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曲红楼梦组曲_二胡红楼梦曲14首

倾听红楼歌断肠散文\薛文法

红楼梦最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红楼梦曲14首_二胡曲红楼梦组曲

我常独自一人坐于斗室,关闭门窗,关掉电视等一切可发声之源,手捧一杯香茗,戴上耳机,打开手机,播放一段87版的《红楼梦》音乐。记着,无须观看视频,只须闭目倾听。不知不觉,我已是泪涌眶出,喉头哽咽,不能自已。

曾闻王立平先生创作红楼音乐之时,常在夜阑人静,心想人物之命运,嘴里哼唱作品旋律,亦是泪流满面,伏案失声,几度中断谱曲……

曹雪芹成就了文学经典《红楼梦》,《红楼梦》又给了王立平先生展示才华的平台。他潜游其中,细嚼反刍,斟酌揣摩,尽所学才能,倾毕生心血,谱写出了他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成就了音乐史上的经典。

读曹公之诗,因不时夹有文言词汇,又因才疏学浅,难免不能领悟透彻。而听王公之乐,顿觉其顺耳孔耳膜沁入全身毛孔,融入血液涌上脑海,流遍四肢百骸。仿佛立于人物身侧,甚至与她们合二为一,同忧同乐,共喜共悲……

二胡曲红楼梦组曲_二胡红楼梦曲14首_红楼梦最好听的二胡曲

序曲

几声如在天际的箜篌声,一两声古筝拨弦之音,叮叮咚咚的编钟敲击声,将人带入了一个空灵而又神秘的境界,仿佛《红楼梦》伊始那云雾缭绕的奇山异峰,衣袂飘逸的神僧仙道从天而降……

“啊——”从遥远的天籁传来悠长舒缓的女声,她好像是剧中众多女子的代言人。我也想过这里为何不用男声,主要缘于《红楼梦》是自古以来第一部为女子树碑立传的奇书。这声音婉转起伏,似悲如怨,像是为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诸多女子的慨叹。慨叹她们如花似玉的美好姿容,被多舛的命运摧残得花落枝枯,香消玉殒。

紧接着笙胡琴笛齐奏,清脆悦耳的、节奏分明的、厚重低沉的、千折百回的各种器乐,配合着钟鼓锣钹,奏出了一派歌舞升平和繁华盛世,奏出了贾府的富丽堂皇和钟鸣鼎食,也奏出了莺歌燕舞和花团锦簇。然后逐渐缓慢、沉咽直至凝滞,预示着烹油烈火般的辉煌终有尽头,减弱、熄灭终至冷却,只留下一堆乌黑的灰烬。

最后,“咚——”沉闷而又悠远的锣声,仿佛击打在人们的心头,警醒着世人,余音袅袅,久久不能消失……

紫菱洲歌

二胡曲红楼梦组曲_二胡红楼梦曲14首_红楼梦最好听的二胡曲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此曲是贾迎春被父亲贾赦聘给孙绍祖后,搬出了大观园。宝玉来到她居住的紫菱洲,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回想昔日姐弟情深,遥望今后会面无几,惆怅伤感萦绕心怀,产生了这萧条凄凉的伤心之曲。

幽怨悠长的笛笙声,展现了一幅萧瑟秋景图。紫菱洲里已是人去屋空,昔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如今在风霜打压下,蓼花干枯,枝残叶落,破败景象令人堪伤。“芰荷”被秋风吹散,象征着姐弟分离。曾经宝玉与姐妹们围坐一起嬉笑对弈,蹙眉凝目思,纤指夹棋子,而今界限分明的棋枰上,却是蒙满灰尘,泥点斑斑。

性格柔弱沉默的迎春姐姐,有着“腮凝新荔,鼻腻鹅脂”的美丽容颜,她对宝玉这个弟弟充满了关爱和体贴。虽说宝玉有同胞的大姐元春,怎奈她独守宫闱难以接近,因此迎春对宝玉,似乎更有母性的温柔,姐弟情已经上升到母子情。而就是这样一位“观之可亲”姐姐,竟然被伯父为了抵债许给了狼一样的孙绍祖。

几声让人闻之肝肠寸断的琵琶古筝的拨弦声,预示着迎春后面的悲惨遭遇。宝玉故地重游,惆怅满怀,他可能也想到了如花似玉迎春姐姐,被孙家活活折磨至死的结局。又想到了古人一般的朋友分别都是“泪洒离别间”,何况是亲姊骨肉分离。一株粉红娇嫩的荷花,最终被风霜雨雪摧残得凋零枯萎,怎不让人心痛不已……

晴雯歌

二胡红楼梦曲14首_红楼梦最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曲红楼梦组曲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空...牵...念...

