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蹭周杰伦发新歌的热点,因为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在后台放着了,那时候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榜单打得正酣。

两个都喜欢唱跳rap篮球的人正面battle,让自媒体们陷入集体亢奋,各种关于青春的回忆,把周杰伦的彩虹屁吹上天。

很多人写得很好,我也写不过他们,所以有感而发,想从另一个角度写写周杰伦。

最早触发我写这篇文章的是那几天罗永浩说方文山歌词烂。

对于罗永浩,我最早崇拜他,现在转黑了,不想再提他了。今天就想从歌词和歌曲的互相成就关系来聊聊方文山的歌词到底烂不烂?

核心观点就是标题所表达的:没有方文山,周杰伦依然范特西

首先来聊聊周杰伦为什么会火?

周杰伦出道之前,大家听的都是传统的情歌,无非是男欢女爱,你侬我侬,节奏缓慢,苦大深仇。

周杰伦横空出世之后,大家突然发现,我靠,旋律还可以这么快,朗朗上口,而且就连“快使用双截棍”都能当歌词,跟闹着玩似的,带劲啊,于是纷纷去“爱书人”问,小姐请问有没有卖半岛铁盒?

那个年代物质虽然不算多匮乏,但能消费的精神产品很少,有特色的更少。年轻人开始追求个性,市场却匮乏个性,所以大家急需一些能代表自己情绪的精神产品作为表达和宣泄的载体。

于是大家把韩寒郭敬明的书争相传阅,也把周杰伦的歌反复单曲循环。周杰伦从此成了音乐界的一股清流,方文山也跟着火了。

周杰伦火不用多说,方文山火到什么程度?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虽然地理经常不及格,但都记住了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而不是幼发拉底河般的蔓延。

很多人说周杰伦跟方文山互相成就,没有方文山就没有周杰伦。这是很高的评价,但我觉得周杰伦的现象级火爆,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方文山的词有多吊,而是两点:一、周杰伦作曲好,二、编曲巧妙。

张亚东说,音乐是有门槛的,这句话实在精辟。

一首好歌之所以好听,能流传得开,无非就是旋律好听,朗朗上口,而这个作曲的能力,是天赋使然。

有的人就是有才华,能做出好的曲子,就像周杰伦,有的人,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传唱度高的,只能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其实就是没才。

未成曲调先有情。我们为什么喜欢玩听前奏猜歌名的游戏,就是因为旋律打动人,哪怕它是外国歌,你也一秒就猜出来了。

另外,其实所有的精神产品,情绪都是制胜法宝,而营造情绪,至为重要,而编曲就是营造情绪。

大提琴一响,你就觉得绵延悠长,还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唢呐一响,你就跟着欢快活泼的节奏扭动起来了。情绪到位了,一首歌就已经打动你了。

就跟咪蒙写的文章一样,看完之后你也忘了写的什么,就是觉得那些脏话很爽,很替咱们女人出气。她就要用那些脏话营造情绪。

林志炫版的烟花易冷和周杰伦版的意境完全不同,这是编曲的胜利,歌词没变,但情绪变了。

朴树的new boy被盘尼西林改编得很成功,曲子没变,编曲变了,歌词没变,但整体耳目一新。你说现在的年轻人,能在window98里找到共鸣吗?

所以,一首歌成功,大部分时候靠的就是作曲和编曲,至于歌词是什么,大部分时候无关紧要。

你想想,对于周杰伦的歌词,十几岁的年纪谁能体会出来那些情情爱爱是什么意思啊?又有谁有什么歌词鉴赏水平啊?

反而恰恰正是因为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纯粹为了押韵的歌词,才让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觉得很酷。你也不知道他酷在哪里,反正你就觉得以前没听人这么唱过,歌词没见人这么写过。

当年我们听周杰伦的年纪,懂不懂什么汉谟拉比法典?不懂。那些堆出来的辞藻有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但是,不妨碍我们单曲循环那些歌。还是因为旋律和编曲足够打动人。

所以,你说方文山重要吗?不重要,把歌词换成姚谦,换成林秋离,换成许常德的,都不影响周杰伦的成就。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

方文山最大的贡献是拓宽了歌词主题表达的边界,不再局限于情情爱爱莺歌燕舞,融入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让年轻人觉得新鲜,但这不代表他的歌词就有文化,能引起共鸣。

就比如《印第安老斑鸠》你能在里面找到什么共鸣吗?没有,猎奇而已。

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大家可以不用动脑子,只要旋律好听。

所以,我觉得周杰伦的成功,最主要是他的作曲才华,其次是方文山那些胡诌八扯胡乱押韵的歌词,歪打正着地给了年轻人叛逆耍酷标榜不一样的噱头。

回想起郭敬明最火的时候,每个人都争着抢着看幻城,看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个人都模仿他的文风,用45度角仰望天空。

但是郭敬明的火爆,恰恰是因为我们那时候都没有任何的文学素养,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文字,好的修辞。他恰好迎合了我们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怀。

