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生来的天性就是追求真善美!求知、想好、爱美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唯有在这三方面最大限度协调发展,生命才能实现美好幸福。

美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论语》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儒家教育的宗旨。但美感教育并非人们吃饱穿暖后的奢侈享受,而是如同水和空气一样,从生命伊始,便弥漫包围在我们的生命各处,使每个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可以吸收到新鲜的美的力量,滋养我们的心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审美力如潺潺流水一般推动我们生命滚滚向前。

“审美力,是一个人是核心竞争力”,是新华网文化频道、书画频道自2020年推出的美育口号。第一档栏目是新华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大剧院共同推出的【审美力·艺术微课堂】,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对推动全社会审美教育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现在,我们再次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并联合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推出【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继续为您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通过世界名画与名曲,讲述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带您徜徉中外艺术的世界,充分体验艺术的美。

——新华网书画频道主编 袁思陶

《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第一期,让我们通过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钢琴家肖邦与作家乔治·桑》与肖邦钢琴曲,走进肖邦和乔治·桑的艺术世界。

忧郁的“钢琴诗人”肖邦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为波兰浪漫主义钢琴家肖邦绘制了一幅肖像。这幅画像非常著名,因为在这幅画中,画家将肖邦内敛忧郁的性格以独到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3:1:6:a:c:4:9:8:e:c:2:e:1:c:9:1:7:8:f:0:5:1:2:3:9:2:7:0:9:7:9:a#

德拉克洛瓦《钢琴家肖邦》

肖邦是钢琴史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风格。其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与生动的节奏,具有极高的创造性。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

客居巴黎期间,肖邦结识了当时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有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雨果、乔治·桑,画家德拉克洛瓦,以及德国诗人海涅等。与这些艺术家的交往,使肖邦打开了眼界,从而也影响了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其中,尤其是与女作家乔治·桑的十年恋情,可以说对肖邦的思想、音乐创作与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6:6:9:c:1:d:8:a:0:f:f:b:1:d:6:3:c:2:d:1:2:8:5:6:8:9:5:2:a:a:e:8#

19世纪巴黎街景

叛逆的传奇女作家乔治·桑

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大放光彩的时代,作为法国浪漫派里以小说见长的女作家,乔治·桑的作品以浓郁的乡村风情、别具一格的女性视角,确立了其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雨果曾如此称颂她:“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女性。”

#9:c:5:a:3:0:d:8:8:1:1:2:a:9:5:d:5:c:e:9:7:a:0:a:4:2:7:1:6:e:2:c#

乔治·桑(GeorgeSand,1804—1876)

与乔治·桑同时代的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不无尊崇地将乔治·桑称为“桑妈妈”,将雨果称为“雨果爸爸”,奉二人为自己及19世纪后半期所有文学创作者的象征性父母。乔治·桑是一位具有叛逆精神的女作家,她常常以男性装扮出现,喜欢吸烟,这与纤弱、儒雅的肖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0:0:0:d:d:8:0:8:5:5:9:d:a:2:6:c:8:6:8:6:3:f:d:5:3:2:a:d:b:6:6#

男装的乔治·桑

互相成就的绝美爱恋

乔治·桑比肖邦大六岁,他们是在巴黎的艺术沙龙中由钢琴家李斯特介绍相识的。从1837年至1846年,他们交往了近十年,在相依相伴的十年中,既有过美好的爱情,也有过猛烈的争吵。但两人为相同的理想而努力,没有比这种爱更能把人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了,他们达到了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境界。

由于肺结核病,加上肖邦时刻将祖国的命运挂在心头,经常不顾虚弱的身体参加音乐会,为祖国解放运动募捐,肖邦的身体非常差。为了保护肖邦,乔治·桑不得不把肖邦给“管控”起来,甚至将他带离巴黎,让他远离公众视野。由此,乔治·桑也招致了许多非议,很多人指责乔治·桑为了自己的私欲,将肖邦占为己有。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有失公允。

乔治·桑看到肖邦经常因演出过度劳累而引发高烧咳血,肖邦虚弱的身体状况令她非常焦虑,她不得已才将肖邦“监护”了起来。乔治·桑认为西班牙的马略卡岛气候较温暖,便将肖邦带往马略卡岛疗养。

