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艺术表现女性形象,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是艺术百花园中一枝盛开的报春花。二胡叙事曲《新婚别》便是其中之一。此曲是依据唐代诗人杜甫的同名乐府诗所作,这首乐曲描述的是一个新娘悲诉丈夫临时被征召从军的悲痛故事。全曲共分成三段,分别是《迎亲》、《惊变》及《送别》,乐曲采用ABA三段体的奏鸣曲式呈现,在曲子最前面及最后面还有《引子》及《尾声》。

二胡叙事曲《新婚别》是作曲家张晓峰和朱晓谷于1980年合作完成的一首大型二胡叙事曲。先由张晓峰完成二胡主旋律后,即交由作曲家朱晓谷编配成乐队,并由瞿春泉指挥上海民族乐团,闵惠芬担任二胡主奏于上海首演。之后,又由朱晓谷与闵惠芬二人对乐曲进行修改后定稿。80年代中期流行至台湾,并引起乐坛的青睐。乐曲取材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同名乐府诗,是杜甫所作著名的【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及《垂老别》)中的第一首,全诗如下: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首诗写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次日清晨,新郎就要被迫赴前线。整首诗写得荡气回肠,通过大段悲怨而又沉痛的自诉,塑造了一个承受着苦难命运,又懂得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的善良青年妇女形象,深刻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以及他们对亲情的留恋,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勇气。

二胡叙事曲《新婚别》按原诗的情节顺序,讲述了唐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一场深重的灾难。为了防守边关,平定叛乱,朝廷四处征兵,连新婚夫妇也不能幸免。“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昨晚刚刚完婚,今早出征的丈夫就将告别妻子,为国戍边。“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丈夫忍痛从军,妻子含泪送别,难舍难分,泪眼相望,柔肠寸断。正当生离死别时,无情钟声催人紧,妻子含着热泪,凝望着丈夫远去……

全曲由“引子”、“迎亲”、“惊变”、“送别”,“尾声”组成。以新娘的经历为主线将故事充分展现在人们面前。作曲家运用多种方式来刻画新娘的情感变化—从羞涩、欣喜,甜蜜到紧张、惊恐、痛苦,再到哀伤、矛盾、悲愤,最后坚定,激昂及思念等。细腻的情感刻画丰富了乐曲的内涵,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乐曲演奏者在弓法及指法上大胆、独特的创新与应用,使二胡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既充满民间质朴活泼的美感,又给二胡演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丰富的色彩内涵。乐曲中所包含的特有的质朴、深厚、苍劲、坚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独特的演奏手法,更加显示了作品的独特演奏之美。这些演奏特点,都深刻的反映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代二胡曲经典,它用音乐唤醒和撞击了每个听众的灵魂。它的抒情性,既不是热烈、愤怒,也不是忧郁、悲怆,而是不同情感的有机融合,是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丈夫无尽的思念之情,是现实生活情感的音乐性展示。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它必将感动更多听众!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