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胡《兰花叙事曲》作品情绪风格分析摘要:《兰花花》是一首典型的陕北民歌,将陕北信天游和陕北方言融合起来,带有独特的陕北民歌风格。《兰花花叙事曲》则是在《兰花花》的乐曲风格和叙事背景下,经关铭结合西方曲调我国传统的戏曲元素创作的一首二胡叙事曲,将一位善良淳朴、勇于追求爱情却屡遭迫害最终牺牲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出来。本文首先对作品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作品曲式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作品的自由情绪风格、赞美情绪风格、哭诉情绪风格、反抗情绪风格、怀念情绪风格五个方面对作品的情绪风格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作品演奏技法对情绪风格的诠释及烘托作用。关键词:兰花花叙事曲;情绪风格;演奏技巧一、引言《兰花花》是陕北的传统民歌,讲述了一个美丽纯真的女子兰花花虽向往美好的生活和爱情,却受到当时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即使拼命挣扎想要冲破牢笼,想要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自由和爱情,但最终却被逼迫失去生命,凄惨死去的故事。关铭先生的《兰花花叙事曲》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用二胡演奏的方式,将这个感人、凄美的爱情悲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整个作品包含着兰花花对自由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悲惨命运的哭诉,以及后人對兰花花这个勇敢坚毅的女子的赞美和怀念。

本文主要结合《兰花花叙事曲》将这几种包含其中的情绪风格进行简要的阐释。二、作品简介《兰花花》歌曲中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其实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此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陕西延安,在小镇上有一位长得很漂亮,善良纯真的姑娘,这位姑娘年纪大约十五六岁,人们叫她“兰花花”。兰花花与来到此地的一名红军战士相见后一见倾心,暗诉衷肠,偷偷在一起了。而后红军战士跟随着大部队离开,两人依依不舍,红军战士与兰花花约定回来娶她。可谁知兰花花家中人知道了此事,觉得女儿丢了家里的脸面,便硬是让媒人为兰花花说亲事。嫁人之后的兰花花终日以泪洗面,在夫家受尽折磨,加上思念红军战士,日渐憔悴,年仅二十四岁便香消玉殒。《兰花花》就是根据陕北的这一真是的爱情悲剧而创作的。《兰花花叙事曲》创作于1981年,是著名作曲家关铭先生在传统陕北信天游《兰花花》的叙事背景和乐曲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除此之外,《兰花花叙事曲》还将陕北民歌《女孩担水》的音乐旋律运用其中,将兰花花十五六岁时纯真可爱、善良活泼、美丽淳朴的形象刻画出来。《兰花花叙事曲》艺术价值很高,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切喜爱,并且成为二胡教学的必学曲目以及相关比赛的必拉曲目。

《兰花花叙事曲》将那个有着悲惨命运,却直到死的那一刻都在向往着爱情和自由的美丽的女子兰花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用二胡叙事曲的方式展现给了听众,让我们能够有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兰花花对幸福和爱情的憧憬、在被迫加入周家受尽欺辱时的不甘和愤恨、拼命逃出牢笼时的决绝和不顾一切以及被周家奴仆逼到走投无路跳下悬崖时的满腔心酸和凄楚,还能让听众随着当地的老百姓一起怀念这位可悲可怜可敬的善良女子,一曲终了,余味无穷,只剩下无尽的叹息声。可以说《兰花花叙事曲》的艺术魅力令人折服,令听众享受其中,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备受听众喜爱。三、作品曲式分析《兰花花叙事曲》总体的曲式结构完整妥当,布局规范准确,音乐结构独具特点。《兰花花叙事曲》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曲式特征,既运用了传统民族音乐的呼应式曲式特征又将西洋音乐的奏鸣曲式借鉴其中,最终呈现出一种较为特殊的曲式结构。《兰花花叙事曲》总体结构有开头结尾的引子和尾声以及中间三个部分组成,即引子——第一部分《兰花花好》——第二部分《抬进周家》——第三部分《出逃》——尾声。《兰花花叙事曲》的引子部分将听众带到兰花花生长的陕北高原上,我们仿佛追随者兰花花的脚步来到了这个广阔无边,高峻辽远的高原上,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戴着白毛巾的老人坐在黄土地上,向我们讲述一个遥远而悲伤的故事。

