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名称:“如月之恒”国风音乐

观看地点:西安浐灞保利剧院

观演时间:2023年6月25日晚7点半到9点半

观演座位:西安浐灞保利剧院大剧场第一排

演出曲目:《诗经·小雅·呦呦鹿鸣》《花鸟图》《诗经·周南·桃夭》《诗经·桧风·隰有苌楚》《诗经·邶风·简兮》《诗经·唐风·葛生》《诗经·郑风·山有扶苏》《时间的声音》《诗经·秦风·蒹葭》《野火》《长命百岁》。(依演出顺序)

所有曲目,均为原创音乐。

表演者:常静古筝、主唱)、张笛(笛、箫、尺八、竹子)、王佳男(鼓)、四仰(吉他,人声)。

演出主要乐器:筝、笛、箫、尺八、竹子、大鼓、吉他等。

最初,是因为好奇,想要听听当代的人如何用民乐演绎几千年前的歌曲,所以订好了票,怀着一份未知和期待走进剧场。

很简单的布置,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炫酷的灯光,简简单单,如同身处旷野,聆听几支朴素的歌曲。当四位表演者演奏开篇曲目《诗经·小雅·鹿鸣》的时候,我知道,今天这场演出不会让我失望。

管乐模仿出丛林中鹿的鸣叫与奔跑,画面随着音乐的铺开,历历在目。由丛林到宫殿,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大鼓和古筝的加入,使得乐曲古朴庄重,气势恢宏。很符合《小雅》这种宫廷宴乐的特点。古筝演奏者的歌声,清晰质朴,诗经的文字在这一刻突然如同祖先的一纸邀约,邀请我们共赴千年前思无邪的纯粹时光。

第二支曲子《花鸟图》,是颇具当代风格的原创乐曲。乐曲描绘了森林中繁花盛开、群鸟嬉戏的场景。不同于《百鸟朝凤》,《花鸟图》是纯粹的自然风光。寂静的山林中,鸟儿渐渐热闹起来,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毫不重复,在树叶的光影中可与群花媲美。鸟儿们或三两群聚,或梳理毛羽,或飞翔追逐,穿梭在林叶花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或许最简单的快乐就是如此,生命的和谐美好,共存而不相扰。

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好,人们当然也会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祝福。古筝弹唱《周南·桃之夭夭》,就是妙龄女子对婚姻的憧憬以及家人们对于女子婚姻的祝福。这支曲子,娓娓道来,女孩儿的娇羞,家人的良好祝愿,都是最简单的心理诉求。或许,生活的真谛并没有那么多的附加,大道至简,不过是希望春华秋实,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最初的人们所期盼的,就是最简单的日子。大起大落未必真的代表了爱情,细水长流才是生命中温暖心田的所在。只是个人以为,作为婚嫁祝福的曲目,这支曲子略显平淡了些。不禁令我想起老版《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孙尚香成婚时所演奏的《子夜四时歌》,那样的曲子如果配着桃夭的词应当更为合适。

当然,有人祈盼家的温暖,也有人羡慕没有家的牵绊与逍遥。管乐独奏《桧风·隰有苌楚》,略带感伤的曲调,描画出羡慕植物婀娜逍遥的姿态,没有家室的牵累与挂念,是对自我逍遥、无拘无束的渴望。佛经说: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对于逍遥生活的渴望与羡慕,何尝不是另一种对于家的爱。虽说是牵累,但心有挂碍,才会牵累。人说到底是群居的生物,没有谁真的可以独自摆脱一切束缚,逍遥自在。这样的渴望,更像是一种自我的慰藉,一种心灵的叹息。

《邶风·简兮》,以鼓为主奏乐器,骤然而出,一扫之前的叹息伤感,将一种雄健阳刚的美呈现在众人的面前。鼓手唱原文,大气磅礴,似乎不成曲调,但却有一种远古先民对于雄健阳刚之气的赞美与歌颂。鼓的气质很适合体现雄健的魅力,甚至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就能以最直白的方式让人感知先民们的心声。而细细品味原诗,又觉得这是一种女子对于雄健男子的爱慕,是女子另一种幽微心事的体现。演奏的呈现方式不同,理解也就全然不同。这支曲子被演奏的阳刚大气,和原诗似乎略有出入,但又隐约有相合之处,会心处端看听者心中所念。

有憧憬,有爱慕,结婚姻,成眷属。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有人能知道和自己喜结连理、心心相知的人是否能与自己走到白头偕老的那一天。《唐风·葛生》所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凄楚。女子的感情如同情丝,绵绵密密,不论爱人是生是死,都不会有所断绝。曲调凄婉哀伤,吟唱细弱悠长,夏之日,冬之夜,日日夜夜,是我对你的爱恋与思念,是自我生命的损耗,是期盼我们终有一天共泉壤、死同穴。情,真的一言难尽,生亦苦,死亦苦,苦中作乐,苦中期盼,千载之下,犹动人心。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但是青春少艾,新相知之人虽非自己意中的美男子,却也是一段有趣的相识邂逅。《郑风·山有扶苏》,曲调的轻快俏皮,正是这一番情景。歌者抚奏古筝,用略带吴侬软语的语音轻轻唱出这首简短而活泼的《山有扶苏》,似乎可见小女孩的娇痴薄嗔,情态宛然。不知对面的男孩子是何反应,留白处,正是余味不尽的想象。美好的情愫有时真的是无心的邂逅,或许,这就是缘分吧。古人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在《山有扶苏》一篇中颇能有所体现。不是所谓的一见钟情,也不是所谓的有心邂逅,全然无心,偶然遇见,如同徐志摩的那篇《偶然》,情愫在将起未起时,天然一段描写,配着活泼和节奏感颇强的曲子,很是可爱,让人不禁感叹,我们的先民们曾是如此的质朴与纯粹。返璞归真,大约在此。

