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蝴蝶谱子_蝴蝶钢琴曲谱_钢琴蝴蝶曲谱图片

钢琴的学生一听钢琴曲《蝴蝶》,一般首先会联想到这一首《蝴蝶》作品:

这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在1886年创作的钢琴小品《蝴蝶》,欣赏这首作品,会让我们联想到一团团漂亮的花蝴蝶在馨香四溢的花丛中上下飞舞的景象。其实,这一景象不仅会出现在音乐作品中,中国古今就有许多也常常借喻蝴蝶来吟诗作画。比如近代大文豪胡适先生以白话乐府诗的形式把两只蝴蝶描绘得生灵活现:

《两只蝴蝶》

胡适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唐代诗人徐夤的七言《蝴蝶》诗,还会让这一团团“会飞的花朵”伴着流莺婉转的歌唱翩翩起舞,产生拟人化的效果:

《蝴蝶》

徐夤

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

不过,若论能舞又歌的“蝴蝶”,德国作曲家默克尔创作的钢琴小品《蝴蝶》可谓更加动人:

听到了吗?这根本不像真正的蝴蝶,更像是站成一排、身着花色衣裙的小公主们,手拉着手,左右摇摆、翩翩起舞的场景。由此一想,默克尔的《蝴蝶》更似人间舞台上的蝴蝶舞。

钢琴蝴蝶曲谱图片_钢琴蝴蝶谱子_蝴蝶钢琴曲谱

舒曼也写了一首钢琴套曲《蝴蝶》,欣赏起来都似乎与上面我们听的蝴蝶不同。

听这部作品,你会发现他并非一气呵成的乐曲,而是由12段体格不大的小曲有机组合而成,像是一首首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小诗,抒发着作曲家灵感组合的浪漫叙事。若果真如此,舒曼想叙述什么故事?是要刻画蝴蝶的不同姿态或生命内涵吗?

若要领会其中意味,还需要我们先了解一下舒曼《蝴蝶》的创作灵感以及音乐发展过程。

舒曼的钢琴曲《蝴蝶》(Op.2)创作于1831年。当时,他正在对一位极具浪漫气质的文学家让·保罗的小说和美学言论迷恋做狂。多种现象表明,他的这首《蝴蝶》与让·保罗的作品内容有很大关联。

让·保罗的真名叫约翰·保罗·弗里德里希·里希特(Johann Paul Friedrich Richter,1763-1822),保罗是他的笔名。他一生出版多部小说,比如《看不见的小屋》(The Invisible Lodge,1793年)、《长庚星》(Hesperus,1795年)、《西本卡斯》(Siebenkäs,)和《泰坦》(Titan,1803年)等,这些作品在世时就很畅销,本人也因此名望四起,红极一时。

受父亲影响,舒曼一直很熟悉让·保罗的作品,而且自1827年夏天开始对他的作品产生极大兴趣,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和充满幽默、夸张的情节不断触动着舒曼的思想以及创作灵感。为此,舒曼一度迷恋他的作品达到狂热,甚至梦想如保罗一样成为一名作家。他曾将让·保罗的肖像镶在一个镀金的画框里,与自己崇拜的另外两个人(父亲和拿破仑)一同高挂,以示尊敬。在自己的信件和日记中也模仿让·保罗的文风来写作,文字抒情,充满诗意的幻想。比如:

哦,朋友!如果我是一抹微笑,我愿永驻她的眉梢;如果我是一丝欢愉,我愿化作她的心跳;真的!如果我是一滴眼泪,我要随她一同哭泣;如果她重又微笑,我便甘愿消失在她的睫毛之上,也甘愿——真的,我甘愿——就此死亡。(给弗莱希的信)

又说他多么想死。他疯了,就像让·保罗书里的场景一样。(日记:对一位朋友莫里茨·塞梅尔的心理描写)

它就在我面前——像古老的日耳曼神那样平静、安详,坚毅而又骄傲;旁边还有壮丽、翠绿的莱茵河,鲜花漫山遍野,一片葡萄园的天堂。(日记:莱茵河壮丽景象的描写,模仿《泰坦》中的人物阿尔巴诺即将见到美丽岛时的表现)

蝴蝶在让·保罗几乎所有主要作品中都有出现,舒曼也许就是受了保罗对蝴蝶的偏爱才开始创作钢琴曲《蝴蝶》的。在让·保罗的许多小说中,蝴蝶通常是作为灵魂的象征:

