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多声部的分布状况和多声织体有什么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分布是极为广泛的,尤其在南方民族中,几乎在每一个语系、语族、语支中都能找到拥有多声部民歌的民族。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共有29个少数民族拥有多声部民歌,它们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位隹族、毛南族-藏缅语族:彝族、哈尼族、傈傈族、纳西族、拉祜族、基诺族、阿昌族、秃族、藏族、景颇族、白族、怒族、土家族-苗堪语族:苗族、畲族、港族南亚语系:佤族、德昂族、布朗族南岛语系:高山族阿尔泰语系:蒙古族印欧语系:俄罗斯族语系未定:朝鲜族在长期的多声音乐实践中,很多民族都形成了重要的多声部歌种,并形成了固定的称谓:主要有壮族的“欢、比、诗”,布依族的“大歌(文...全部

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分布是极为广泛的,尤其在南方民族中,几乎在每一个语系、语族、语支中都能找到拥有多声部民歌的民族。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共有29个少数民族拥有多声部民歌,它们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位隹族、毛南族-藏缅语族:彝族、哈尼族、傈傈族、纳西族、拉祜族、基诺族、阿昌族、秃族、藏族、景颇族、白族、怒族、土家族-苗堪语族:苗族、畲族、港族南亚语系:佤族、德昂族、布朗族南岛语系:高山族阿尔泰语系:蒙古族印欧语系:俄罗斯族语系未定:朝鲜族在长期的多声音乐实践中,很多民族都形成了重要的多声部歌种,并形成了固定的称谓:主要有壮族的“欢、比、诗”,布依族的“大歌(文伦)、小歌(文能)”,侗族的“大歌(嘎老)、拦路歌、花歌”,仫佳族的“山歌”,毛南族的“欢、比、耍”,彝族的“丫腔”,哈尼族的“拉巴、阿茨”,傈僳族的“摆时、木刮”,纳西族的“窝热”,景颇族的“舂米歌”,苗族的“摞垛”,畲族的“杂歌”,瑶族的“蝴蝶歌、过山声”,蒙古族的“潮林道”等。

这些民族多声民歌的声部数量多为二声部,根据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H书中的总结,这些多声部民歌的织体形式主要有接应式、支声式、主调型、复调型和综合型五类,其中支声式是最基本的形式。接应式作为由单声旋律向多声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织体表现在两声部之间短暂的重叠,表现最明显的是各地的劳动号子的领唱与和唱之间的关系。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