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简介: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是百年来二胡艺术领域的一座丰碑,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其创作的十大二胡名曲流传至今,历经近百年不衰。岁月流逝,时代变迁,有多少当年曾风行一时的歌声、乐曲,逐渐被人们淡忘,以至消失,而这十首二胡独奏曲却如稀世明珠,依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珍宝。在国家日益兴旺,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的今天,民族音乐获得了良好机遇,二胡爱好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学习、欣赏、演奏刘天华二胡曲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十首二胡曲可以说是通俗的高雅音乐,流行的严肃音乐。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是刘天华于1928年除夕即兴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音乐生涯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乐曲。其特点是一气呵成。这首曲子自始至终贯串成一条“线”,曲调抑、扬、顿、挫,在长篇歌唱性的旋律中,穿插进锣鼓节奏和音响的模拟,这种穿插为乐曲增添了色彩的变化。

《良宵》全曲只有65个小节,乐曲采用D调,为2/4拍,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1--32小节)旋律进行很平稳,轻快流畅而富有歌唱性。在大部分的骨干音上(1、6、5、3、2)都装饰以小的回环,使得情绪变得更为明快。乐曲的开头用非常民族化又十分通俗的几个音符自然而顺畅地将主旋律引出,平稳的节奏,五声音阶的环绕级进,乐曲一开始便编织好了一个安详宁静的梦境,那种含蓄委婉的幸福豪不张扬地流淌于心底。该乐段音调当中出现的55两个音高相同而演奏方法不同的音,前一个5用空弦演奏,后一个5用内弦演奏,以此产生的音色变化表达出无拘无束、洋洋自得的愉快心情。装饰音的变化加上重复的渐弱处理,渲染着幸福的同时似乎又预示着平静的湖面将要泛起一点细小的波澜。第一部分的后半部比前半部分放开了许多。首先,表现在它的音程跳动上,除了六、七、八度的音程跳进外,还出现了十度的大跳。音区的拉宽为全曲增添了几分戏剧性色彩,前面一直很平稳的情绪在这里变得激动,过年的热闹气氛终于在此得以流露。轻快活泼的演奏更为优美抒情的旋律增加了欢快轻松的因素。乐曲多次在re音上使用的颤音技巧、多次的力度细微起伏以及多个地方出现的大跳音程(在第22小节出现了少见的十度音程)等既渲染了本乐段的轻松气氛,更为下一段的情绪深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33小节至结尾)抒情性加强,旋律跌宕起伏,使得愉快的情绪更为高涨。该乐段以强力度在二把位的中高音区开始,继而上升到三把位的高音区,随后又通过二把位回到一把位,到最低音do,迂回婉转。该部分是很温馨的一段,音调环绕进行,节奏平稳舒缓,就像春天里流淌的溪水,轻柔而不失活泼。春节的喜庆洋洋,在音乐间尽情流露。接下来的曲调变得更加跳跃活泼起来,人们的情绪高涨起来,尤其是几串十六分音符的出现使气氛热烈起来,人们在喜庆的节日里欢歌起舞的景象在乐曲中清晰浮现。乐曲的第45小节--48小节,以近似顿弓的演奏手法模仿小提琴中的拨弦效果,并通过内外弦音色的交替对比,让人如临其境,陶醉于欢腾热烈的喜庆浪潮中。紧接着,旋律又迅速推向明朗的高潮,情绪也随着旋律的拓宽,进入到更加高涨的层次。而后,音调又盘旋而下,使情绪被抑制下来,在渐慢、渐弱中以和谐、安静而结束全曲。

《良宵》是刘天华创作十首二胡曲中唯一的一首即兴之作,也是写得最快,篇幅最为短小。在国家二胡考试中被规定为四级曲目,普遍认同《良宵》就是初级阶段演奏水平的反映,是一首较为简单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没有复杂的技巧要求。1993年,该曲获得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颁发的“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上海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黄贻钧曾把它改编成西洋弦乐合奏曲。在招待外国贵宾与友人的音乐会上,此曲经常被作为乐团演奏或加演曲目介绍给听众。自1928年以来,此曲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现出的欢乐和激情,达到乐器性能的极致发挥,是二胡曲中的精品,是“二胡十大名曲”之一。

二胡调谱表_二胡d调谱_二胡d调谱子

二胡调谱表_二胡d调谱子_二胡d调谱

二胡d调谱_二胡d调谱子_二胡调谱表

二胡d调谱子_二胡d调谱_二胡调谱表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