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二胡独奏曲,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

闵惠芬 - 病中吟.mp3

00:00 06:39

创作背景

刘天华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

刘天华(右二)与友人

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

拉二胡名曲_拉二胡独奏_怎么样把二胡曲拉的好听

刘天华

刘天华先生自己曾说过,乐曲表现的既不是“安逸而舒适”,也不是描写“病人的呻吟”,而是疑问“人生何适”之意,是一个人在“茫茫黑夜里”走投无路时所发出的“我将何处去?”的内心呼喊。因此,这个“病”字应该理解为对黑暗社会的一种隐喻。乐曲写出了作者痛苦与忧愁、挣扎与暗恨的心理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及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乐曲赏析

《病中吟》一曲作者通过悲愤激昂的旋律,采用再现的曲式结构,将整首乐曲分成了三个乐段和一个尾声。乐曲第一段表现了苦闷彷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旋律如泣如诉、缠绵委婉。第二段节奏果断有力,旋律较为急速,表现了一种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以及誓与周围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抱负。第三段和尾声表达了奋斗的意志不断加强和在逆境中挣扎前进的感叹和苦衷。

拉二胡名曲_怎么样把二胡曲拉的好听_拉二胡独奏

《病中吟》

当音乐的发展到达顶点时,旋律忽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颤音中结束。作者在标题中提出的人生“安适”的问题,通过音乐的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呻吟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全曲的音乐形象发展来看,苦闷、挣扎、再苦闷、再挣扎,最后又回到苦闷之中,几个层次对比强烈,让人很自然地理解到作者在当时寻找出路时的艰辛,显示出这是刘天华先生的作品中思想性最为深刻的代表作之一。

怎么样把二胡曲拉的好听_拉二胡名曲_拉二胡独奏

刘天华纪念碑

《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的处女作,从初稿到定稿,共花了八年的时间。刘天华先生说,“病中吟”并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闷如病,是心中苦闷而产生的歌。乐曲从内弦开始起句。人们常说二胡酷似人声,可以发挥它的音色上的特点,所以采用里弦这种深沉的音色,再加上深沉而内在的揉弦。要注意旋律中的大跳的上起和下起,这种时候有一种内心的失落和彷徨,并通过使用不同的揉弦,表现出心中苦闷的情感。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