“啊,是的!”他坐了下来,蛹中的冬蝶不断奋力上冒,终于在胜利的狂喜中破茧而出,“我要深爱她,我要远超所有人的爱。”(《淘气的的岁月》)

如果说,即便在屋外,勒内特也像只娇弱的白蝴蝶,在佩兹蒂弗尔的花径上顾自独舞,当督学陪她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她就成了灵魂女神普赛克……在这个晚上,啊!她似乎只是一具长着翅膀的灵魂,薄翼早已脱离了那凡俗的躯壳。(《西本卡斯》)

白色的棺材被抬了出来,在黄昏中闪闪发光。一朵散成几瓣的玫瑰、一只刚刚破茧而出的蝴蝶舒展着双翼,被画在棺材上,随之一起葬入大地。(《看不见的小屋》)

这些肉体的翅膀怎能像精神的翅膀一样提升我们?你的灵魂仍被束在茧中,仍将心之所能及等同于目之所能见,把外在与内在混为一谈,在物质的世界中苦寻理想的天堂!而在伟大的思想下,哪怕是在黑暗中渴望这伟大,也能以同样的力量扬起我们的头,举起我们的身体,扩张我们的胸膛;随着普赛克翅膀的扇打,你的茧也将不断膨胀。是的,它必须如此:灵魂如何举起我们的身体,身体就能如何提升我们的灵魂。(《泰坦》)

与让·保罗一样,舒曼以蝴蝶的蜕变象征实现更高、更纯粹的理想。在舒曼的音乐理解中,蝴蝶也作为一种符号可以发生字面意义上的“转化”。因此,舒曼在《蝴蝶》第一首开头的上行主题(第1-2小节)使用了所有能作为音名的字母:A、B、升C、D、E、升F和G,其余的每一首都可以看作是对这一主题音高的序列转化。

钢琴蝴蝶谱子_蝴蝶钢琴曲谱_钢琴蝴蝶曲谱图片

让·保罗的作品不仅为舒曼的《蝴蝶》提供了标题、主题灵感,而且让·保罗的《淘气的岁月》(Flegeljahre,1805年)为他《蝴蝶》创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纲领。

《淘气的岁月》又称《瓦尔特和乌尔特》,是保罗生前未完成的作品,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瓦尔特和乌尔特两位青年与少女维娜之间爱情故事,故事的最后有一个假面舞会场面引发了舒曼的创作《蝴蝶》的灵感。舒曼曾经给家人写道:“快读读让·保罗《淘气的岁月》最后一幕吧”“《蝴蝶》就是在尝试把这个假面舞会(Larventanz,这也是与蝴蝶相关的词)谱成曲。问问她们是不是能从《蝴蝶》里看出维娜的天使之爱、瓦尔特的诗意灵魂和沃尔特的狡黠气质。”

一次,舒曼在给路德维希·雷斯塔布(Ludwig Rellstab)的信中,进一步以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淘气的岁月》最后一幕的情节:

想起《少不更事的岁月》的最后一幕:假面舞会——瓦尔特——乌尔特——假面——维娜——乌尔特之舞——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妆——急忙——终场和踏上归途的兄弟们。……我经常翻过最后一页,因为在我看来,结尾实际上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下意识地坐到钢琴旁,一只又一只蝴蝶就自然而然地创作了出来。

这12句简洁的概括性语言以标题的形式对应了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12首小曲。

乐曲由很短的6小节上行带外音的琶音作为开场引子。

第1首“假面舞会”,主题以八度旋律温柔地奏出一个简练的再现性二段体音乐,既有舞曲性格,又有诗情画意:

第2首“瓦尔特”,小说中男主人公瓦尔特是个梦想家。这里的音乐急速跳跃,扑虎迷离:

第3首“乌尔特”,乌尔特在小说中是个实干家。乐曲充满力量、坚定、自豪:

第4首“假面”,音乐轻盈、活泼,突发的强音充满神秘:

第5首“维娜”,维娜是一位美丽、充满柔情的姑娘,是瓦尔特和乌尔特追求的对象。音乐柔美、迷人:

(未完待续)

钢琴蝴蝶曲谱图片_钢琴蝴蝶谱子_蝴蝶钢琴曲谱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