我至今还能大体记得一个他的句子:那个少年,拿着竖笛,站在45度的山岗上,迎着斜阳,把黄昏吹得悠长。

有意思吗?没有,就觉得很美,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来说,不用细究歌词背后的意义,好听就完事了。

音乐的传唱度高不高,其实还是门槛的问题。如果音乐没有门槛,那么,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创作好听的旋律,也就会带来传唱。

正是因为门槛过高,才会让周杰伦的才华显现,进而让方文山有了发挥的余地。

摇滚乐的门槛就很低,你只要愤怒,只要批判,只要有态度,年轻人就崇拜你,但是,不好听。

所以乐队的夏天里那么多乐队,也没迎来真正的夏天,很多摇滚乐还是传不开。当然,伟大的摇滚乐手既有文字上的造诣,也有作曲上的才华。

如果纯粹从歌词的角度看,方文山的水平一般。他的歌词不仅到处都是语病,还缺乏洞察,而没有洞察的歌词是最不合格的歌词,却又是年轻人最不关心的地方。

就比如东风破,那么文绉绉的歌词,你现在回想,“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门口”,意象错乱,你能听懂是啥意思不?不重要。有那个古风古韵的感觉就够了。

其实周杰伦的很多歌词,无论是方文山还是刘畊宏写的,都很蹩脚。

比如《回到过去》里,“一盏黄黄旧旧的灯,时间在旁闷不吭声,寂寞下手毫无分寸,不懂得轻重之分,沉默支撑跃过陌生,静静看着凌晨黄昏......” 你听听你听听,这拟人用的,别具一格,但是莫名其妙。

歌词就是文案,你看到方文山写的那些东西,跟现在各大甲方品牌出的那些谐音梗海报一个尿性。

看起来高大上,其实经不起一点推敲,关键还无法让人产生共鸣,产生共鸣来组织一切暴力......不好意思,串词到《爸我回来了》

好的歌词当然非常有价值,能和曲子衔接得天衣无缝,增加歌曲的传唱度,但大部分歌词只是锦上添花,好点差点都没那么重要。

哪怕是那些传唱度很高的流行金曲,你知道它歌词里表达的是啥意思吗?你也不关心这个。你听到一首歌,第一次就被打动了,无非还是因为旋律。

不要抬杠,否则那些国外歌手唱的歌,让你翻译一下,你知道讲的啥吗?韩语歌日语歌,更听不懂歌词,但不妨碍你天天衣服油老虎油撒浪嘿油。

周杰伦自己作词的《听妈妈的话》,大部分歌词都无厘头莫名其妙,什么“我找不到童年写的情书,你写完不要送人,因为过两天你会在操场上捡到,什么对了我会遇到周润发,所以你可以跟同学炫耀赌神未来是你爸爸。”

但是整首歌的旋律很温馨,“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这一句就把歌颂母爱伟大的情绪提上去了。《稻香》也是。

我们都喜欢听粤语歌,但是,又有几个人听得懂歌词?没关系,你仍然会感动。

当年那些网络歌曲《孤单北半球》,“少了我的怀抱当暖炉你习不习惯,E给你照片收不到北半球的孤单,太平洋的潮水绕着地球来回旋转,我会耐心地等,随时欢迎你靠岸”。

还有马天宇《该死的温柔》里,你除了记得住这句”你这该死的温柔,让我心在痛泪在流”之外,还记得别的吗?整首歌都是他一个人在那碎碎念。

我最喜欢的歌曲是《卡农》,各种版本的《卡农》,每次听到都觉得内心很温暖,但是它没有一句歌词。

还有一首中文曲子《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整首曲子都是达拉达拉达拉达拉,但就是这么动人。

最近香港那些废青在那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程,我们一听到各地组织的快闪活动上,国歌的旋律一响起,马上就热泪盈眶,都不用等歌词出来。

再举一个更简单粗暴的例子,凤凰传奇的歌,广场舞神曲,有几个老头老太太能唱出是什么歌词,能get到歌词里“谁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么梦想在自由地飞翔”的意思?

我们现在特别喜欢说最怕突然听懂了一句歌词,尤其是对于张学友李宗盛的歌,更是会发出“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词中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会这样?还是因为我们并不关心歌词里写了什么,只有到了一定年纪了,有了阅历了,对生命有了思考了,再回过头来听,才发现:

哦,原来这就是“爱的代价”,原来“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原来“为了这次相遇,连见面时的呼吸我都反复练习”是多么有洞察,而当时只是道寻常。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方文山的文学造诣很高,文采很好,很有文化和学识,但是没有对生活,对感情的洞察,写的歌词很空洞。

你当然可以截取几个句子证明他写得多好多好,我当然也不否认,只是,这种做法是钻牛角尖。那么高的产量,总会有一些句子写得很美。我指的是总体,你不要抠字眼。

这篇写得乱七八糟的,我看了一遍就发现啰啰嗦嗦的,算了我也不检查了,总共三四百的阅读量,我表达的意思说完就完事了,不浪费那个精力去优化,也没人给我打钱,你们谁爱看谁看吧。拜拜。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