱红旗的抒情部分;二是描写在红旗下船厂工人热情劳动部分,使主题更概括集中。老前辈的意见太精辟了,吕其明没有犹豫,《红旗颂》从15分钟删减成9分多钟,更精炼流畅了。

感人的二胡悲曲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

吕其明与二胡演奏家段皑皑交流

1965年5月,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举行。当晚,《红旗颂》由著名指挥家陈传熙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管乐团联合首演。

嘹亮小号奏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素材的号角音调及主题音乐。紧接着,双簧管奏出深情旋律,象征着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

中间的颂歌主题变成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代表红旗下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步伐。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表现亿万人民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催人奋进。

笔下的旋律至今回荡

1956年,26岁的吕其明完成电影《铁道游击队》的音乐创作,影片中那曲优美动人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广为传唱。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一部战争片,激烈的战争把整个影片的“弦”绷得很紧,按当时的话说,“革命的英雄主义表现得很充分,革命的浪漫主义却表现得很少。”吕其明向导演提议,能否为影片创作一首歌曲,从另一个侧面表现游击队员的乐观主义精神?导演赵明觉得这主意不错,同意了。

《铁道游击队》的歌曲按照什么风格写,是吕其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吕其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看过很多游击队员,他们不过是“身穿百姓衣,头扎白毛巾,身挂子弹袋,手持套筒枪”的老百姓,因此,绝不能把那种洋腔洋调强加在这些“土八路”身上,而只能唱出民歌风格浓郁的歌曲。

感人的二胡悲曲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

2016年,“把心交给祖国———吕其明作品专场音乐会”排练间隙,吕老走到指挥台旁,与上海爱乐乐团指挥张亮反复推敲作品演奏细节

在创作过程中,吕其明没有选择走捷径:套用一首现成的山东小调,简单改编成电影插曲。他要重起炉灶,全新创作一曲有浓郁山东风味的歌曲。

对于山东民歌,吕其明再熟悉不过。在解放战争的3年多里,吕其明随时听、随时记,学习收集了大量的山东民歌。因此,动笔写作《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时,灵感源泉一下被打开,优美旋律从笔下汩汩而出。

歌曲开始,“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抒情而平静;到了中段“爬上了飞快的火车”时,音乐突然加快激昂,用进行曲的旋律表现出游击队员们英勇杀敌的坚韧劲儿,第三段又回到歌谣体,与开头四句相呼应,表现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人民的胜利就要到来”的坚强信念。

吕其明创作这首歌曲,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闸门,水泻而出,一气呵成,非常顺畅, 仅仅用了1天,《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问世。

感人的二胡悲曲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

2019.9.28《人人步步是音符·吕其明》新书发布会 演讲稿

说到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著名小提琴家谭国璋在朋友圈透露:“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此歌原唱是谁?网上一查居然分别有几位歌唱家的名字被提及。但据调查了解,真正原唱这首电影歌曲的是时任上海合唱团的独唱演员刘歌群先生。这是由“中国电影博物馆馆藏品”收藏和出版的音频资料所印证的。同时也得到刘歌群先生的儿子大提琴家刘大海的证实。”

现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大提琴家刘大海教授写到“家父去世多年。吕其明先生也亲自发语音给我证实当年电影录音的原唱是我父亲。这些年冒牌的无耻的特别多。感谢谭老师仗义执言拔刀相助,感谢各位朋友。

1999年,已近古稀之年的吕其明相继完成管弦乐组曲《雨花祭》和弦乐合奏《龙华祭》两部新作,用另一种方式唱出了他心中永远的红旗颂歌。

管弦乐组曲《雨花祭》是吕其明为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创作的一部共有15个乐章的大型作品。

1998年11月,吕其明家里来了3位不速之客,他们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进门,他们就提出,要请吕其明为扩建后的纪念馆谱写背景音乐。

吕其明没有细想,对3位客人说:“我是烈士的后代,为烈士纪念馆创作背景音乐,义不容辞,一定把它写好。”当客人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说,希望再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瞻仰学习。他又与纪念馆“约法三章”:一不取报酬;二不住高级宾馆;三不接受媒体采访。

感人的二胡悲曲_感人的二胡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

2019年4月举行的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吕其明(右)和作曲家陆在易(左)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上共同转动留声机转蝶

几个月后,吕其明在南京一个部队招待所里住下来,每天步行5分钟,他走到雨花台。雨花台一开门,他就跟随观众进入,体验着普通观众的心情,思考应该创作怎样的音乐。

同时,他阅读大量烈士的英雄事迹。经过半年紧张而艰苦的写作,一部深沉、委婉、令人思绪万千的管弦乐组曲诞生了,它就是《雨花祭——献给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1999年10月,扩建后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重新开馆。纪念馆里,有一处吕惠生的陈列专柜,那里陈放着吕惠生的遗物和照片等。

纪念馆把吕其明捐给他们的《雨花祭》总谱陈放在吕惠生的陈列柜里,《雨花祭》总谱前的说明纸条上写着:“吕其明同志系吕惠生烈士的长子。”看着这张纸条,再抬头看着父亲的遗像,吕其明热泪盈眶:“父亲在天有灵,会很欣慰。”

感人的二胡悲曲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

创作完《雨花祭》,吕其明意犹未尽。恰巧这时,上海交响乐团总经理陈光宪向作曲家委约创作一部作品,以纪念新中国成立和上海解放50周年。

吕其明欣然应允。生活再一次给了他灵感和激情。在构思弦乐合奏《龙华祭》时,吕其明眼前浮现出惨烈的战争场面,他说:“解放上海的战役中,70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长眠在龙华这片热土。50年过去了,当人们庆贺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不该忘了这些先烈。”

吕其明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挥笔写下:“龙华祭——献给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烈士们!”

在这部《龙华祭》里,吕其明全部用弦乐来表达对烈士的缅怀纪念之情。这部作品与《雨花祭》构成了姊妹篇。它在思想主题上,承袭《红旗颂》的主题和精神,成为热情讴歌党、赞美祖国和颂扬人民的不朽音乐诗篇。

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_感人的二胡悲曲

离休后,他把为部队服务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在朋友帮助下,数年间,吕其明行程万里,走向祖国的东西南北,义务为部队创作了近30首军旅歌曲,如《空军长春飞行学院院歌》、《合肥炮兵学院院歌》、《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师歌》、《云南边防雷达旅旅歌》等,了却多年心愿。

吕其明几十年来如一日,勤奋耕耘,陆续为《铁道游击队》、《城南旧事》等200余部(集)电影、电视剧作曲,同时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红旗颂》等10余部大、中型器乐作品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合作)等300余首不同体裁和形式的声乐作品,荣获数十项音乐创作奖,如故事片《城南旧事》音乐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红旗颂》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电影百年华诞纪念活动中,获中国电影音乐终身成就奖;上影60周年,又获得杰出电影艺术家称号等。

感人的二胡悲曲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

“为祖国、为人民而写作,对我来说,绝不是过时的口号,而是终身的崇高天职和神圣使命。”

如今,美琪大戏院附近的吕其明小房间里,常能听到各种旋律传出,只是人们还不知道吕其明会为这些音符起个什么样的名字。

感人的二胡悲曲_一首不知名的二胡曲感人_感人的二胡

吕其明参加央视节目《开讲啦》

越声/文

郭新洋/图(部分)

黄真/编辑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