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打着竹叶,凉凉的风舞动着纱帘,耳边稀稀落落的鞭炮声,伴着我一边读《红楼梦》,一边听CD机里响着苦涩又显得疲倦伤感的音乐,虚无飘渺,伤感袭人,怡红院里的一切虚虚幻幻,就这样真切地走近了我,并撼动了我的心。

在《中国文艺》红楼25年再聚首的节目里,我再次看到了隐退多年的陈力女士,并倾听了她演唱的87版红楼梦所有的歌曲,那熟悉的旋律,天籁的悲音,轻盈飘逸,净脆婉转,幽怨动人。我像节目剧组中的所有朋友一样,一次次落下伤感的泪水。之所以流泪,是因为听到了陈力唱“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时,一句疑似“天问”,似利锥穿心,声如裂帛,让我想起了已逝去多年的“林妹妹”陈晓旭。这个为演林妹妹,而匆匆来世间走一遭的女子,是我此生唯一崇拜的偶像。她演林妹妹时,我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女,因为她演的黛玉,我读懂了“多愁善感”,读懂了“质本洁来还洁去”,读懂了“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唯美。少女时代的我收集了很多有关她的海报、年画、扑克牌、明信片等。她表演的“林妹妹”成就了我心中永远的红楼情结,她的梦中形象成为我心中谁也攀登不过去的高峰!她的离去让我悲痛不已,每次捧读有关她的点点滴滴,都会伤叹:世间再无林妹妹!

而演唱《葬花吟》的女歌手陈力,在87版《红楼梦》中,她还独唱了序曲、引子、枉凝眉、紫菱洲歌、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晴雯歌、叹香菱、聪明累、分骨肉。并与王洁实合唱了红豆曲。同样因为这部《红楼梦》,而成为她的绝版。据说在筹备时,她的丈夫患癌症去世,她孤身一人带着年幼的女儿,可能就是这种残酷而坎坷的命运成就了陈力极富感染力的声音效果:二十多年来,有多少人在翻唱“红楼梦”,有多少人梦想攀登上那座艺术的高峰,可是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象陈力那样准确的把“红楼梦”里的那种情感传达出来,那种空明,那种神圣,那种憔悴,那种哀伤,那种纤尘皆无的玄妙,让人可望而不可及! 她把全部的感情融入作品当中。别人唱“红楼梦”,是用技巧在唱,用功夫在唱,用嗓音在唱,所发之声为人间之凡响,而陈力的演唱则是用心在唱,用泪在唱,用生命在唱,用灵魂在唱,所唱之歌为天籁之悲音,所以不同凡响,她的声音,悲而无助,悲而无求,悲而无怨,乃至于悲而无悲,悲而忘我,所以穿越时空,绕梁不绝,如泣如诉,引人入胜,直至那亘古存在却罕有人至的太虚幻境! 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87版的《红楼梦》的音乐响起时,在荡气回肠的旋律里,总会让人的内心震颤不已。在《中国文艺》红楼25年再聚首的节目里,陈力再次与我们相遇时,经典的歌声依旧,把我带回了那久远的岁月,那逝去的人,那昨日的风景,那份红楼情,让我又一次肝肠寸断,而一度热泪盈眶……

说起这些人这些歌,不得不提《红楼梦》的作曲者王立平先生。王立平在《中国文艺》红楼25年再聚首的节目中说,为了《红楼梦》作曲,他可以说是倾尽所有。仅一曲《葬花吟》就耗时一年九个月,是他写得最苦的一首。他说:“我创作《葬花吟》时,百思不得其解。按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个个头不高、老爱生气、整天病恹恹的女孩,试问,哪个男孩会喜欢她?哪家人敢娶她当媳妇?那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我每天反复琢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这是一种悲鸣,是呼号,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突然就高大了起来。顿时,激情来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前后写了四年半,其间他竭尽心力,去体味,去品味,去解味。没有用任何现成的素材,纯粹按《红楼梦》本身的内容,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全新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足见他对艺术的认真和严谨态度,可谓十年磨一剑,足以令当今一些为名利而恣意多产的“作曲大家”汗颜。而那些淋漓之音配上陈力的动情表达,构成了无限绵延的千古绝唱。