返璞归真,并不是要留在数千年前。我们借由音乐与先民们对话交流,原是为了观照当下。千年时光如流水一般潺潺流逝,时光似乎是安静的、不可感知的,只在蓦然回首的时候,才发觉原来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是,当我们的心灵沉寂下来,物我两忘的时候,却发现时光似乎也是有声音的。是一朵花开放的声音,是雨滴打落树叶的声音,是山川河流四季交替的声音,而这支没有曲谱的《时间的声音》正是在描摹这样的状态。原创的音乐,展示给大家的谱子却是除了题目之外一片空白。似乎是无字天书,其实是每个人的时间的声音都不一样。你能听见的,你能感知到的,一定是能与你的心灵发生共鸣的声音。这支曲子,音乐空灵,没有成法可循,中间隐隐约约的夹着一小段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旋律,似乎提示着四季的流转。带我们从千年之前回到当下,又似乎引我们进入时间的隧道,感知不同又相同的春夏秋冬。你听到什么,说明你的心里就有什么。

一段时间的声音不禁引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光从不停止,那么身处时光流转中的我们,应该祈盼着什么,又追寻着什么呢?是宛在水中央的姑娘,还是道阻且长的理想?或者,都有的吧。《秦风·蒹葭》,谱曲的人一反缠绵委婉的儿女情态,将那在水一方的佳人比做自己追寻的理想。因此,这支曲子大气壮观,充满了对理想的渴望,对道阻且长的不惧,很有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较之原文,主题的升华使得人们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儿女之情,不再是对道阻且长的犹豫,而是对理想和信仰百折不挠的坚定与渴望。不论多长的道路,不论途中有多少的艰难险阻,我们都将用信心撑起风帆,不再与理想隔水相望,而是一路坚持不懈的追求,直到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其中,不论结果,只念初心。我喜欢这样的诠释,因此我对这只曲子非常喜欢,如果不是现场不让录音,真的好想录下来,反复品味。虽然如此,但曲子已经入于心中,回家的路上及至现在,依然于耳边回响。所谓佳乐绕梁三日而不绝,正是这样的吧。

演出至此,已然接近尾声。当我还沉浸在《秦风·蒹葭》的乐曲中无法自拔时,一首原创的音乐《野火》已然奏响。大鼓象征着火,是原野中肆无忌惮燃烧着的火,充满了野性的蓬勃和无所顾忌的张扬。不是星星之火,而是那种热烈的、甚至于带着侵略性的火焰,仿佛天地间没有什么可以遏制它的燃烧。突然,古筝的声音穿插进来,如同清凉的泉水,瞬间令火的炽热为之一顿。水的加入使得火不再那样张扬恣意。水声越来越响,水势越来越大,古筝的乐声次第拔高,而火也不肯示弱,鼓声愈响,火也越来越旺。两强相争,必有一伤,及至曲调最高处,水火已是互不相容的态势。整个剧院内回响着激烈的乐音,如水深火热般令人感到不适。突然,竹子的音调介入,如同一股疏导的力量,使得水火相争的局面渐渐趋于缓和。水与火似乎各让了一步,而令乐曲呈现出了和谐舒缓的画面感。火不再愤于燃烧,而是渐趋温和,水也不再汪洋恣肆,而是呈现出了一种柔和宁静的状态。《春江花月夜》的经典曲调从古筝演奏者手中潺潺流泻而出时,突然就使我有了一种身心被净化过的感觉,澄澈祥和。此时,鼓声依然在,却与水和谐共处,野火的最终不是焚毁天地,而是温煦万物。这正是中国人所讲的最高境界——“和”。

曲至于和,正标志着今晚的音乐会即将结束。但因为台下聆听者的热情要求,又因为西安是此次常静仙乐团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所以,四位演奏者们又加演了一支原创的歌曲《长命百岁》。名字听着很俗气,词也都是吉利话,由吉他的演奏者用略有沧桑的声音唱出。细细听来,整支歌曲不落俗套,不是现下流行的音乐风格,而更像是篝火晚会中原生态的弹唱表演。歌曲的词是演唱者自己创作,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在我听来,这支曲子与其说是美好的、简单的祝福,不如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希望和一种珍惜当下的劝导。长命百岁,知足而已。珍惜每一个当下,祝福每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之心都能生生不息。

晚上九点半,演出正式结束。我很庆幸自己有缘分走进今天的剧场,聆听这样一场似乎小众、但却令人无比满足的国风音乐会。诗无达诂,每个人对于诗经的理解或许都不一样。原本最简单的直抒胸臆,也不用过多的解读。思无邪,用纯净的心感悟千年前的纯净,自然可以心到神知。音乐,是一种媒介,也是一座连接我们与先民的桥梁。今晚,我从这座桥梁走过,神清气爽、襟怀畅快。

(原稿作于2023.6.26夜,修改于2023.6.27。原创文章,禁止搬运)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