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江苏民歌茉莉花》艺术特点初探【作者】张【关键词】《茉莉花》意象艺术魅力音乐特点【指导老师】谈相东【专业】音乐学【正文】前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历史的发展始终贯穿着音乐的发展。我国民歌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是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从《诗经》所载周初至春秋中叶流传在北方的民歌,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可表明中国民歌在2400年前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后,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小令、明清的俗曲、小曲等等,都曾流传于民间的歌曲。至今仍有2、种曲调在民间传唱,其中有不少歌词现仍在江浙农村流传。明末清初所流行的俗曲,如《银绞丝》、《鲜花调》等,现今仍在各地广泛流传,变体甚多。我国地理辽阔,将民歌分成了不同的色彩区。《茉莉花》现流传于江浙一带,因此属于“江浙平原民歌支区”。该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该地区主要是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对鸟》等。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茉莉花》。《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其流行区域很广泛,遍及南北。《茉莉花》的变体很多,例如河北南皮的《茉莉花》、东北的《茉莉花》、陕北的《茉莉花》等。而作为江苏民歌《茉莉花》则是最著名的一首,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一、独特的艺术韵味《茉莉花》作为中国民歌的经典名曲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作品的这种力量,人们称为艺术的魅力。魅,物之精也,魅力是指一种巨大的感染力。而这感染力的核心之情,是艺术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它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借助民歌形象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在于艺术上的感染力和作者精心运用的表现手法,在听众的想象中产生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当它一旦流传开来,原来的故事已经渐淡渐失。人们只是根据民歌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寻觅其中更深层的意蕴。《茉莉花》展现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性、清晰性和真挚性的富有情味的现实场景。它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洋溢着青春气息,传达着优美之感,其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

展示了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这也正是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之处。这首民歌是有情节性的,但它并不是在叙事,而是在抒情。它芬芳馥郁、朴实无华,是一种很高雅、很圣洁、很纯真的美好形象。(一)美妙声音:从“草根”到“经典”《茉莉花》的曲谱,在我国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木刻本《小慧集》卷十二小调新谱。《小慧集》系署名“贮香主人”编纂,共六册十二卷。内容广泛,分41个栏目。有文学、诗歌、戏曲、小调、周礼、图选、棋艺、兵诀、钟表、牌诀、酒令、瓶花、金鱼等,是一部小百科知识集锦。其中的“小调新谱”有箫卿主人小调谱七首:纱窗调》、《绣荷花》、《叹五更》、《红绣鞋》、《杨柳青》、《凄凉调》、《鲜花调》(即《茉莉花》)。署名“箫卿主人”者可能是当时的一位深谙小调的文人音乐家,其所录“小调新谱”采用斜行工尺“蓑衣谱”式记写,《鲜花调》是最后一首,共两段唱词。由于第一段唱词开始两句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故名《鲜花调》。后经过人们的不断传唱和修改,流传至今的有很多版本,但影响力最广的是江苏《茉莉花》。这朵享誉世界的《茉莉花》,就是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独具慧眼,在这花的海洋里采摘的。然而,这朵乐坛“奇葩”的采撷不是偶然的。