#a:d:e:b:e:c:0:e:1:f:6:f:4:7:4:b:1:6:7:a:a:b:d:f:a:5:f:9:6:9:e:2#

乔治.桑为肖邦画的素描像

坐落于马略卡岛镇郊园林中的卡尔特会修道院,是肖邦和乔治·桑曾经住过的地方。1838年,两人曾在此修道院内租住房间,度过了一个美好的“马略卡的冬天”,并开启了新的创作旅程。肖邦著名的《“雨滴”前奏曲》便是在修道院的雨夜中创作出来的。

肖邦本就多愁善感,而在阴雨时节,肖邦的心情则会变得更糟。一个下雨天,乔治·桑外出回来,发现肖邦正茫然孤寂地坐在窗前,一个人心情阴郁地看着屋檐下滴落的雨点发呆。看到肖邦心情抑郁,乔治·桑便上前去安慰肖邦,对肖邦说:你可否换一种心情,改变一个角度来倾听这雨声呢?听乔治·桑这么一说,肖邦听到的仿佛不再是雨滴掉落在屋檐下窗台上发出的单调声响,反而感觉这雨滴恍如从天而降的泪水在敲击着他的心房。

于是肖邦便以这雨滴滴落的声响节奏创作了一首钢琴曲,这便是著名的《“雨滴”前奏曲》(作品28第15首)。在这首钢琴曲中,肖邦以左手持续弹奏的一个A音,来表现雨滴从房檐掉落到窗台上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这个A音从头至尾有规律地持续了全曲。《“雨滴”前奏曲》的音乐形象虽比较单一,但仍有许多细腻的变化,乐曲十分抒情,却很忧郁,歌唱般的旋律伴随着清脆的雨滴声,仿佛是雨夜里飘荡的无言歌,充满浪漫的气息。

乔治·桑曾这样写道:“这是人的灵魂在思考,这是人的声音在表达。肖邦表现了他所体会到的各种激情,他在用自己的感悟将它们表达出来……”

#c:a:0:0:0:7:c:e:7:e:f:6:c:5:7:0:5:f:4:6:6:3:c:6:3:1:7:f:3:8:3:7#

肖邦为乔治·桑演奏钢琴

自1839年起,每当夏季到来,他们便会前往距巴黎不远的诺昂小镇,住进乔治·桑的庄园,一住便是六个月。1839—1846年,他们在法国诺昂的庄园,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安宁的时光。

#9:d:c:e:4:2:e:4:5:6:7:d:2:8:4:c:4:0:9:3:d:b:a:3:9:2:9:1:f:a:b:4#

乔治·桑铅笔画《诺昂庄园》

在诺昂,乔治·桑怕家人的走动会影响肖邦创作与休息,于是特别将肖邦房间的门装上双层软包。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爱以及对肖邦的细心照料,使肖邦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最高点,在诺昂的庄园里,诞生了肖邦绝大部分创作成熟的作品。

“夜曲”顾名思义是一种夜晚的音乐,夜曲的曲意安详宁静,主要表现的是夜的沉静。夜曲是由爱尔兰作曲家费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一般都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但仅仅是为了表现一种宁静的氛围,在肖邦看来未免过于单调。于是,肖邦便在继承费尔德夜曲唯美意境营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因此,肖邦的夜曲远比费尔德的夜曲更具思想性。

肖邦于1842年到1844年间创作的《f小调夜曲》(作品55第1首),音乐以沉重忧郁的旋律开始,充满了失望伤感。随后,悲伤情绪逐渐堆积,渐进高潮,如同呼喊。但不久,似乎是希望给他带来精神的抚慰,音乐转而变得温暖安详。

#b:5:2:f:4:8:8:9:1:8:8:3:3:1:6:b:8:a:9:1:1:4:c:7:2:b:b:7:e:b:d:4#

肖邦夜曲手稿

两位艺术家性格迥异:乔治·桑热情、独立、情感丰富,在艺术、哲理和爱情的理想中生活;肖邦则性格内向、传统,不太关心他人的生活方式。然而,他们远大的艺术追求是相同的,他们的才华使两人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爱慕,相互为对方增添光彩。

