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第一章 民间歌曲与歌舞;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北方山歌;北方山歌;朱仲禄;小调;小调的特征与分类;北方小调;南方小调;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第二部分:民间舞蹈音乐;北方汉族歌舞;北方汉族歌舞;北方汉族歌舞;南方汉族歌舞 花灯;少数民族的歌舞;第二章 民族器乐;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结构和发展方法;中国民族乐器分类与乐种;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独奏器乐;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百鸟朝凤》p90《打枣》;管子;二、弹拨类器乐;1、古琴;古筝;扬琴;拉弦类器乐;刘天华;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

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 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 2首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坠胡;三、合奏类器乐;丝竹乐;1、江南丝竹;2、广东音乐;广东音乐地方特色浓厚,大多篇幅短小,传统曲无复杂的大套形式。较有影响的有《雨打芭蕉》、《旱天雷》、《连环扣》、《倒垂帘》、《三潭印月》、《饿马摇铃》、《小桃红》、《汉宫秋月》、《双声恨》等。这段时期的乐曲是民间流传的集体创作,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严公尚,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

;吹打乐;《将军令》是苏南吹打中的粗吹锣鼓曲,乐曲雄壮豪迈、气势恢弘,表现了古代将士英雄气概和威武场面。该曲流传甚广,昆剧、京剧等戏剧音乐中经常用以作开场闹台或为将军上场、摆阵出征等场面的伴奏,在民间也常用于喜庆场面。 ;大型合奏乐;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编制一般在40-100人间,乐团分为4个声部组。 吹管乐声部 (梆笛、曲笛、新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 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管、中音管) 弹拨乐声部 (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筝) 打击乐声部 (定音鼓、排鼓、云锣及各类锣鼓镲等) 拉弦乐声部 (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部图一 ;《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乐曲是三段体结构,旋律始终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第一段,乐曲一开始,就以明亮上扬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绪,让人耳目一新。第二段,由两小节打击乐器音响引出的更加热情昂扬而且流畅明快的旋律,令人感到充满生机而富有生命之活力。第三段,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民间锣鼓点中“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

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气息。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在新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中,还有专门为弹拨乐组和打击乐组编写的乐曲。《三六》是顾冠仁以江南丝竹同名乐曲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写于1962年。《鸭子拌嘴》是安志顺取材于乐曲《西安鼓乐》改编的打击乐合奏曲。作者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打击乐器滑击、扣击、点击、刮击等手法,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独特性能,通过音色、音量的对比变化以及自然节奏的模拟,奏出旋律,敲出情节,打出音乐形象,逼真地描绘了鸭子嬉戏的小景,活灵活现地勾画了鸭子的性格和神态。;第三章 曲艺音乐;曲艺音乐的主要特点;主曲板腔体类;曲牌体类;京韵大鼓;前身——木板大鼓木板大鼓是流行于河北沧州河间一带的一种农民的说唱音乐形式。(1)伴奏没有弦乐,只有鼓、板,并因此得名。(2)以演唱长篇大书为主,内容多为英雄好汉的故事,如《杨家将》(3)音乐很简单,五声音阶,节拍为一板一眼(4)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上下句式,唱腔为板腔体。

(5)由半职业的农民艺人演唱,当时人称木板大鼓的表演者为“说大鼓书的”。;梅花大鼓;北京琴书;关学曾;河南坠子;河南大调曲子;天津时调,中国天津曲种 。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它用天津地方语的字音演唱,内容通俗易懂,腔调高亢爽朗,具有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其特点是内容通俗明朗、短小精悍。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除少数曲目二人对唱外,多为一人独唱,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节子板。唱腔有靠山调、老鸳鸯调、喇哈调、落尺时调等。句式以7字句为主,有长短句相间;板式有慢板、中板、二六板和垛子板等。初为船夫、搬运工人、人力车夫等人的业余演唱,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王毓宝王毓宝(1926- ),著名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她博采众长,不断从前辈艺人的演唱中汲取营养,从内容到形式创立了“天津时调”,并形成了自己质朴、爽朗、甜润的风格。她既唱新节目,又改编传统剧目。她经常演出的代表节目:传统的有《放风筝》、《踢毽》、《七月七》和《拷红》等;现代的有《翻江倒海》、《军民鱼水情》和《梦回神州》等。;作品欣赏《秋景》;苏州评弹;苏州评弹;福建南音;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

