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曲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歌曲的演唱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演唱歌曲时必须把握好对歌曲的处理,从而使歌曲的艺术特性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本人尝试着对歌曲《红梅赞》的创作背景、意义、曲式分析,情感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演唱处理,为以后演唱其他艺术歌曲打下基础。《红梅赞》的创作背景取材于小说《红岩》,它截取了小说中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创作背景。他从共产党人的艺术形象入手,塑造出了血肉丰满的革命先烈,倾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伟大精神。整首歌曲《红梅赞》深刻的表现了革命者的浩然正气,通过新颖、生动的演唱与表演得到了很好的刻画。歌剧《江姐》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欢迎,各剧种争相移植,歌剧艺术片、评剧、黄梅戏、越剧等版本都曾风靡一时。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由阎肃编导的大型歌舞剧《红梅赞》版本一经问世,就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我国的艺术工作者一直在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诠释红岩精神,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梅赞》内涵也在伴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延展和深化,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洪岩精神由过去着重强调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以“爱国、奋斗、团结、奉献”为主题。

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是在“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歌声中,依然可以感受英雄事迹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那个身形单薄、蓝衫白巾的形象、那“歌颂英雄、歌颂正义、歌颂光明”的《红梅赞》激昂的旋律,依然在将这种感动一代义一代的传承。歌剧《江姐》中的唱段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熟悉的音乐响起,依旧感到很亲切。它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演绎,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依然是那么巨大。歌曲《红梅赞》是一首歌谣体的唱段,句式和全曲的结构都比较方整,曲调朴实婉转优美,高低音区变化突出,朴实中又具有高亢坚定的特点,它为七声徵调式,歌曲《红梅赞》总共八易其稿,修改了二十多次。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歌曲中多处使用八度、七度的跳进音程,使得旋律开阔而有气势,歌曲的素材主要借鉴四川“扬琴”和江南“滩簧”的音调,还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曲调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充分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1.从宏观上讲,《红梅赞》这首歌曲是我国歌剧《江姐》的颠峰之作。我之所以选择这首歌曲作为我的毕业设计,原因是让人们看完之后唤醒他们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认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让人们更深地了解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而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带给我们的深切感受和心灵震撼将使我们永生难忘,艺术形式所阐释的江姐精神更具有令人难忘、震撼人心的力量,它的成功演出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并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2.从微观上讲,歌曲《红梅赞》是首声乐作品,强调了声乐演唱的重要性,更加符合了我的论文选题。声乐的演唱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歌词,力求自然质朴,追求高度的艺术表现,并培养声音的美学观念,提高鉴赏力,使演唱更加合乎美好声音的要求。歌唱中特别强调气息的控制,强调旋律的连贯性及音色的优美,要求歌唱中语气富于变化,情感表达真挚。3.从其他方面来了解及演唱这首作品。首先从剧种上说,它结合了九种剧种共唱《红梅赞》,融合京、评、梆、昆、越、豫、黄梅戏、四川清音、湖南花鼓戏九剧种的戏曲声画《红梅赞》,通过不同曲种、不同唱腔对《红梅赞》的表现,用独特的视角对这部经典红色题材进行了重新演绎,赢得观众赞美之声;其次从歌舞剧上,给观众极大的艺术感染。

而《红梅赞》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现代舞的编排强烈地构成了特定环境的气氛,每一个场景的变化都是跟随着舞蹈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与其他这类舞剧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非常现代的一种理念。歌曲《红梅赞》采用民族七声调式所写成,它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是一首中速赞美的抒情歌曲,多处借鉴戏曲中的拖腔手法,使旋律更加优美抒情,装饰音及附点十六分音符多次运用,细致地表达了歌词的感情,八度跳跃的反复出现则加强了歌曲挺拔的形象。因此,在训练歌唱时要求学生做到拖腔细腻,附点十六分音符准确,装饰音柔和,八度跳跃饱满而又舒展。歌曲前半段描写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者坚强的意志。红岩上的红梅开,在艰苦的革命岁月,坚持斗争,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表明革命者为革命甘愿牺牲,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高尚品质。它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每次出现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刻画人物的需要而加以变化。歌曲曲调明朗、刚健,高旋低回,起伏较大,既富有激情,又不失抒情。歌曲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赞颂江姐,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歌曲为单二段体结构,后半段也就是从“红梅花儿开”起是从前半段变化发展而成。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表示革命者向红梅一样光彩照人,用它们的精神唤醒更多的人民起来,前仆后继,迎接新春的到来,革命的成功,在音调上更加高昂,节奏上更加明快,对未来充满希望。旋律优美、抒情,而装饰音的应用更细腻地表达了情感,增添了韵味。旋律中频频出现的大跳与歌词的内容有机结合,给人以挺拔、刚强、开朗、自豪的感觉,充分表现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风貌。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创作背景,都是通过旋律来抒发感情,音乐是歌曲的灵魂,要领悟音乐的感情特征,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美,理解歌曲音乐的意境。歌曲《红梅赞》把红梅拟人化,用红梅来赞扬人的性格。它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赞颂江姐,能很好地深入民心,因为作品本身都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它是一首表达江姐思想感情的歌,讴歌的是一种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这首歌曲能很好地深入民心,因为作品本身都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备受酷刑、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江姐,面对酷刑和利诱,江姐刚毅顽强,坚贞不屈;面对胜利的曙光,江姐与难友们一道,用自己的忠贞绣出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的旗帜下,勇士们在熊熊的烈火中得到永生。歌曲《红梅赞》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歌曲曲调明朗、刚健,高旋低回,起伏较大,既富有激情,又不失抒情。

