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主题曲简谱教唱_乡村乐谱_乡村爱情前奏笛子谱

乡村乐谱_乡村爱情前奏笛子谱_乡村爱情主题曲简谱教唱

前几天看《缝糿机乐队》的时候,内心还是有点小抗拒的,因为觉得这电影估计没什么营养。

事实证明,电影的确没什么营养,虽然也被那些低级趣味的梗逗乐。

但是电影尾声,当Beyond《不再犹豫》的前奏出来的时候,当在大合唱的人群里,看到叶世荣与Paul的时候,瞬间红了眼睛。

久违了!Beyond!

叶世荣和Paul

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没唱过《不再犹豫》了。

Beyond好听的歌有很多,但是去卡拉OK,只要是唱Beyond的歌,第一首点的,必定是《不再犹豫》。

十几年前初来宁波,生日那晚和朋友们去酒吧玩,被起哄着去台上和乐队一起唱。他们问我想唱什么,答案是毫不犹豫的——《不再犹豫》。

还记得当时起高了调门,台下一片哄笑。

乐队为了配合我的音高,做了好一会儿调整。

唱到副歌处,全场齐唱:哦哦哦,我有我心底故事......

玩得那样疯。

那是属于我的青春岁月。

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那一年,一种叫SARS的病毒肆虐全国。

那一年是2003年,距离家驹离开这个世界正好十年。

我不知道Beyond是多少人青春岁月的见证,而我,15岁那年与他们初见,至今仍是拥趸。

家驹走的那一年,是1993年。

我刚去上海没多久,随身行李里带着一台手提录音机,和两盘beyond的磁带。

正是痴迷粤语歌的年纪,自认唱粤语比国语好听。而Beyond的歌,几乎全是粤语。

我总是在放他们的歌时,把音量扭至最大。惨绿少女有种莫名其妙的骄傲心理,觉得自己喜欢的乐队就是牛逼,想把他们放给所有人听。

最后爸爸忍无可忍,放话过来:你觉得好听,别人不一定觉得好听,鸟语一样,听都听不懂。

听不懂、看不懂的,何止是我的爸爸,家驹的爸爸一样不懂。

那一年,Beyond向银行贷款一万六千元,自资办了一场名为《永远等待》的演唱会。

据说家驹的爸爸在演唱会上一边听,一边从头骂到尾。骂他们唱的歌太吵、太闹,骂他们穿的衣服不伦不类,骂他们台上跳来跳去不正经。

但是我喜欢。

13岁那年,我在电台里听到周启生唱《浅草妖姬》就已经惊为天人。所以后来,接触到Beyond的《亚拉伯跳舞女郎》,理所当然地入了此门。

93年6月30号,家驹在日本去世。

他在参加一期综艺节目时,因为舞台不慎坍塌,脑部受重伤,昏迷了一个星期。

歌迷们为他长跪在庙宇,祈求他能逃过这一劫。

但是最后,他还是走了。

那年他仅31岁。

消息传到我耳中时,不记得已经过去了几天。

我生平第一次开始了胃抽痛。也是生平第一次,跑到小店里,买了一包万宝路,接连抽了三支。

烈性的万宝路,成功镇压了我的胃痛。后来才知道,家驹最爱抽的烟就是万宝路。

而我当时,居然没有哭。

数年后,有了网络,看到模糊的视频文件里,家驹的遗体被运回香港时,被汹涌的歌迷围住。

很多女孩子扑在灵车上嚎啕恸哭。不敢相信,去的时候活生生的一个人,回来时,身躯已冰冷。

面对媒体的话筒,那些女生们说两句就哽咽,用摇头来表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我同样无法接受。

我记得93年7月的某个晚上,我去滑冰场溜冰,而大厅的音乐,好死不死地,正放着太极的《拼命三郎》。

那会儿我刚开始玩溜冰,平衡感很不好,只能扶着栏杆慢慢滑。

但是听到太极唱:不死,他永远不死,拼命,决无退或避......我就疯了。

我撒开扶着栏杆的手,任性地冲向场子中心。还不够,又去挑战那个高高低低的坡道。

然后一次次狠狠摔倒,再一次次爬起,再来,再来。

到最后,腿上青了一片,眼泪流了一脸。也不知道是心里疼,还是身上疼。

一直自以为是地觉得,太极的这首歌《拼命三郎》,就像是一乎冥冥中写给家驹的挽歌。虽然它在家驹出事前一年就已经写出来,虽然三郎另有其人。

太极的主唱邓建明与家驹,从地下时期就已经是一起夹band的好朋友,两人早期还组过一个NASA乐队。

家驹在日本昏迷的一个星期,邓在电视台做了一辑《爱的力量》的活动,远远地给家驹祈祷。

江湖还有个传说,说两人曾在TVB的某次台庆晚会上斗吉他长达20分钟之久。

听说的那会儿,我脑中浮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传说。

家驹那把心爱的吉他,已经随他一起埋入了地底。邓建明和他的太极,随后也销匿了声息。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家驹的吉他亦随他而去

