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叔同送别原词曲

《送别》是李叔同作词的一首清凉歌,作曲者是美国的J·P实德韦,它是一首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多采用欧美、日本等国歌曲的既成曲调填写而成。《送别》后来被我国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作为主题歌和插曲。该曲诉说一种离别之情,唱起来如怨如诉。《送别》是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创作的,此时作者已开始接触佛教,并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从《送别》词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李叔同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认知,加上学佛的历程,作者已悟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之道理,使听者也悲切地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2. 李叔同送别的歌词全文

李叔同的原诗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送别》是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主题曲 ,由李叔同作词,John Pond Ordway作曲,朴树演唱。将《送别》这首经典老歌作为《厨戏痞》的片尾曲,朴树拿出了十分的诚意,除了参与演唱外,编曲、制作也均由他一手操办,留声机的摩擦声、孩子的欢闹声和相机快门的声音都让这首熟悉的歌曲充满了一种淡淡的情怀。

3. 李叔同 送别 原曲歌词

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4. 李叔同送别原曲作者

“送别”曲子原出美国歌曲作者John Pond Ordway(1824-1880),原来歌名是“梦见家和母亲”。日本歌词作者犬童球溪依其旋律填写了“旅愁”,发表时(1907)李叔同先生正在日本留学;几年后(~1915)所填“送别”歌词看来颇受“旅愁”影响。

5. 送别李叔同歌词曲

《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1]。1936年,百代公司发行了北师附小学生龙珣独唱的灌录唱片[2],该版本后被中国唱片2004年出版的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收录[4]。

《送别》曾被选为《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电影的插曲。2004年9月30日,《送别》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而评选的“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3]

6. 送别歌曲歌词李叔同

送别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诗文简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它的词作者正是李叔同,也是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表达李叔同对在上海“天涯五友”“金兰之交 ”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 作者: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7. 李叔同《送别》歌曲原唱(带歌词)

《送别》原唱是朴树

朴树,原名濮树,1973年11月8日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音乐人,男演员。

1996年退学并签约“麦田音乐”出道;发布首张专辑《我去2000年》一夜成名;2000年首次登上央视春晚并演唱该专辑的歌曲《白桦林》;2003年发布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再次收获热烈反响,2004年凭借《Colorful Days》斩获十大金奖,一时风头无两[4];2012年宣布组建乐队并正式复出[2];2014年一曲《平凡之路》王者回归,拿下第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2017年发布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

8. 送别 李叔同 原曲

1、原文: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送别》赏析:

第一段全部是写景,“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

第二段里时空的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来总括全篇。

第三段中“一切景语皆情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备感凄凉。

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李叔同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

9. 李叔同送别歌词曲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