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青春才无拘无束,潇洒自如。如今,我已经数年不动竹笛,更不用说吹奏了。也许笛子就是青春的一个号角吧,不然,与青春渐行渐远的我,何以愈来愈感觉身心疲惫……

□老荷踏波(河南信阳)

中学时代,挚友临别时,赠给我一支笛子。我珍爱至今,对竹笛寄托了一片情思。

竹笛因为表面覆了温润光滑的膜,显得格外精致。这当然是和我初学时用的笛子比较而言。在豫南山村,孩子们至今也很难见到高雅贵重的乐器,廉价的普通竹笛,便是孩子们的宝物。

朋友送我笛子时,我们都是不能挣钱的初中生。而他,幼年丧父,靠一个寡母养活。对他的这份情,我深铭在心。现在他在我们老家的山村里,背着药包治病救人,与我生活的小城不远,却也往往数年难得见面。也许时光和生活像一堵墙,真正把今天的我们和昨天的我们隔开,让我们今天难免少了好多知心语,只把亲密无间的少年情谊深锁在昨天那间小屋里。但我深信:他一定还记得我的笛子,特别是我第一次用新笛子专为他吹奏的笛声。而我呢,每次抚摸被我的汗水和心血浸润成深碧色的笛身,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想起少年时代对美的沉迷执着。我少年时代的人生证物,无一存留,只有这支竹笛伴随左右,现在倒成了唯一的纪念品了。

初学笛子时,我连简谱都不懂。仅凭一腔热情,照谱死练,竟无意中学会了拼识简谱。获赠这支笛子时,我已算是高中同学中吹笛子的“高手”。农村学生见识浅,音乐启蒙教育可怜得几近于无,有这本领很给自己添了几分“身价”。后来升入高中,住宿在校,中午晚上休息时,一帮学生热情迸发,不少初学者学起了吹笛子,一个校园便一片笛声。那时,大部分学生用的笛子都是粗制滥造的,有人连笛膜也省了,用薄纸片代替,那笛声便如一只只老公鹅鸣叫,令人耳不忍闻。

在北方四年的求学生活中,这支竹笛成了我缓解青春苦闷的良药。宿舍楼北是闻名中外的开封铁塔,东面是保存完好的古城墙。月明之夜,独自翻墙跳进铁塔公园,坐在塔前的石狮子边,看明月丰满明朗的脸爬上塔顶,心中便觉有万语千言、万缕愁丝。这时把竹笛送到唇边,吐一串清音,便觉得把心事化作了玫瑰片片花瓣,轻轻飘进夜空;又如凝成颗颗夜露,在花儿上结成了泪珠,随风摇曳,叮叮咚咚掉进湖中,荡起一圈圈涟漪……吹到忘情处,看那铁塔也仿佛是一个硕大的笛,广袤的大地正吐纳悠长的气息,拨动手指,奏出天籁之声,抒发心中的欢喜悲伤。

只有青春才无拘无束,潇洒自如。如今,我已经数年不动竹笛,更不用说吹奏了。也许笛子就是青春的一个号角吧,不然,与青春渐行渐远的我,何以愈来愈感觉身心疲惫?愈来愈不敢动这支竹笛了呢?岂止竹笛,即便是即时应景的话,也涩于出口,懒得多说了!

笛子伴我上了几次场。学生时代自办晚会,笛子使我很容易被别人记住,也为我赢得过几次热烈的掌声。但笛子也让我丢了几次脸。爱笛子不等于演奏水平高,遇上大场合,难免有些紧张。二十多年前市里报社、电视台等几家单位大联欢,每家出几个节目,我带了笛子上场,为大家吹奏《北国之春》。没想到刚吹了几句,笛膜一下子震裂了,一首曲子没吹完,只好灰溜溜下场。自己倒无所谓,关键是给单位丢了面子,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此后,年龄愈大,愈不敢轻举妄吹,跟当年的敢冲敢打相比,无疑丧失了斗志,自己也惭愧,实在委屈了这支笛子。

现在,这支笛子被锁进书柜,很长时间都难得一动,更不要说吹奏了。也许以后吹的时候更少了——不学新曲,不练旧曲,手指头更加笨拙了。这支笛子,只好做了纪念品,其功用,就是帮我回忆过去生活中的美,追忆逝水年华。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