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情歌_情笛陶笛谱_陶笛情意绵绵曲谱

埙。

情笛陶笛谱_陶笛情歌_陶笛情意绵绵曲谱

篪。

陶笛情歌_情笛陶笛谱_陶笛情意绵绵曲谱

葫芦丝。

陶笛情歌_陶笛情意绵绵曲谱_情笛陶笛谱

思布孜可。

陶笛情歌_陶笛情意绵绵曲谱_情笛陶笛谱

排箫。

陶笛情意绵绵曲谱_情笛陶笛谱_陶笛情歌

◀范睿。

随着导演杨洁的离世,86版《西游记》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殊不知,这部脍炙人口的剧作中所有的箫、笛、埙的演奏者就“隐遁”在深圳。昨日,记者见到这位深居闹市,却始终“器不离口”的“都市箫客”范睿。

范睿,青年管乐演奏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埙、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文化部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竹笛高级考官,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深圳考区主任,全国民族乐器葫芦丝、巴乌专家委员会专家。现任深圳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汉乐打下儿时烙印”

一身素衣,满脸憨笑。比约定的时间早了半个小时,范睿轻身步入厅堂。“与其让人等,不如我等人。”范睿气定神闲,语调平和,性情也比想象中风趣。一落座,便拿出了与其气质迥异的“密码箱”,那里密布着他形影不离的十八般“武艺”——笛、埙、篪、排箫、洞箫、葫芦丝等等。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而我在8岁那年就找到了,这算是一种幸运吧。”范睿说,一个人幼年的兴趣,往往可以持续终身,“而我的幼年烙印,就是汉乐。”

范睿的家乡在广东梅州大埔,那是一个汉乐之乡。他回忆说,儿时最大的快乐,便是跟着父母去亲戚家走街串户,尤其是婚丧嫁娶,不仅能大嚼一顿,还能跟着村里的乐队,敲着锣鼓,踩着拍子,美美地听上几段汉乐,如《中州古调》《汉皋旧谱》,屁颠屁颠乐上一日。“一千多年前,一批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并客居他乡,同时带去的中原古乐与居住地的民间音乐相融合,并吸收当地潮乐中的一些成分,再经千百年演变,成为现今广东汉乐。这一古乐在中国很多侨乡广泛流传。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惠阳,福建龙岩,江西赣南,台湾等客家地区及海内外的客家人中,都有广东汉乐在流传。其中尤以家乡梅州大埔县为代表。”范睿说。

因趣生爱,范睿萌生了学习吹奏笛箫的念头。鼓起勇气,求助于家人,随后,在叔叔的鼓励和帮助下,8岁的范睿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支竹笛,这一吹,就是四十余年。

因师结缘《西游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范睿陆续在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专业学校、中国音乐学院深造。先后师从黄会基、陈葆坤、石家还、曹正、方浦东、李镇、张维良、李执功(作曲指挥)、朴东生(作曲指挥)等名家,学习笛子等民族管乐器演奏及作曲方法。除演奏笛子外,他还自学成才,掌握了埙、篪(chi)、排箫、洞箫、葫芦丝、巴乌、龠(yue)、吐良、匏 (pao)、弓笛、陶笛、口笛、思布孜可及外国乐器长笛、萨克斯等20多种中外管乐器。并将中华传统民乐传播到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及港澳台等地。除了个人公益独奏音乐会外,范睿与加拿大音乐家马修·连恩共同主演了一场《爱无国界的慈善音乐晚会》,风头一时无他。

在这期间,范睿还担任电视剧《东方商人》及香港卫视凤凰台的电视纪录片《中原厚土》等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担任音乐主奏。出版发行有个人民族管乐独奏《追梦》,埙独奏《牵挂》,笛子独奏《喜相逢》《中华陶笛》及《陶笛简易入门教程及作品欣赏》等。

让范睿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与86版《西游记》结缘。范睿表示,这是恩师李执功推荐达成的机缘。他说:“当时,老师找到我,开口就问;‘喜欢《西游记》吗?’‘当然喜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随后,老师告诉我,《西游记》音乐组的导演找到他,希望他推荐一名年轻的演奏家来吹奏剧作中所有管乐的旋律,共有8个片段,其中就包括后来广为人知的《敢问路在何方》。范睿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而音乐组的导演对他的演奏能力也大为赞赏,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范睿就完成了录制任务,开播后效果极佳。

“虽然和杨洁导演及各位《西游记》剧组的演员没有直接的交往,但共同完成一部作品的过程让我永生难忘。”谈及第一次听到剧中旋律的感受,范睿用“动人”形容他的第一感受,“曲调悠扬,婉转,和我当时的心境极为吻合,就是一种孤独求道的感觉。在八十年代,西方流行音乐甚嚣尘上的当年,听到蕴含着极深东方中国的曲调,内心的古意被拨动,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擅奏20器,最爱笛、箫、埙”

如今,曲不离口,器不离手的范睿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与之求艺、合作的爱好者络绎不绝。而他,始终坚守“艺术始于情怀”之要义,在深圳传播中华民乐文化。自1993年来,范睿在深圳至今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民乐专业演员和爱好者。且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范睿创作和改编了《月下思亲》《古韵新声》《灞柳情》《山乡行》《等待》《抒怀》《逸》《踏春曲》等数十首独奏及合奏乐曲,有的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大赛中屡获殊荣,也有的曲目被选入《全国民族乐器考级教材》,其人也被入选《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家名典》。

尤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这个经济特区,范睿数十年如一日从事音乐事业,深圳人熟识的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热门行业,他从未染指。“从事音乐教学、表演不能发财,但也不至于饿死。每天喝茶、读诗、看书,演奏,逍遥度日,已经足够。”范睿说。

“人生中,需要一样东西,或一种兴趣,来释放激情和寄托理想。古人如此,现代人也是一样。”范睿表示,在他熟习的20多种乐器中,他最心爱的是笛、箫、埙,“因为它们是最具有文人气的乐器,且在千百年间不曾间断,有一种语言所不能尽显的诗意,这就是我为之着迷的原因。”“紫竹做的箫,吹出来声音柔和,桂竹音色结实,乌竹柔中带刚,湘妃竹音色明亮通透。”范睿一一展示了他的各种箫。“长短不一,切口不一,自然,吹出来的音色,也各有风情。”闲聊间,范睿取出一管管古箫,分别吹奏,从《苏武牧羊》《梅花三弄》到《阳光三叠》,或清脆,或婉转,或清丽,或低沉。吹奏间,他缓缓走出数步,离人5米之远,用不同的曲调,表达箫声的意境之美。“李白《忆秦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凤箫声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李白《凤凰曲》‘赢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以及杜甫《城西陂泛舟》‘横笛短箫悲远天’……”范睿表示,在此之前,他对笛箫之美只停留在字面间,待到吹奏之后,笛的悠远,埙的古拙,箫独特的“叹息之美”给他带来丰富的艺术感受。(深圳商报记者 聂 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