感谢王扶林导演为我们倾情制作的经典《红楼梦》,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在全国各地挑选诸多无表演经验的“演员”,这些毫无经验的演员以“原汁原味”的真性情演活了红楼梦中人 ,他们中的诸多演员因为这部电视剧而改变一生的命运。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当年的“林妹妹”陈晓旭,演了“林黛玉”再没办法走出“林妹妹”的世界。她的一生只演过“林黛玉”,后来在《家春秋》中演的梅表姐,大家看到的还是“林妹妹”的影子;后来她下海经商,还结下了佛缘,直到最后出家,因乳腺癌离世,年仅42岁。这个女子,来尘世一遭就是要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没有温度的冰清玉洁,孤零零地,不能进入周遭的一切,一切也不能进入她,互相都找不到进入的途径,仿佛穿着一件透明的雨衣......而陈力唱完《红楼梦》,也没有再唱别的歌了。低调的她走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25年后的红楼再聚首,她再次与我们共同回味经典。或许一生唱罢红楼梦,她再也不必唱别的什么了。她的那种凄美、那种委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而艺术正是因美而憾缺,因缺而愈美,在牵连不断、百转回环的痛与美里,才使这众生生出这彻骨的共鸣啊……一如王立平先生所说,《红楼梦》是我的一个难产儿,为了《红楼梦》我实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太多的感情,已倾其所有,不会再谱《红楼梦》。而看过87版《红楼梦》的人,面对新版《红楼梦》那不伦不类的扮相,充满诡秘与阴森的音乐,都会不由自主地怀念87版的《红楼梦》,以及对陈力深深的怀念……

一部《红楼梦》名著,造就了多少人的艺术人生。作为一个很平凡的人,我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但我认为艺术的东西一定是感人的,能够让人一读起、一听起、一想起就会流眼泪的东西就一定是艺术的!在举国欢庆的春节里,我或许就不该读《红楼梦》,不该听那些净脆婉转的断肠曲,更不该把诸多的红楼梦中人带到我浅显的精神世界,而故作深沉地为他们叹息、一次次泪流不止……是因为春节那多情的雨,还是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风?如今,春节过去很久了,当别人问我新年过得好不?我犹豫半天,回答不出一个“好”字。因为这些日子,我一直都是以“抑郁”的状态走过那段“雨季”。此时写完这些与红楼梦有关的人和事时,我突然明白,久久让我不能释怀的是一份“红楼不了情”。我以一个忠实的读者与《红楼梦》倾情相谈,以一个真情的听众与红楼梦中人惺惺相惜,让自己的灵魂与艺术作了一次激情的“碰撞”!

感谢《红楼梦》,感谢与87版《红楼梦》有关的红楼梦中人, 让我在春节期间享有这甜蜜而忧伤的精神大餐,做了一回“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在如今电子控的年代,人们在尘世粗砺的摩擦中退化或者说早断绝了与古典相通的“信息”,他们的全部激情似乎只是在人群之中拼杀,完全忘记了还有另一扇窗通向自己,与另一个自己相遇。我庆幸我的眼泪还没有枯涸,以“多愁善感”的情怀解读了“艺术的力量”!

葬花吟二胡谱_二胡独奏葬花吟曲普_二胡谱葬花吟g调

林妹妹陈晓旭

张萍,“70后”,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市蕲春县赤东镇人,现定居武汉黄陂区。已出版散文集《与你同行》(长江文艺出版社)《遇见》(知识产权出版社)。散文《小镇时光》荣获第十四届冰心文学奖。

二胡谱葬花吟g调_二胡独奏葬花吟曲普_葬花吟二胡谱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