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刺鼻的胡椒还是美丽的梦境

肖邦的所有作品中,最独特且受人欢迎的是一系列的《夜曲》,而也因为夜曲的创作,肖邦攀上了艺术的高峰。所谓的夜曲,是音乐家为听众创作出的,适合在夜阑人静时聆听的音乐,曲中具备着“平静”和“冥想”两种特质,特色是低音以波动的伴奏音形式,衬托出右手弹奏的甜美主题旋律,肖邦格外喜欢用这种体裁创作出的钢琴曲,他曾将18世纪夜曲创始人费尔德在华沙演奏的作品作成记录,日后在巴黎落地生根时,更经常用以作为演奏的曲目和教学的素材。

1827年到1846年,肖邦共作出21首夜曲,但是要求完美的他,生前只愿意将其中19首付梓出版,另外3首肖邦原本打算毁弃,当他过世之后,朋友才在他的家中找出来。如今我们听肖邦的夜曲,总觉得能看到夜空满天的繁星,诗情画意、如身处梦境。但是当时却有人批评他的夜曲,故意与费尔德的手法反其道而行,如同“刺鼻的胡椒”呢!这是因为对钢琴体会至深的肖邦,独创出一种可以任意改变和弦,却不影响基本节奏的“弹性速度指法”,来表现演奏时的情感起伏,也因而造就出别出心裁的乐音,这种从未出现过的前卫音律,独步古今,难怪会令保守人士觉得呛鼻了。

钢琴师和他的情人们

李斯特曾经形容肖邦像是“仪态雍容的牵牛花”:“在纤细出奇的花茎上,柔软而清香的花冠摇曳着,好像稍一碰触就会破裂似的。由于他天生体弱多病,因此创作出来的音乐响度不高,曲终时更宛若一声声的耳语密谈。”

这位如同牵牛花般纤柔高贵、多愁善感、像诗一般的音乐家,写出的曲子和美丽的梦境一样动人,他高贵优雅的翩翩气度,更是携获了不少女士的心。从肖邦流露着细腻情感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也是一位罗曼蒂克的情人,而爱情,也成为他最丰沛的灵感泉源。

这位多情的音乐家一生虽然从未步入婚姻,却曾经历过许多次刻骨铭心的恋情,而每一次甜蜜又苦涩的恋爱,也使他自然而然将心中澎湃、丰富的情感释放出来,化作柔情似水的音符。

泡沫般的初恋和梦中情人

1829年,19岁的肖邦首次拜访维也纳,在当地举办了个人独奏会,而同时这位优秀的少年也因为情窦初开,和一位可爱的少女产生了纯纯的爱情。女主角是维也纳出版社一位编辑的女儿,她的名字叫做蕾波迪娜。由于距离和性格,这段纯真的初恋,在肖邦返国后就告终了,为了这段泡沫似的恋情,肖邦一度情绪低落。

然而,这只是幻灭所带来的短暂失落而已,恋爱真正的苦涩,还在华沙等着肖邦呢!就在他成功演出、载誉归国不久,华沙音乐院的学生康丝丹奇亚的身影走进了他的心。这是一段痛苦的单相思,才华洋溢、有着美妙歌喉的康丝丹奇亚,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肖邦对她的爱慕之意。羞涩又内敛的肖邦,不敢对康丝丹奇亚表示自己的心意,只有写信给好友狄都斯,抒发自己压抑着的热情和痛苦:“我很感伤,因为我已坠入情网。我每晚都梦见她的倩影,但却还未与她交谈过一言半语。”

在难以成眠的夜里,肖邦写下《E小调协奏曲》和《F小调协奏曲》,潺潺流泻的音符倾诉着无尽的思念,像未熟的花蜜一样又甜又苦,令人感到绮丽无比。后人把这些描绘康丝丹奇亚倩影的曲子叫做“爱人的画像”。

当肖邦离开动乱的祖国,这段曾使他甚至想为之寻短见的单恋也就跟着结束了。

我的悲伤

终于在巴黎尘埃落定的肖邦,25岁时有机会回到华沙,与久别的父母、亲友们会面,对于这短暂的重逢,双方心里都依依难含。回程的时候,肖邦和友人顺道到德累斯顿,拜访在华沙时代曾经非常照顾他的旧识沃金斯卡伯爵。这位波兰的贵族,在情势最混乱的时候,也曾举家流亡到日内瓦,如今重回德累斯顿,与肖邦再度相逢。

而一段既甜美又悲伤的恋情也同时发生了。久别多时,肖邦发现伯爵的千金玛丽亚已经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她脸上散发着美丽的光彩,深深牵引着他的心。这两位小时的玩伴,如今重逢,却好像是初次避逅一样,突然一起坠入爱河。

长得高挑纤细的玛丽亚比肖邦小5岁,她有一头黑丝绒般的秀发,和一双灵动的黑色眼睛,对于音乐和文学十分有天赋。肖邦在她家停留期间,两人交谈的话题也都围绕在彼此对艺术以及创作的看法之上。这两位年轻人之间燃起炽热的恋情,他们亲密的通信,将彼此的爱意写在往返的信件上,甚至到了论及婚嫁的地步,肖邦曾经谱了一首《降A大调圆舞曲》,题上“献给玛丽亚姑娘”这一行字,寄给他的恋人。