#b:0:f:f:9:9:6:4:0:5:6:2:5:f:4:9:c:8:a:7:8:e:9:4:0:3:2:a:3:0:6:2#

肖邦为乔治·桑演奏钢琴

经典名画背后:德拉克洛瓦《钢琴家肖邦与作家乔治·桑》

人们今天所熟悉的肖邦形象,多来源于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为肖邦所作的著名画像。德拉克洛瓦是通过好友乔治·桑认识的肖邦。德拉克洛瓦不仅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也非常喜爱文学,并对音乐充满了热爱。在当时的巴黎艺术沙龙中,德拉克洛瓦被肖邦那种充满忧郁情感的音乐演奏所吸引,他经常在日记中记录下听肖邦音乐时的内心感受,并对肖邦大加赞扬。同为艺术家,也生在同一个时代,相互的欣赏,使他们成了好朋友。德拉克洛瓦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与音乐引起的情感相比,音乐表达了无与伦比的感情色彩。”

#d:1:e:9:6:b:1:4:f:7:1:a:9:4:3:a:4:b:8:7:e:6:f:0:b:a:5:1:b:7:d:6#

德拉克洛瓦《钢琴家肖邦》、《作家乔治·桑》

在德拉克洛瓦的画作中,肖邦是有灵魂的,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悲伤与对浪漫的渴望,激情与反叛,以及不甘平庸。从德拉克洛瓦对肖邦头发颜色的描绘上,观者可以看到黄色和橙色的笔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整幅画像的深度,而模糊与不清晰的线条则突出了浪漫主义的特征。而另一幅乔治·桑的肖像,画中的乔治·桑却显得高度活跃和精力充沛,充满感性和优雅。无论是《钢琴家肖邦》还是《作家乔治·桑》,德拉克洛瓦都极为生动而准确地抓住了所画人物的性格与精神面貌。

在19世纪,肖像画大多是静态的,但这两幅画却看上去有些反常。画中的肖邦是以四分之三的侧脸出现,其表情仿若欲言又止;而另一幅《作家乔治·桑》,画中的乔治·桑手拿香烟,其优雅的身姿,仿佛是正对她身旁的某种东西产生了心理反应。

德拉克洛瓦的这幅《钢琴家肖邦》非常著名,但以如此构图方式绘制肖像,人们都觉得似乎有悖于常理。在经过仔细研究后,人们还是感到这幅画的背后一定有些故事。果不其然,德拉克洛瓦去世后,当人们整理他遗存的画稿时,竟发现了这“两幅”画像的最初草稿。

#a:4:c:5:9:b:3:9:9:8:7:5:4:1:a:e:1:3:b:8:9:b:7:2:d:5:f:6:a:d:c:1#

德拉克洛瓦草图

#9:1:d:f:6:3:c:a:6:7:3:2:c:e:c:b:c:0:a:c:a:3:8:9:0:4:f:4:f:9:3:f#

根据草图模拟的原作图

原来,现在见到的肖邦与乔治·桑肖像,从草稿上看并非两幅独立的画作,而应是一幅——《钢琴家肖邦与作家乔治·桑》。于是有人便将两幅画以画家草稿上的样式模拟拼接、合成了一幅油画,还原了此画的大致面貌。在根据草图合成的这幅油画中,可以看到肖邦坐在钢琴前弹奏,他的目光斜视右前方,表情若有所思;而依他身旁而坐的乔治·桑,仿佛正沉浸在肖邦迷人的音乐中。原来前面所看到的那两幅画像,最初竟是这个样子。

(文章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立著《画布上的声音:世界名画与名曲》)

#b:2:4:4:c:d:c:b:7:a:7:e:b:e:b:4:3:3:f:7:9:3:2:f:3:a:d:6:a:f:7:e#

《画布上的声音:世界名画与名曲》

#6:7:f:5:7:0:b:f:4:4:5:5:c:d:f:a:9:0:9:0:3:0:5:e:9:8:8:9:5:9:0:9#

出品: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出版社、新华网书画频道

支持: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品牌“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策划:袁思陶

统筹:邢贺扬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