同样的遗憾,还发生在刘卓辉和家驹身上。

他们是一对互相成就的最佳拍档。Beyond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里,很多词作来自刘卓辉手笔。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家驹,为了能够让乐队在香港市场存活下去,不得不做出适度的妥协。在一张专辑里,写几首能够流行的歌曲。

而刘卓辉,是把握那个妥协角度的绝妙舵手。

他给家驹那些旋律琅琅上口的作品配上了恢弘、深邃、悲怆的人文与历史主题,在商业的前景里,守住了风格的底线。

我第一次听《长城》,就被震住了。

家驹的曲子,起首的锐度和灵异感就让我汗毛倒立。

刘卓辉的词一唱,更是境界全出。

再加上家驹泣血般悲怆的嘶吼式唱腔,听得人心驰神漾,当即折服了。

《长城》因某种原因被禁播,就放一张四兄弟登长城的照片吧

同样地,《大地》、《灰色轨迹》、《逝去日子》、《谁伴我闯荡》都是如此。

只要是刘卓辉的词,家驹总能谱出最好的曲。一箫一剑,直击人心。

只可惜,曾经联袂笑傲江湖的两个人,如今只剩刘卓辉独守清辉。

家驹离开之后,我对beyond也失去了关注度。

很多人说,家驹是beyond的灵魂。家驹走了,就把乐队的灵魂带走了。

照理说,不应该是这样的。

beyond成员个个有才华,能写能唱。

Paul(黄贯中)词曲唱俱佳,好几首歌创作功力不在家驹之下,《愿我能》尤其让我惊艳。

叶世荣也是。

黄贯中(Paul)

更何况,家驹虽为主唱,从不独揽风光。

他总是给队友多多的表现机会。舞台上,只要乐队其他成员一接唱,他就会刻意退出追光、隐入暗处。

但事实上,他不在后,Beyond的确消失了。

那么,做为灵魂人物的家驹,魅力值到底在哪里?

他并不高大英俊,年少时戴厚厚近视眼镜,后来搞掉了眼镜,也不过是一个清秀男生。质朴、温暖、亲切、真诚。

或许,你得看过一场他的演唱会,看到他赤膊上密布的汗,看到他眼中炙热的光芒,看到他眼神中的坚毅,看到他的激情迸发,你才能真正理解所谓『灵魂』的质地。

Beyond里所有成员都爱音乐,但没有一个人,像家驹那样,爱得那么深沉、执着、爱到走火入魔。

音乐之于他,仿佛是潜伏在他灵魂里的号角。

幼年时和家人合影,他怀抱一支羽毛球拍,都做出弹吉他状。

13岁,他在电视中看到英国摇滚歌手大卫.鲍威唱《1984》,从此深深沉迷。

17岁那年,邻居搬家,弃下了一把破吉他。他捡来后,珍惜地修好,开始废寝忘食地自学。经常妈妈上班时他已经在弹,妈妈下班回来,他还在埋头练。

少年黄家驹

因为有家驹的存在,导致我看选秀节目时,听那些目光闪烁、神情油滑的选手讲起音乐梦想就觉得尴尬。

很多选手的所谓热爱和梦想,不过是拿着麦克唱支歌、扭腰摆胯跳个舞,然后梦想着一朝飞上枝头,名利双收。

而家驹不是。

他家境不好,也只读到高中毕业,从未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但是,热爱从来是最好的导师。

因为热爱,他会存上两年的钱买一支心爱的吉他。

他会自发地去涉猎多种音乐风格,一样样试验到他的歌里。从早期的英式摇滚,到中期的中东迷幻,再到后来的重金属、弗拉明戈、雷鬼、蓝调......

除了电吉他外,他还会多种乐器。贝斯、鼓、键盘、笛子......几乎是全能型音乐人。

难怪有点小骄傲的他,会跟周启生互相欣赏成为朋友。因为周也是音乐鬼才,各种风格各路乐器都玩得转。

打鼓和吹笛子的家驹

家驹真的是为音乐而生的。

曾经他在一个节目中和乐队现场示范各种风格的演奏。

从蓝调,美国南部乡村,重金属,到雷鬼、爵士,民谣,只要你想得出,就没有他不会玩的。

一首《长城》,他用雷鬼和蓝调两种不同风格表演,主持人都被震住。

但是,家驹在他的音乐世界里一直是孤独的。

虽然乐队成员都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和死党,却无法完全进入他的世界。

他想做的音乐,其实比他在做的音乐要来得高端和厚重,他一直都很喜欢纯音乐。

但是他也清楚,如果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乐队只有死路一条。

那个年代的香港,乐坛虚假繁荣。

偶像当道,天王巨星们唱的多是舶来品,引进后重新填词,一样能广为传唱,唱片公司也乐见其成。

被改编最多的应是中岛美雪的作品吧?我第一次买到美雪的精选CD,一听之下简直惊呆了,首首耳熟能详。

那时的香港乐坛,其实并不尊重音乐,轻忽原创力量,只想赚快钱。

家驹去非洲收集灵感做成的音乐,拿回公司遭到否决,唱片公司高层不愿意为陌生事物冒险。

这样的环境下,家驹坚持要原创,坚持自己创作,组一支真正的摇滚乐队,是有多难?

他曾在《坚持信念》里这样唱: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