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瑶族舞曲》是以瑶族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度节日的喜庆场面。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广东瑶族地区访问并采风,以瑶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写成了一首脍灸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作曲家茅沅又将这首“合唱曲”改编为“西洋管弦乐合奏曲”《瑶族舞曲》,并于1956年正式演出。,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瑶族舞曲》。《瑶族舞曲》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动听的旋律、明朗欢快的情绪、干净洗炼的配器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开端是一个引子,乐曲模仿优雅的长鼓节奏轻轻奏响,描绘月光下瑶寨的男女老少从各自家中纷纷进入寨中的旷地的情景。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也使人联想到节日的即将来临。

第一主题描写美丽的瑶族姑娘婀娜多姿的舞步,音乐非常抒情柔美,轻缓的旋律中带着丝丝的幽怨和伤感。人们仿佛看到节日之夜的瑶寨,长鼓奏响歌声轻起,身着盛装的瑶家儿女聚集在银色的月光之下,乐队的弦乐器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窈窕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也充满了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向往。随着主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姑娘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气氛逐渐热烈,管乐奏出活泼欢快的主题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加入姑娘们的行列舞蹈欢跳起来,尽情抒发了对幸福的憧憬。

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衍化而来的。它欢乐、热情、粗犷、豪放。速度为“快板”。一群年轻的小伙闯进了姑娘们的歌舞人群。乐曲转调改用三拍子旋律,在安宁富有歌唱性中发展时而又出现跳跃的节奏型,深情委婉又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独具韵味,恰似一对对青年恋人边歌边舞互诉爱慕之情,共同品味着爱情的甜蜜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抒情、安宁的意境中,“小提琴” 的旋律婉转、细腻、温柔、平和,由其它弦乐器的拨奏衬托着,静中有动,柔而不媚,把人们带入亲切、安详、诗一般的意境之中。接着,‘主旋律’与‘副旋律’ 在不同的音组以不同的音色交替出现着,舞者柔情如水,轻盈妙曼,陶醉在翩翩而舞的甜美和幸福之中。最后“小号”明净透亮的音调,又让人们感受到希望和乐观。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减缩再现加尾声。再现部分的配器与第一大部分的配器略有不同。整个情绪比第一大部分热烈。特别尾声部分,其速度在快板的基础上又再加快,表现了人们纷纷加入舞列欢跳着旋转着,舞之蹈之,气氛热烈感情奔放酣畅地展示了瑶族男女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乐曲在强烈的节奏中推向高潮在快速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