引子部分关铭先生运用了《兰花花》的基本乐调,并加入了信天游作为散板,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具有浓郁的陕北民风的土地上,将陕北人民的淳朴勤劳、善良厚道的民风展现了出来。第一部分是《兰花花好》,这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十五六岁善良天真、朴实美丽的陕北女孩子,她天真活泼,像天上的月亮一样美丽,我们仿佛跟随着她的脚步走上了陕北高原,听到了她快乐动听的歌声,看到她愉快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奔跑在这片土地上。这个美好的女孩,她向往着美好的爱情、幸福的未来,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部分的音乐中共分为两个段落,首先,作者在第一段采用了《兰花花》传统民歌的乐调进行呈现,并加入了一些变化。紧接着在第二段,作者将陕北传统民歌《女孩担水》的曲调运用其中并加以再创作,将一个活泼善良、能歌善舞、快乐幸福的兰花花形象展现出来。关铭先生在反复运用陕北民歌乐调的基础上,将《兰花花》中“十三省女儿就属兰花花好”这个重要的主题展示给听众,使得听众加深了对这个天真烂漫的女孩的喜爱。当人们对美丽善良兰花花充满了无限喜爱和赞美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将美梦打破,兰花花平静幸福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作者用散板突然插入其中,让人们感受到紧张的氛围,与之前的欢乐幸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乐曲转为压抑低沉。

原来兰花花并没于等到心爱的红军战士,而是听到了要嫁到地主周家的噩耗,兰花花对爱情和幸福的憧憬一下子破灭了。这一部分散板音域有很大的起落幅度,听众随着这样的音乐紧张压抑起来,身临其境地去考虑兰花花的未来,她会怎样呢?难道兰花花就这样悲惨过一生了吗?第二部分为《抬进周家》,这一部分关铭先生在原本《兰花花》的音调上,运用了“变尾不变头”和“变头不变尾”的音乐手法,大胆地进行了再创作,将兰花花得知自己悲惨命运之时那种哀怨、悲伤、凄楚和不甘凄凄惨惨、如怨如泣地表达出来。我们感受到兰花花的悲伤,她对整个封建礼教的控诉,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怨恨和不甘。作者关铭在深入学习了陕北民歌之后,将兰花花的身世情感完全融入进去,将《兰花花》主题音调进行了四次有层次、有发展的变奏,仿佛在通过像“祥林嫂哭诉”的方式让听众真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兰花花的悲伤和无奈。《抬进周家》这段音乐让我们听众跟随者兰花花的一步一泣,一步步地跳进了周家的火坑。我们能感受到兰花花的悲痛,同时又能感受到在悲痛之下,兰花花那份倔强、那份对命运的安排永不屈服的愤恨和反抗,这就为接下来乐曲和故事的进展作出了铺垫。第三部分是《出逃》,这一部分是整首叙事曲的高潮,用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乐曲将兰花花对命运抗争的宁死不屈的倔强精神展现给听众,并运用独具特色的音乐节奏、力度,将兰花花为了自由和爱情拼命逃出周家那种奋不顾身的精神展现出来。

这一部分中,关铭先生将戏曲中紧打慢奏的摇板手法融合其中,使得听众感受到一种被追赶的紧迫感和一种逃生的急迫感。我们仿佛成了兰花花,我们感受到周家奴仆在身后使劲地追赶着,而我们如兰花花一般决绝又拼尽全力,我们感受到兰花花像火焰一般炙热的心灵,她追逐着太阳、追逐着幸福的理想,想要拼命地逃离黑暗的深渊。听众们似乎已经听到了兰花花的呐喊,那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是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这喊声声嘶力竭,拼尽全 力,仿佛要冲破兰花花的身体崩裂出来,可这喊声又是那样的悲怆,让人心伤, 我们好像已经看到兰花花喊声下的无助、无望和可怜。悲剧似乎已成了必然, 兰花花拼上了性命也没有逃出这吃人的牢笼。悲愤和压抑的音乐让我们明白, 兰花花的抗争最终失败了,兰花花死在了追求自由地路上,跌落悬崖。在那样 的年代,那样美丽善良、感情热烈真挚的兰花花最终被迫害死了,永远没有追 求到爱情和幸福,死在了封建礼教的压制下。 最后是尾声部分,在第三部分的高潮过后,尾声部分我们又听到了如引子部分 一样的悠扬的乐声,我们听到了美丽善良的兰花花主题乐调。可兰花花已经死 了,留下的是我们的无穷的感伤,绵绵不尽的悲伤像风一样吹遍兰花花走过的 陕北高原,抚摸她踏过的每一个足迹。