1942年,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江苏省六合八百桥镇金牛山麓开展反扫荡宣传。年仅14岁的小文艺兵何仿,从当地民间艺人口中听到了民歌《鲜花调》,后来在《鲜花调》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形成了现在的《茉莉花》。从此,这朵独具“草根文化”特色的民歌走出山乡、田野,走上炫目的现代舞台。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1999年中葡两国政府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中国军乐队都演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1997年****访美、1998届中国艺术节、2001年上海APEC会议以及2004年张艺谋执导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8分钟文艺表演,以《茉莉花》为基调的音乐都融入了一个个历史瞬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歌剧《图兰朵》时选用了中国民谣《茉莉花》的曲调。美国发射的一艘向外太空飞行寻找宇宙生命的飞船,搭载许多国家的优美音乐进入太空,《茉莉花》和《梁祝》作为中国的经典名曲入选。(二)意象鲜明:清雅幽远华夏味“诗”最初都是乐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风土之音,即各地民歌。从这一点来说民歌和诗应是相通的,即都强调意象。壮美和优美是美的两种表现形态。有人用两句诗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美:“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前者是壮美:劲健、雄浑、粗犷、豪放、凝重。后者是优美:飘逸、柔媚、纤巧、婉约、轻快。《茉莉花》所体现的意象是鲜明、突出的,是后者之美。即歌曲旋律的独特韵致、歌词的诗情画意和轻松活泼有趣。“优美”则表现为审美对象与主体感受之间处于一种和谐关系,一般不呈现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人的心理感受上,产生的是平缓、亲切、轻松、随和、舒坦、闲适、恬静、愉快的心旷神怡的心境。《茉莉花》就选择了洁白如雪、纯净如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花朵。在歌词里表现为“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中国文人雅士历来都盛赞茉莉花的香气,如元代诗人姜夔的《茉莉》一诗:“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此诗意味深远,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茉莉花以其迷人的幽香、玲珑的花朵而获得人们的青睐。“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作者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传达给人的都是恬静、清心的优美情调。听着《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歌声心驰神往。茉莉是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远,符合中华儿女不张扬、朴实无华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中国美学较少倡导大喜大悲的情感波澜,不主张情思过分激烈而明朗的外露,要求含蓄、适度、克制、应矩、中和,这种美学理想正适合优美形式的生长与发展。

《茉莉花》是洁白、简单、质朴、纯洁而美好的,人类对这种纯洁而美好的音乐意境情有独钟。它那浸润着清幽的华夏情味的旋律将香飘世界各地。二、独特的音乐特点一首小小的歌曲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发展到今天这么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这离不开它具有的独特的音乐特点,这和艺术魅力是不一样的。音乐特点是曲子的灵魂,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曲调婉转优美《茉莉花》是《鲜花调》演变而来的。《鲜花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五声音阶徵调式。从它的音阶及音乐风格来看,颇有江南音乐韵味。在《茉莉花》中,我们能找到一些与之相似的曲调。同样《茉莉花》曲调的基本形态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歌曲为五声音阶徵调式,落音分别为徵、宫、商、徵。 旋律婉转动听,旋律的进行主要以级进为主,给人以美感。大多为大二度和小三度 的上下行进行。其环绕音3532|1216 的应用,使旋律的进行柔和细腻、婉转谨慎,更富叙事性、抒情性。在歌曲的乐尾,采用加花级进的手段,逐步进入主音。每句 句尾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旋律更为轻盈活泼,表现出一种淳朴柔美的感情,具有鲜 明的东方民族音乐风韵。在广泛而久远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态“茉莉花” 曲调的变体形式。

其中,把江苏的《茉莉花》作为“茉莉花”最基本的曲调形式。 它从整体的风格气质上,显示了江苏民间曲调抒情、委婉秀丽的特点。《茉莉花》 曲调无不体现人们对它的喜爱,“茉莉花”曲调的发展,体现了它强有力的生命力 和自身的规律性。 乐曲大多以强起为主,只有第四乐句是以弱起进行。在节奏上,大多数使用四平均、 二对一和切分节奏型的交替出现使曲调流畅而又有江南语言的节奏特点,表达了姑 娘对茉莉花急切的爱恋之情。整首乐曲旋律起伏较大,旋法及节奏形态变化居多, 音乐曲折流畅,抒咏性强。这也显示了《茉莉花》曲调在节奏上特有的特点。 (二)唱词简洁、生动 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最早的诗歌是歌词合乐演唱的。例如《诗 经》中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所以说,重复与变化是艺术表现的 两种因素。 唱词上,“茉莉花”与其他的时调不同,它的唱词内容较为狭窄,大多数都唱《茉 莉花》的原词,又叫《张生戏莺莺》,叙述《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的自由恋爱 的爱情故事。共十余段词,“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是它的第一段词,采 用的是一唱三叹,反复回旋,表达少女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的美好形 象。