然而,由于玛丽亚的父亲沃金斯卡伯爵终究摆脱不了世俗的观念,认为世代都是贵族的沃金斯卡家族,实在无法接受一位出身平民阶级的女婿。因此到头来,这段纯真美丽的恋情变成了肖邦的悲伤。

肖邦回巴黎后,玛丽亚受到父母亲的阻挠,来信逐渐减少,终至全然失去了消息。肖邦去世后,朋友在他的住处发现一个用绳子捆绑的包裹,里面装着他与玛丽亚往返的信件,包裹上凌乱潦草的字迹显露着他的痛苦,肖邦在上面写着:“我的悲伤”。

爱上一位新时代女性

正当还沉浸在这段消逝的爱的悲伤里时,一位乐观前卫、大胆奔放,兼具母性和阳刚特质的女性,现身在肖邦面前,她是法国小说家乔治·桑

乔治·桑和肖邦以往所认识的女性都不同,她非常特别,喜欢穿潇洒的裤装、戴帽子,像男性一样动作大方地出现在沙龙里,她的作品充满着女性独立解放的精神,她乐于社交,并且曾经和好几位文人雅士维持过情人关系,是和保守内敛的肖邦完全不同类型的艺术家。

1839年,肖邦经李斯特的引介与乔治·桑相识,一开始他并不能接受这位喜欢男装打扮的女士,甚至还说过:“她说起话来像神话中的女巫,其中有很多话是其他妇女说不出口的。”

但是,乔治·桑却对纤细的肖邦一见钟情,她从肖邦身上感受到温柔的感性力量,并且对这样一位音乐家非常好奇,于是以自己最真诚的一面,主动与他交往,终于获得肖邦的心。两人刚开始交往的时候,乔治·桑从前粗蛮的情人非常不甘心,甚至还曾埋伏在他们经常出入的路旁,想要殴打纤弱的肖邦!

性格全然相反的两个人,反而能契合与互补,在乔治·桑温柔体贴的照顾下,肖邦享有了一生中最温暖、喜悦的爱情,他们两人虽没有结缡,却维持了一段很长的情人关系。

命运仿佛不肯给予这位诗意善感的音乐家全然的幸福,就在与乔治·桑相识不久,一向体弱的肖邦被一位进出沙龙的贵族妇女传染,患了肺结核。这场大病几乎要夺去他的生命,所幸比他大6岁的乔治·桑,是个如母亲般慈爱的情人。

为了帮助肖邦好好养病,乔治·桑决定和他一起到温暖的南方去,他们整装前往西班牙的有“热情之岛”之称的马略卡岛,在当地租房子,过了一段宁静幸福的生活。不过,此时乔治·桑却必须承受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肖邦的病,考验着她的坚强与韧性,她一方面必须安抚肖邦因病而暴躁易怒的情绪,一方面还得面对排斥他们的当地居民。

当地人在知道这位虚弱的音乐家得的是可怕的传染病后,非常厌恶他们,路上开始出现像“痨病鬼,滚回去”之类的漫骂。他们想要租赁房屋,也连连被驱赶,他们住过的房子和用过的东西,甚至也都被人焚段。他们一连搬了3次家,在乔治·桑的奔走之下,最后总算在一幢荒凉的海滨小屋定居下来。

虽然经历了这么艰难的过程,又害着病,得到情人温柔照顾的

肖邦,却因为心情宁静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曲子。有一次,乔治·桑看到自己养的小狗在屋子里追着自己尾巴绕圈圈的可爱模样,忍不住对肖邦说,如果自己能具备丝毫像他一样的音乐才华就好了,这样就能将这个情形用音乐描绘出来。肖邦听了,立刻坐到钢琴前,用他纤细的手指,弹出一首轻快活泼的曲子来,这首只有一分钟的生动的华尔兹舞曲,就是有名的《小狗圆舞曲》。

在与身为小说家的情人的相互激荡下,肖邦经常这样即兴作曲。一个午后,乔治·桑刚出门购物,天空中随即下起了滂沱大雨。没有带伞的乔治·桑会不会被大雨淋湿呢?独自在家的肖邦愈想愈着急,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和寂寞,他于是打开琴盖弹琴解闷。听着淅沥沥的雨声,他的双手不断在琴键上挥舞,弹奏出如诗如梦的音律,当肖邦专注于弹琴的时候,乔治·桑已经平安归来,无限温柔地默默站在他身后。因为两颗互相关怀的心,浪漫的《雨滴前奏曲》就此诞生了。

可惜这段温暖肖邦心灵的恋情终究没有完美的结局,9年后,肖邦与乔治·桑因故闹翻而分手,有人甚至批评乔治·桑,只是为了寻觅创作题材而与肖邦相恋。不知道是被病魔吞噬的肺叶,还是丧失爱的孤寂使他窒息,失去乔治·桑的肖邦,病情急速恶化,终于在1849年告别人世。原本以为自己终将孤独死去的钢琴诗人肖邦,却意外得到了安慰。在他弥留之际,一群亲友突然出现在他的病榻边,他们是特地赶来为他祝祷的,而此时也传来一阵阵温柔优美的女高音,安慰着肖邦的灵魂,那是另一位仰慕着他的好友——波陶卡伯爵夫人。

在亲友温暖的围绕之下,39岁的肖邦结束了诗一般美丽的生命。最终为他送行的是一杯波兰的泥土,以及他曾在朋友家受一个装着骨骸的坛子触发而创作出的《送葬进行曲》。

(完)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