简短的尾声蕴含着缠绵不尽的悲伤,我 们像陕北高原一样怀念着兰花花,怀念着这个善良又热烈的生命。 四、作品情绪风格分析 《兰花花叙事曲》的演奏过程无疑是能够带动听众情绪的,像是于红梅、宋飞 两位优秀二胡演奏者对《兰花花叙事曲》的诠释就做得很好,能让观众感同身 受地理解兰花花的内心世界,随着她一起欢乐,一起悲伤。关铭先生的这部作 品所蕴含的情绪风格是比较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进行概括,下面我将从以下 五个方面对《兰花花叙事曲》的情绪风格进行简单地分析。 (一)自由情绪风格 《兰花花叙事曲》的自由情绪风格贯穿于乐曲的每个部分。引子部分,音乐是 由远及近的,让听众感受到空灵、自由。曲子将我们带入到辽阔无垠的陕北高 原上,我们感受到一望无际的高原和山脉和辽远苍茫的天空,身处于此地的陕 北人在这样的空间中向往着自由,感受着自由。《兰花花好》这一部分,我们 随着兰花花的视角自由地奔跑着、生活着,我们能感受到她对自由和美好爱情 的向往和對幸福和快乐的向往。她和红军战士相爱,是自由恋爱的结果也是她 自由选择的结果。《抬进周家》这部分,兰花花的自由被禁锢了,她满腔哀怨 和痛苦,对周家剥夺她选择爱情的自由、向往幸福的自由都充满了无限愤恨。

《出逃》部分,兰花花为了自由想要冲破牢笼,逃离周家,她拼尽全力,奋力 一搏,她的自由和幸福是比生命还要重的,最终她跌落悬崖,为了追求自由而 失去了生命。尾声部分,我们怀念和赞美兰花花,她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她的倔强和勇敢都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二)赞美情绪风格 《兰花花叙事曲》赞美了兰花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倔强勇敢、热爱自由、憧 憬幸福的淳朴的女子。《兰花花好》这部分作者关铭就运用《兰花花》的音乐 基调和传统陕北民歌《女孩担水》来赞美兰花花的美丽活泼、善良纯洁。在 《抬进周家》和《出逃》这两部分中,我们更赞美兰花花那不愿受封建礼教压 迫,拼命挣脱罗网的决绝和勇敢,为了自由和幸福,为了和封建礼教对抗,她 不惜牺牲掉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精神在当时那个吃人的社会里是很少见的。 绝大部分人只是冷漠的看客,他们屈服于封建礼教并成为封建礼教的一部分, 他们被人吃同时也在吃人,而兰花花却是为数不多的清醒的女子,她渴望自由、 想要冲破牢笼、宁死不屈,这是值得我们高度赞美的品质。最终兰花花虽然最 终牺牲了但作者在尾声部分依然表达了人们对兰花花的赞美和怀念。 (三)哭诉情绪风格 《兰花花叙事曲》中的哭诉情绪风格主要体现在《抬进周家》和《出逃》这两 部分。

《抬进周家》这部分,如泣如诉的二胡曲像是兰花花的怨恨和哭诉,她 哭诉自己命运的悲惨、哭诉自己得不到幸福和被周家迫害无法享受自由的生活。 《出逃》这部分,兰花花拼命地逃跑,二胡曲的节奏像是周家奴仆的追赶,她 为了幸福最终却跌落悬崖,悲伤凄惨的二胡曲像是兰花花临终的哭诉,她哭诉 这个不公的黑暗的社会,竟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逼死。 (四)反抗情绪风格 《兰花花叙事曲》中,兰花花对自身悲惨命运的反抗、对地主周家的反抗我们 都能通过乐曲感受到。《抬进周家》兰花花在悲伤过后心中已经埋藏了反抗出 逃的心理。而《出逃》就是兰花花最具反抗性的行为,乐曲将兰花花那拼命逃 跑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听众。兰花花的一生虽是悲剧的短暂的,但她勇 敢而决绝的反抗精神一直打动着我们。 (五)怀念情绪风格 引子部分和尾声部分,都让听众觉得是一个陕北的老人在怀念美丽善良勇敢的 兰花花。当我们听完《出逃》部分,兰花花掉下悬崖失去生命后,留下了无尽 的遗憾和徘徊不尽的忧伤,而尾声部分将这种情绪延续,我们仿佛成了陕北高 原上的老人,怀念着这里曾经有个美丽善良的兰花花。 五、作品演奏技法对情绪风格的诠释及烘托作用 演奏技法对《兰花花叙事曲》不同情绪风格的诠释起到了诠释和烘托作用。

诸 如在诠释自由情绪时,在引子部分就运用形式自由灵活的信天游,使用《兰花 花》的基本乐调。而扬琴明亮的音色给人们无限遐想,扬琴的骨干音在“6”和“2” 上展开,带人们进入壮阔无垠的黄土高坡。 揉弦技巧的使用也为作品的情绪风格做出诠释和烘托。《兰花花叙事曲》中就 运用了压揉、抠揉、滚揉、滑揉等揉弦技巧,将兰花花被抬进周家后悲戚哭泣 的情绪展现出来,仿佛听众已经听到了兰花花的哭腔。 演奏技法对情绪风格塑造的作用在关铭先生的《兰花花叙事曲》中已经很好地 展现了出来,在此不做赘述。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