以香秀的茉莉花比喻爱情的甜美,借花抒情,流露出想去摘花,又害怕看守人 的矛盾心理。歌中“我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我有心采一朵 戴,又怕旁人笑话”,“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这“三怕”表现了少女 特有的俏皮、羞怯、善良。《茉莉花》歌词生动含蓄,借花言情,以曲折的手法, 隐喻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得向往与追求。词与曲的搭配匀称, 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居多,演唱速度略快,结尾的拖腔使得曲调更加婉转,渐入高 潮,表达了一种细腻柔和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水乡地域性音乐风格。 三、独特的时代特点 《茉莉花》被重新发现,进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因为它符合当代的审美风尚。所 谓“当代审美风尚”是指体现在现时代世界普遍流行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中的 相同或近似的审美趣味。其基本特征是弃繁从简、返璞归真、平易近人。这可以说 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审美意识嬗变的一种总趋向。当代审美风尚的现实依据是时 代平民化意识的普遍觉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精神 生活也焕然一新,审美风尚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茉莉花》清丽、欢悦的韵律、 友爱和谐的意境、洋溢着现实感性的快乐情调,顺应了审美平民化意识觉醒这一趋 势。

在大众生活日益脱离单一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的情况下,“让生活美丽”的审美 性质,以及由富裕生活带来的娱乐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人们对美的 追求和钟爱常常表现为一种对审美的主动的渴望。当渴望的审美条件一旦出现,便 情不自禁地欣赏。江苏人聪明伶俐、乖巧,复杂多变的个性,正如《茉莉花》中刻 画的人物形象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四、《茉莉花》其它的版本 《茉莉花》的版本有很多,例如:河北南皮的《茉莉花》。 它是歌舞体裁形式,由善歌善舞的民间老艺人周树堂在五十年代传授的。舞蹈采取 河北南皮地秧歌和扇舞形式,八个身穿粉红裙褂的年轻女子,左手持手帕,右手持 折扇走各种队形,舞姿优美舒展。从第二段唱词加上了张生与莺莺西厢记故事的内 容.这也是北方《茉莉花》与南方不同之处.舞蹈从第二段开始其中一人临时戴上戏 曲中的小生巾,与扮演莺莺的演员做哑剧表演,动作潇洒飘逸,诙谐风趣。做为舞 蹈歌曲的《茉莉花》,节拍、节奏宽长舒展,具有舞蹈音乐的律动美。结构也发展 成方整对称的两小句和两大句,旋律由前两小句做变化重复,第三、四句旋律内在 含蓄,逐层下降到最低音,最后用一个异峰突起的大拖腔上升到旋律最高点,好像 内心情感突然爆发,充满抒情性和戏剧性,徽调式音阶出现了变宫音,更具有北方 音调的特点。

几个辅助变化音的出现,和着具有河北中部特点的衬词,更使曲调婉 转优美,歌曲的大前奏吸收了京剧曲牌的音调,间奏也加大幅度与歌曲与舞蹈成为 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另外,还有冀东莲花落中的《茉莉花》和东北二人转的小帽《茉莉花》,它们更具 有北方东北色彩区民歌的特征。从徽调式转到商调式和羽调式,旋律高昂奔放,独 特的衬词衬腔穿插在正词之间,大起大落,连喊带叫的演唱方法,表现出东北人的 乐观、豪爽性格,突出了载歌载舞、欢腾雀跃的特点。 结语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艺术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音乐欣赏和体 育竞赛,都可以成为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没有语言的感情交流。歌唱本来就是人 类一种简洁而诗意的“礼仪”,一门不需要背单词、习语法的“世界语”。近几年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