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愉

人来人往的街头,二胡声悠扬,时而婉转,时而高亢,但听起来自带几分惆怅。拉二胡的是一位七旬老人,头发花白蓬乱,全情投入演奏

“上周我在仁和广场见到过他”“我在清香坪见到过大爷”“我在西昌步行街好像看到过他”……不同的地点,目睹的观众都说。

城市那么大,记者问:“大家会不会认错了人?”

“蓬乱的白发,专注的表情,随曲调高低起伏变换的动作,拉得特别好,不会认错。”路人回答。

记者见到老大爷时,是在东区金瓯广场正门入口,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广场上久久回荡,周围很多人跟我一样驻足倾听。大爷坐在音响上,脚上打着拍子,闭着眼睛沉浸其中,夕阳的追光捕捉着他,感觉像国外的“街头艺人”,让人忍不住好奇老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我去年就在关注他,感觉老人有风骨,应该是经历了什么事情。”本土摄影师才才对记者说。才才用相机记录下老人并发布在了网络上,很多网友也都对老人的身世、经历表现出了好奇。

“去年12月份巡逻的员工就注意到这位老人在我们广场区域演奏卖艺,开始就在广场的角落,位置不打眼但二胡声传播很广。”金瓯广场管理人员周伟说,按照规定这是违反广场管理制度的,大爷能一直在这里自由演奏,是有原因的。

大爷名叫胡鲁根。今年74岁,1978年来到攀枝花,成为了攀钢研究院的一名职工,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退休后和妻子享受天伦之乐,儿子也成家立业,但好景不长,2017年妻子因病离世,两年后,独子也突发疾病在家中离世。家中妻儿相继离世,胡大爷深受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胡大爷难以抒发心中的悲伤,唯有家中这把二胡,成了他情绪释放的唯一出口。起初他只在家演奏,后来有一天他突然顿悟,自己需要振作,孙子还小,这个家还得继续。于是,他走入人群演奏,邛海边是他为自己选的第一个舞台。琴盒放在身边,一曲又一曲地演奏,极具感染力,丝毫不受外界打扰。就这样,一个音响、一把二胡,大爷演奏二胡的足迹从邛海边,到西昌步行街,最后回到攀枝花,这个曾经有他无数快乐回忆的地方。

“我们了解到他其实是有退休工资的,因为孙子还小,大部分养老金都用于孙子身上,过往路人看到他演奏二胡会给予打赏。老人在攀枝花租房子独居,情感和生活都在这一把二胡上,攀枝花是个温暖包容的城市,作为广场管理方,制度也是有温度的,所以允许胡大爷在这里尽情释放情感,慰藉自己也温暖别人。”周伟说。

记者随后致电了攀钢研究院,证实胡大爷确为攀研院退休职工,曾在攀研院从事检测工作。老同事至今还记得与他一起共事时胡大爷那酣畅淋漓的二胡演奏。

只是不曾想,几十年后,他的家庭有如此变故,而不变的是他演奏二胡时的那种“劲儿”,恍若当年,只是多了几分惆怅。

记者没有去打扰胡大爷,因为他也很忙,忙着回忆,忙着感谢。间隙记者上前和他攀谈。胡大爷话不多,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感谢这座温暖的城市愿意有人驻足倾听他的独奏,感谢每一位伸出援手帮助他的攀枝花市民。胡大爷说:“我最喜欢的曲子是《我想有个家》,现在只能梦里和家人团圆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演奏多久,但希望自己的二胡声能够刻在大家的记忆里,很久很久……”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