晴雯是贾宝玉的丫鬟晴雯,她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

我一直在猜测,为何王立平先生把《晴雯歌》的曲调设计得如此欢快,而且还用了女声合唱。这段曲子在剧中如果有喜庆场面时就会用到,比如元春省亲等,只不过是里面加入了一些锣鼓钹的伴奏。可是我在听《晴雯歌》明快的曲调时,却感到更令人伤悲,欲哭之情更为强烈。我想起了在文学创作技巧上有一种“以乐景衬哀景”的写法。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句子,乡野人家的闲适与温馨,更反衬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悲。

晴雯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深得贾母的喜爱。她的反抗性最强,但却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儿"。她的这种叛逆率真的性格,得到了宝玉的赏识。这样就有了在宝二爷的纵容下,她有了“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调皮与任性;也有了在“抄检大观园”时敢于将箱子倒个底儿朝天,把王善保家的淋漓尽致地痛骂一顿;也有缘于对宝玉包容她的回报,她在病重卧床的情况下,熬夜灯下,为宝玉“勇补雀金裘”,让宝玉感动不已。

晴雯的反抗,也同时遭到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绞下自己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当夜,睛雯悲惨地死去。这位被宝玉视为芙蓉花一般的青春少女,就这样香消玉殒……

晴雯是宝玉心中的一道创伤,给宝玉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与不舍。他将这份凄惨酸楚撰写为一篇《芙蓉女儿诔》,谨以群芳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达诚申信。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如今的茜纱窗下,只剩记忆里的笑靥如花……

叹香菱

二胡曲红楼梦组曲_二胡红楼梦曲14首_红楼梦最好听的二胡曲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啊……啊……

致使香魂返故乡。

返故乡。

还记得那个眉心里长着一颗如豆般的红痣的女孩吗?她在哀怨低回的二胡合奏的歌声里向缓缓我们走来。

“根并荷花一茎香”,既是她名字中“香菱”“秋菱”的“菱”的印证,又是她貌美如荷的写照。

“平生遭际实堪伤”,红火热闹的元宵节,却是她厄运的开端。自幼跟随人贩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饱受折磨,在刚刚遇到称心如意的冯渊公子时,被呆霸王一棍子打得支离破碎。听天认命与薛蟠凑活过日子不久,“自从两地生孤木”,命中克星夏金桂又将这一朵才亭亭玉立的菱花,揉搓得花残茎段断,香魂悠悠,返回故乡。香菱的一生,正如她本来的名字——甄英莲(真应怜)。

香菱的遭遇是那般的不堪,可是自始至终,她都一样的乐观,书中无论她的语言和神态,都有一个“笑”字。最典型的一个情节——香菱学诗,就是她天真无邪,求学上进的显现。就连一向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也被她的阳光所感染,心甘情愿当她的诗词老师。使得这位女学生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论述赏析,成为了千古佳话。

“返故乡”的重复,一唱三叹,绕梁不断,仿佛是人们对香菱的感叹留恋,萦绕心头,久久难以消散……

葬花吟

红楼梦最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曲红楼梦组曲_二胡红楼梦曲14首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秀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写作此文时,我虽然对这几首曲子听了无数遍,但我仍然坚持听一曲写一段。《葬花吟》也同样如此,可巧我搜索到酷6网上的相关内容,是截取电视剧中的一段,能听能看。我遵循着只听不看的原则,已是泪洒枕巾。“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听到这一句时,我无意睁眼一看,却是配的黛玉临死时的镜头,她口中鲜血染帕,苦苦挣扎,紫鹃一旁抱着她肝肠寸断。我顿时热泪直涌……

整首《葬花吟》可以说是《红楼梦》的重头戏,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王立平先生在音乐唱腔设计上,采用女声合唱、女声独唱、男声合唱、男女合唱的方式,刚柔并济,由倾诉到哀叹,由哀叹到怨愤,又由怨愤到呐喊,展示了一位弱女子的情感轨迹。

黛玉在失去父母关怀的情况下,最终寄人篱下。虽有外祖母的百般宠爱,可是生性孤傲的她十分敏感,小小的一点不公或是姐妹们无意的一句玩笑,都在她柔弱的心灵形成巨大的摧残。又加她与宝玉的爱情遭受了不断的波折和来自高层的阻力,使得她更觉得自己恰似风刀霜剑下的飘摇欲坠的小花。

面对落英满地的凄惨之景,黛玉自然而然地将它们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怜香惜玉、同病相怜之感油然而生,做出了超乎常人的另类举动——葬花。“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每当听到这几句,是我内心涌出巨大悲痛的导火索。花是幸运的,享受了安然归于坟冢的待遇。而同样如花的林妹妹,却不知自己身丧何时,魂归何方?

一曲《葬花吟》,不仅是黛玉的真实写照,也同样是《红楼梦》中所有女子的命运象征。曾经姹紫嫣红,结果飘落尘埃,或陷于沟渠,或随波逐流……

我要让我过度悲伤的心灵暂时平息,以免使它抑郁难复。我觉得红楼音乐的魅力,远远没有穷尽。比如同样是《葬花吟》开头的两句序曲,用在尤三姐自刎情节的伴奏,也一样让我悲伤得久久难以解脱。她羞于柳湘莲对自己的偏见,挥舞鸳鸯剑只颈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我希望有和我一样更多的知音,静下心来,倾听红楼之声,去感悟它与阅读原著不同的别样风情,去触动我们那日渐冷漠的心灵……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