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冀教版第七册《喜洋洋》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1、聆听民乐合奏曲《喜洋洋》,通过对比乐曲中的两个乐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2、尝试用打击乐器、竖笛参与表现乐曲。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音乐课上,孩子们开始主动尝试探索,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具体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对音乐要素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教材分析:《喜洋洋》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刘明源作曲。乐曲由两个主题段落构成,是ABA的三部曲式结构。A乐段节奏紧凑、旋律细腻,二胡在中音区奏出连绵的旋律,两只笛子在高音区加花美化旋律,再加上弹拨乐曲的分解伴奏和打击乐器强弱分明的击打方法, 使得A乐段轻松活泼、热情洋溢,形象地描述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愉快心情。B乐段节奏舒缓、旋律开阔,极富歌唱性。笛子、板胡、二胡用各自的技巧润饰旋律,用抒情的乐段讴歌了人们的美好生活。重点难点: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用打击乐、竖笛参与表现乐曲。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初听:1、设问:在哪里听过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喜庆、热闹。。。2、简介乐曲,揭题并板书《喜洋洋》。 这首乐曲的作者刘明源(板书),是我国著名的胡琴大师,他精通二胡、板胡、京胡、坠胡等各种民族弓弦乐器,号称“中国弓弦乐之圣手”。这首作品作于1958年,当时人们终于摆脱了残酷的战争,吃饱穿暖,有了自己的家,所以作品本身反应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喜气洋洋的精神风貌。如今,在各种喜庆的活动中,比如婚礼、开业、晚会等等喜庆庆典,这首乐曲都成为了必奏的曲目之一。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欣赏的乐曲《喜洋洋》(板书)。二、划分乐曲乐段:1、师:请大家再听乐曲,看看老师在随着音乐做什么,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做?师生共同随乐曲的节奏及旋律起伏划图形谱。2、介绍曲式:师:你发现乐曲是由几部分反复演奏的?生:两部分。师:乐曲先出现了A乐段,然后出现了B乐段,最后回到了A乐段,我们记作A′,我们称这样的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结构。(板书:A+B+ A′三部曲式)三、分段分析: A乐段: (一)分析音乐要素1、初听,设问:你从哪方面感受到了乐曲欢快的情绪?2、节奏:(1)随乐曲打节拍感受速度。(2)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