谱无唱词,有琵琶弹奏法,是专供乐器演奏的带标题的乐曲。谱是泉州南音的基础,在三大组成部分中,谱的形成最早。对照泉州南音乐器和现存的谱、指、曲可以肯定,谱是唐大曲遗存,宋朝定型的有12套。指,是有词、有曲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带有故事情节的声乐套曲。其词通常不唱,只由乐器演奏。指的内容多与戏文相关,由此可见它形成于宋元杂剧、南戏产生之后。指较早有36套。谱还只分管门,指就发展到分“支头”了。曲,即散曲,也叫草曲,比较简短通俗,数量最多,现有千余首。曲的结构形式与元曲有直接联系。;第四章 戏曲音乐;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喜剧:公元前五六世纪 — 酒神节印度梵剧:公元前8世纪 — 题材 —艺术形式 — 剧本样式 、正文 —《戏剧论》—迦梨陀娑 —《沙恭达罗》中国戏曲:12世纪南宋初期兴起于浙江永嘉(今温州) 地区的“南戏”,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标志着戏曲艺术正式形成,它经历了元杂剧、明清传奇剧、清代乱弹剧等几个不同体制的演变。;第一节 概述;1、戏曲音乐的地位及构成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声乐和器乐两部分构成。其中声乐居主导地位,包括独唱、对唱、重唱和合唱等形式;器乐在以曲音乐中处于辅助地位,它的首要任务是为歌唱者伴奏。

中国戏曲发展至今,已有300多个剧种。由于各地方言语音不同,民情习俗各异,使每个剧种的风格千姿百态,丰富多彩。;2、唱腔特点: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3、唱腔来源:民歌、民间歌舞、说唱音乐4、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曲牌体:又称曲牌联缀体和曲牌联套体,属于套曲结构,一出戏由若干组套曲构成。板腔体:又叫板式体变化,以一对上下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奏、节拍对比的作用,以不同板式的联结和变化作为音乐结构的基本手段,并配合腔调上的各种变化。;5、多个曲牌或多种板式联集而成的唱腔套曲,是戏曲唱腔集中、深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开情节的重要形式。大套唱腔的程式:散—慢—中—快—散6、戏曲音乐的的器乐:戏曲里承担器乐演奏的组织,习惯上被称为“文武场”,(或“场面”),它是“文场”和“武场”的合称。“文场”一般是指笛子、胡琴、琵琶、扬琴等管弦乐部分。“武场”一般是指打击乐部分。;每个剧种在初期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骨干器乐编制,如:京剧三大件(京胡、月琴、京二胡);河北梆子的三大件(板胡、梆笛、笙);广东粤曲三架头(高胡、扬琴、秦琴);越剧三大件(主胡、副胡、琵琶)等,这些主奏乐器的乐师与鼓师共同掌握着全剧的伴奏。

在这种文、武场的基本组合下,根据剧情与唱腔的需要,后来逐渐加入了唢呐、笙、琵琶、三弦、中阮、大阮、二胡、中胡、大胡(大提琴)、倍司等乐器,从10多人到20余人不等,形成了一个中型编制的乐队。比如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京剧《野猪林》、《望江亭》;越剧《红楼梦》、《胭脂》;黄梅戏《天仙配》;广东粤曲《昭君出塞》等等。由此而形成了一个由吹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拉弦乐四个声部组成的中小型民族管弦乐的规模。;戏曲剧种;戏曲三大声腔类型:1、 民间歌舞类型:江西、湖北、广东等的采花戏:湖南、安徽等的花鼓戏;贵州、云南、四川等的花灯戏。2、 民间说唱类型:河南曲剧、广西彩调戏、陕西眉户、山东琴戏等。说唱类型系统中的一些剧种已发展成为大戏,为浙江绍兴一带的“的笃班”发展成越剧。北京的“北方落子”发展评剧等。3、少数民族声腔类型,包括藏剧、壮剧、侗戏、白族的哈哈腔,等等。;第二节 全国性剧种;昆剧;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号此斋,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魏良辅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梁辰鱼(约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剧家。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此外还写过《远游稿》、《江东白苎》等。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无形中给予昆腔传播很大的助力。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昆腔才焕发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 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 18世纪之前的 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

;20世纪中叶,昆曲败落之势更显,许多昆曲艺人转行演出流行的京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力扶持和振兴中国传统的戏曲事业,昆曲才有幸得以重获新生。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周总理曾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之后,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昆剧是只采用昆腔这一单一声腔演故事的剧种。昆剧的产生,不仅是昆剧自身发展成熟标志,它还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标志。(1)昆剧所展示的综合性特点极其完善,它将“载歌载舞”的戏曲艺术推至顶峰。(2)昆剧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必修课。(3)昆剧的剧目之多,承前继后地囊括了民间许多传奇,成为各剧种移植的故事源。(4)昆剧在曲谱文卷遗存方面是其他剧种远不能及的。(5)昆剧演唱对发声用气、口法、润腔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三)、昆剧音乐;昆腔使用曲牌体音乐结构,以曲牌为单位,按一定章法组合成套,称为套曲或套数,是曲牌体音乐体式的主要结构方法。昆曲里有南套、北套、南北合套之分。

南套:南套所组合的曲牌,均为南曲曲牌。南套分:引子、过曲、尾声三部分。北套:北套所组合的曲牌,均为北曲。北套分:习惯置于套首的支曲、数目不拘的支曲、煞尾。;昆曲依照唱词字音四声阴阳配制唱腔的格律,便是所谓“四声腔格”。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