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011年第1期总第103期No.1. 2011Sum 103文学艺术《少女祈祷》——钢琴曲欣赏王燕如王翼如( 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2000;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摘要: 《少女的祈祷》 , 初看这个标题, 眼前似乎能展示这样一幅画面: 在宏伟空旷的教堂里, 一位孤独的少女默默的肃立在圣母面前, 虔诚的祷告着、 祝愿着、 期盼着、 幻想着……这只是我们初看题目 所能联想到的。 当我们聆听了 这首优美的乐曲之后, 我想我们的思路会更开阔, 我们的审美感受会更加丰富。关键词: 少女; 祈祷; 作者简介; 曲式结构; 艺术风格; 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 I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00-9795( 2011 ) 01 -0033-01收稿日期: 2010-10-30作者简介: 王燕如( 1978-) , 女, 乌兰察布市人, 从事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王翼如( 1979-) , 女,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 , 从事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一、 作者简介 这首钢琴曲的作者是一位少女, 关于她的身世以及她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 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人们只知道她是波兰人, 名叫苔克拉•芭达捷芙丝卡 (Tekla Badarzewska, 1834-1861), 年仅23岁的她就悄悄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少女的祈祷》 这首曲子是她在1856年写的, 当时只有18岁。 翻开波兰这段历史, 当时波兰正是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王国。 波兰人民承受着沙皇俄国和本国贵族地主的双重压迫, 所以当时社会是相当黑暗的。 面对这种社会现实, 少女在祈祷什么呢? 我觉得她是在祈祷一种理想化的美好的生活图景甚至是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所以说作者芭达捷芙斯卡在音乐史上是属于浪漫乐派。 纵观历史上每一位浪漫的艺术家都会这样渴望, 幻想, 憧憬美好的图景去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 企图找到那种永远找不到的无限美好的境界去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不足。 也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的: “浪漫主义” 是把微光化为光明, 把光明化为火花。 二、 曲式结构这首乐曲的结构采用了变奏曲式。 所谓变奏曲式就是先奏出一个基本主题, 然后将主体变形、 发展、 升华、 使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 变奏可多可少, 少则三、 五次, 多则数十次, 这首乐曲用了三次变奏。 整体结构: (引子+A+A1+A2+A3+尾声)。 引子由降E大调的下行音阶加上一个琶音, 一个和弦组成。 降E大调的下行音阶好像是模拟教堂的钟声, 但是更贴切的讲, 其实是少女内心积蓄的对现实生活苦闷愤怒突然的爆裂, 这就运用了音乐声音中的暗示功能,其实是暗示一种黑暗的势力, 接着是一个琶音、 一个和弦。

这样引子就为主题A的出现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接着主题A出现, 主题A整体节奏非常平稳, 旋律线条呈波浪式上下回转, 非常流畅优美, 体现了少女无邪的遐思, 但似乎又流露出一抹淡淡的伤感, 十分感人。变奏1运用了颤音, 非常欢快, 宛如一串串玲珑剔透的珍珠在闪闪发光, 又像曲曲弯弯的小溪流水, 在欢快的歌唱, 色彩非常明亮。变奏2将主题旋律移到了中音区, 利用钢琴中音区宏厚这一特点来表现一种暗淡的色彩, 这样变奏2与变奏1在色彩上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音乐中经常运用对比手法, 只有对比才能完美的塑造各自 的音乐形象。 通过对比说明了少女并非仅仅只是单纯和愉悦的化身, 她还具有着发自 心底的深沉甚至是哀怨。面对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 少女只能是无奈的深沉, 无奈的哀怨, 根本无法改变这种社会现状, 所以变奏3中少女又回到了幻想当中, 旋律一开始就运用了颤音, 还加进了优美的装饰音, 仿佛少女像圣母诉说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寄托的一限期望。尾声由许多连续的三连音组成, 将全曲推上了高潮, 仿佛少女已经完全沉浸融入在美好的幻想当中, 沉浸在自 己为自 己编织的绚丽多彩、 理想化的生活图景中了。

而作者不想打扰少女, 所以乐曲最后在宁静安详中悄悄结束。 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回味感。 纵观全曲: 少女的祈祷、 少女的幻想、 少女的憧憬一直贯穿全曲, 所以这就是全曲的基调, 全曲的主题乐思。 三、 艺术风格这首作品整体的风格是非常亲切感人的, 当主题旋律一出现就把人们的心抓住了, 人们不由自 主地进入到了幻想的意境当中。 乐曲的结构非常简单, 手法非常朴素, 左手的伴奏织体始终运用柱式和弦, 和声语言也很简单就运用了正三和弦, 却奏出了非常优美感人的旋律, 所以每当人们聆听这首乐曲时总觉得这首乐曲富有着一种让人难以形容的特殊的魅力。 特别是在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真情演奏下, 更是百听不厌, 常常被那流畅的旋律和明亮的音色所迷倒。 《少女的祈祷》 呈现出温婉而幽丽的主题, 音乐在单纯中显出深刻, 亲切、 伤感、 柔美, 就像一位少女在祈祷着什么? 是祈祷甜蜜的爱情, 还是幻想美好的未来? 所以直至现在这首乐曲仍是一首脍炙人口, 百听不厌的钢琴名曲。 四、 艺术价值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契诃夫在他创作的剧本《三姊妹》 中, 特意将《少女的祈祷》 这首曲子运用在第四幕中, 可见契诃夫是相当欣赏这首乐曲的, 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五、 结语如果说把欧洲音乐史上声明显赫的贝多芬的作品比作是参天松柏的话, 那么芭达捷芙斯卡的这首《少女的祈祷》 充其量也只能是一朵娇小秀丽的鲜花, 参天松柏固然伟岸挺拔, 万古长青, 但是来去匆匆、 默默无闻的鲜花同样能够给人们散发着芳香, 为人们留下隽永和回忆。 所以不管是一首艺术作品还是一首文学作品, 只要能够感染人, 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欢迎, 就是一首成功的作品, 因为他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想想艺术的本质不就是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吗? 参考文献:[1]芭达捷芙斯卡( 作曲) .《少女的祈祷》 .琴童. [2]常青.《少女的祈祷》 的分析、 欣赏和弹奏.中小学音乐教育. [3]乐府新.浅谈柴科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少女的祈祷》 的分析及演奏.[4]张一茵.沈阳音乐学院学报."Girl's prayer"—— Enjoy piano musicWang Yan-ru,Wang Yi-ru( Jining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usic,Huhehaote Neimenggu,012000,China; Neimenggu Normal University ,Youth Political College, Huhehaote Neimenggu,010051, China)Abstract: " Girl's prayer", at first glance the title ,it seems to present a picture: in the great empty church, a lonely young girl stood silently in front of the Virgin, pray ,wish ,await and fantasy devoutly... ... This is we can think of just at first glance. When we first heard this beautiful music, I think our ideas will be more open, our aesthetic experience will be more abundant. Key words: girls; prayer; author introduction; form structure; artistic style; artistic value[ 责任编辑: 李微]万方数据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