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勤

关于父亲的话题太多了。初中时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后来读过龙应台的《目送》,我觉得这两篇文章刚好呼应。你们还记得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油画《父亲》吗?这幅画一直刻在我脑海里:那个手捧粗瓷大碗,头包白色毛巾,满脸核桃纹写满了沧桑的老人。我读懂了他脸上的内容,因为我有一位勤劳坚强、负重前行的父亲。

我的父亲出生于1947年,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四。父亲是一位民师,说话慢条斯理的。小时候我经常挎着书包跟在他身后(那个年代只有步行,自行车根本买不起的)高高兴兴去上学。印象中,冬天的早上,父亲会带我们姐弟4人一起踢毽子、跳绳,他会各种花样踢毽子、跳绳,姿势很优雅。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十里八乡有需要书写宣传标语、汇报材料的时候,都会来家里邀请他。小时候,邻村墙壁上由他书写的毛笔字令我记忆犹新。父亲很有音乐细胞:会吹口琴、拉二胡(这一点我咋不随父亲呢)。很遗憾的是他拉二胡的爱好在我上中学时停下来了。所以我常常幻想:夜晚,煤油灯下,我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托腮,眯着眼睛听父亲拉二胡独奏《高山流水》,那画面多惬意、多和谐啊!

1991年夏天,我考上了师范学校。来自农村的我没有进过城,连搭乘公共汽车都不会,便央求父亲在开学前带我演练一遍。1991年8月的一天,父亲带着我从东和店街上坐车到平舆伯父家,上车后我才知道要交钱给售票员,然后售票员给我们撕两张票,这样就可以了。1991年9月16日,开学了。一大早父亲送我去学校,到校园后他忙着帮我办理各种入学手续、找教室、寝室,下午两点多才忙完,父亲匆匆吃点午饭,叮嘱我几句就回去了,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流泪了,是那么的不舍。父爱如路,开启了我的人生。

父亲爱运动又勤快,这个优点他的4个孩子都继承了。无论冬夏我们从不睡懒觉,注重锻炼身体。我耳边常常想起父亲的话“生命在于运动”“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做事情要规规矩矩”等。后来我在文化、学业上可能超过了父亲,父亲乐呵呵地告诉别人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父亲的内心是以我为荣的、是窃喜的。他是一位不善表达、内心温暖如春的父亲。父爱如伞,为我遮风挡雨。

父亲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毕业后我也做了一名人民教师。父亲待人真诚、做人厚道。父爱如水,我们是小船,在父亲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父亲于2011年11月光荣退休,但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直在家全心全意照顾着我的母亲。母亲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已10多年了,很多事情不能自理,完全离不了父亲的照顾。我对母亲说:“您有如此老伴,太幸福啦!老伴就是您的拐杖,幸福知足吧。”父亲、母亲只要你们幸福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好人一生平安!

我毕业、上班、成家,婆家与娘家距离不远,回去很方便。父亲知道我喜欢吃蒸菜和韭菜盒子,所以他每次蒸菜时都给我打电话,说他蒸了什么什么菜,让我下班了去吃。有时说:“今天做韭菜盒子了,你放学了来吃吧!”一个不足十秒的电话温暖了我一生,也让我不好意思,本该是我打电话给二老的。父亲理解我忙,从不责备我。老人其实就是想要我常回家看看,说说话儿、聊聊天(此处该听听陈红的经典老歌《常回家看看》了)。

父爱如山,孩子们就是幼苗,在父亲呵护的沃土上茁壮成长。我也50岁了,在父亲眼里还是孩子。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朴实善良,做事事无巨细的76岁老人。父爱如河,渊源而流长;父爱如雨,为我们洗涤心灵。

最后以孙悦的经典老歌《好人一生平安》结束吧!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