歌剧《江姐》再现了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的志士们在钢窗铁槛里,披镣带锁受尽酷刑折磨,却矢志不渝地为革命事业进行奋斗的情景。而歌曲《红梅赞》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氛围,抒写着岽高、悲壮、博大、圣洁、理想的情怀。声乐的演唱是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在演唱歌曲《红梅赞》时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以便更好的掌握作品的演唱,只有这样才能用歌声把作者创作歌曲的感情表现出来。所以,在音乐响起时要很快的进入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头部要 保持正直、面向前方,身体其他部位要放松自然舒展,两脚稍稍分开,感觉人很挺拔。身体 各部位既不能紧张又要积极;既要放松又不能松垮。当音乐进入主题,准备开始唱时要快速 的吸气,并且要气沉丹田,唱“红岩上红梅开……”时,打开喉咙、放下气息、运用身体的共 鸣以最少的气息来达到最好的声音效果:在音色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不管是唱美 声还是民族都要美,声音要集中,如果是美声演唱,表现要大气一点,要放得开,如果是民 族唱法,要注意声音的亮度与亮点:还有歌唱中咬字,吐字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歌唱的表 现力,整首歌曲都收在i 母音上,所以在演唱时要做到字正腔圆;从“红梅花儿开……”开始 是歌曲后半部分情绪的变化,因此在歌唱时咬字吐字要遵循字腹延伸不变形的原则,要注意 保持母音口型不变,气息不断,当唱到“唤醒百花齐开放……”时要深吸口气,气息要稳,不 要慌,结合声乐唱法使咽腔等共鸣器官受到气流震动而产生共鸣。

最后一句“高歌欢庆新春 来”,唱高音时要感觉像唱低音一样,不要提气,最后唱三个字“新春来”时,要唱的慢一些, 要有歌曲的结束性。同时要多听一些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学习他们对歌曲表现的处理方法, 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但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学习吸收,这样才能 在演唱的艺术表现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的表现和完成作品。 首先只要站在舞台上就要立刻进入人物角色,唱“红岩上红梅开……”时,眼神要向远处看,仿佛让自己就真的看到了红岩上的红梅,眼睛里要有内容,“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 丹心向阳开”这一句要唱出江姐坚贞不屈、一心向党的决心;在狱中,江姐没有屈服于惨无 人道的威逼和刑法,以无畏的气概和激越的人格以及人生最后也是最壮丽的辉煌给末路中的 反动派以有力的回击。唱“红梅花儿开……到香飘云天外”这几句要有看到希望的感觉,要表 现出江姐慷慨高歌,从容就义的性格。最后两句要表现革命精神唤醒更多的人民起来,前仆 后继,迎接新春的到来,革命的成功,在音调上更加高昂,节奏上更加明快,对未来充满希 望。了解这些后,演员可以更好的把握歌曲想要表达的感情,在演出时可以夏快的投入剧情, 表演时也可以收放自如,尽量的克服心理障碍,演出时要投入,感情、动作、眼神等都要到 位,演出有交流,能够鼓舞观众。

演员与观众要有“心与心”的交流,让人们看完之后唤醒他 们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认识,因为对人们而言,作品展示的深刻精神内涵和动人艺术魅 力倍加赞赏,江姐的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学习江姐为理想、为信念甘于奉献的崇 高精神,她的坚定的信念,视死如归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1]田川,荆蓝,《中国歌剧艺术文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10 [2]张鑫,浅析手风琴作品《红梅赞》的内涵与演奏技巧[I]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s1 [3]巩北,舞的陶醉火的升华——观舞剧《红梅赞》[I]艺海,2005年03 [4]赵坚.一部推陈出新的优秀舞剧——观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有感[J]大舞台2004年01 [5]高露,疼痛与抚摸——浅评舞剧《红梅赞》[l]大舞台2005年02 [6]激情唱响《红梅赞》“江姐”精神传百年[I]歌剧2007年06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